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明起源于文字,而文字的起源与我国早期的祭祀密不可分。《说文》的示部字共同体现了古代祭祀神袛的宗教行为,通过对《说文·示部》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古人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的赐福的目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一词的真正含义:即神与人相契的"联系之物",古人就是通过对宗教的实践来获得超越生命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艺航  朱哲影 《神州》2013,(34):150-150
汉文字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几乎密不可分。本文从对《说文解字》中“女”字含义的思辨出发,探究以“女”为偏旁的字所展示出的古代女性地位以及变化过程。纵观女性地位,由地位很高的母系氏族社会到地位卑微的父系氏族社会,这些都可以从以女部字中探究得出。  相似文献   

3.
安丽荣 《沧桑》2009,(2):145-146
《说文解字·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本文采用分门别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解字·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马”部一共收录了115个字,本文以其中与马的特征相关的50个字为研究对象,按照马的毛色、名字、优劣、年龄、性别和脾性、高矮进行了分类。其中与马的毛色相关汉字最多,一共25个;其次是与马的优劣相关的9个字,与马的名字相关的6个字,与马的性别和脾性相关的5个字,与马的年龄相关的3个字,与马的高矮相关的2个字。本文通过对马的特征相关汉字进行分类和研究,阐述在中国古代社会,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马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相马文化与相马方法的相关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说文》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这类字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本人将以犬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对犬部字进行整理分类,希望能从这类字字形的特点窥探动物类汉字的基本面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洪帅 《神州》2013,(17):178-178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说文》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这类字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本人将以犬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对犬部字进行整理分类,希望能从这类字字形的特点窥探动物类汉字的基本面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解字义的同时,也传播着丰富的文化。其中宀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远古祖先居住的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8.
—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保存在与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字之中,华夏民族也不例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作者依据经典,揣摩语义、概括归纳,形成有体系的字义说解。本书内容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形地貌,花鸟鱼虫、风雨雷电,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对其中一些字进行解读也可以发现其巨大的哲学宗教价值。本文主要对《说文》一书中的"示"部字从"示"字探源;家国大事,祭祀为先;祭祀需礼,由礼致福三个方面进行宗教解读,将哲学宗教与古文字研究相结合,以求能对先秦"示部"字的宗教来源与意义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9.
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曾昭聪《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共收篆文字头九千三百五十三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全书九千多字头是根据五百四十个部首分部排列的,即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  相似文献   

10.
《商周秦汉神祗的农业神性》是一部旨在以农业神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早期中国农业祭祀与神话的学术著作,此处从选题依据、基本思路和点滴思考略作陈述,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在中国古代祭祀与神话的研究历程中,诸神的祭祀问题已介入诸多领域,但对“农业祭祀文化”这一分支命题的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却较为薄弱,从“农业神性”角度的全面梳理更为稀...  相似文献   

11.
孙兵 《收藏家》2022,(5):91-96
<正>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印章以铜质为主,因此印章的产生与灿烂的华夏青铜文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结合出土实物看,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印章产生的年代。文献中最早对“印”字加以解释者,是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称,“印”是执政者所持有的信物,凡是和印有关的东西都有“卩”这个偏旁。  相似文献   

12.
宋莉 《文物世界》2011,(1):50-53
“城隍”在《说文解字》中的原意是护城的壕沟,后来演变为守护城池之神,道教尊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监察幽冥,保安黎庶”之神,因而护城佑民、掌管冥界的城隍神就成了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神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我”与现在的“我”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短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原昊 《民俗研究》2014,(2):135-143
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祇。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去看望好友甘肃省博物馆的祝中熹先生时,他送给了我几本《陇右文博》。在翻阅中有幸读到了于祖培先生《‘京’字初义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宁县庙咀坪遗址浅释》一文,很受启发。于先生从文字的初义去研究历史文化不失为一种有创意之方法。我相信依此法再参照文献及考古材料定会解破一些历史文化之谜。不过于氏在该文中所表述的“由是则知庙咀坪古名叫‘京”’。“现在‘京'‘姜’二字音、形的破解。表明我国在神农时期已有了成型的复杂文字”,“京是宗庙”,“《说文解字》‘人所为绝高丘也’依稀反映了‘京’原为宗庙神舍这类人工建筑的历史痕迹”观点等。鄙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社稷”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别称和政权的象征。远古,“社”和“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指土地;“稷”,指五谷。原始时代,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束手无策,以食为天,“社”、“稷”决定着农业部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先民们把“社”“稷”崇拜为神并加以祭祀。《白虎通义·社稷》就记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  相似文献   

17.
高西省 《文物》2022,(9):36-45
<正>在早期中国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在古人看来,祭祀是非常神圣的活动。中国古代文明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样,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因而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处处都想通过各种独有的行为和手段敬奉、愉悦众神,如在祭祀天地、祖先、自然神等活动中进行的宴飨、舞蹈、乐器伴奏等,以得到众神的惠顾和保佑。此即《说文》所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乐文明就是人们在这种祭祀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1,(4):33-33
据说“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狸”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解字》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  相似文献   

19.
《陇右文博》2007年1期发表李仲立先生《议“京”字初义非神农宗庙》一文,说京是大窑洞,驳我在《陇右文博》2004年1期发表的拙文《“京”字初义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一宁县庙嘴坪遗址浅释》中“京”是神农氏炎帝族宗庙神舍的观点。故欲借贵刊一席之地。与李先生商榷。以期“京”字初义及“京”文化发展轨迹昭彰于世。  相似文献   

20.
郝本性 《华夏考古》2002,(2):107-112
所谓盟誓 ,指人们用言辞共相约束。盟誓的言辞 ,《左传》称之为“载书”。盟与誓有时是有差别的。《礼记·曲礼》说 :“约信曰誓 ,莅牲曰盟。”盟是两个人、两个集团及其以上之间的行为 ,通常采用神秘的仪式。就是说举行盟礼 ,要杀牲歃血以表示神圣与庄重。中国古代对血有所崇拜 ,先民有血祭的习俗 ,牲血被认为有避除邪恶的功能。一件器物新成 ,要涂以牲血叫“衅”。盟誓用口饮血 ,叫“歃血” ,是取信于神的一种仪式。盟多由掌权者主持 ,称为“盟主” ,而且盟是用于加强外交 ,巩固内部秩序的重要手段。誓则常见于军旅主帅誓师、祭祀、诉讼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