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物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保护好乡村文物,不仅对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内涵的需要。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认识不足、文保专项经费投入短缺及文物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多数乡村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通过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科学的乡村规划、保障各方面要素等,促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刘媛 《文物世界》2013,(1):61-67
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战略是:把长城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坚持在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逐步实现长城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把文物与特定景观、特殊风貌、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同时,优化特定景观、凸显特殊风貌、光大特色文化;将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置身大同长城沿线的兴边富民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系统,融人大同长城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国土整治  相似文献   

3.
"析情探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对中外文物保护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走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机构改革与发展、文物理论和学科建设、文物价值与功能、文物保护科技、文物的活化利用等诸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探讨。健全法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文物事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根本,推动国家治理管理体系现代化,强化主体责任、优化基层机构,维护文物系统稳定有序管理;加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方法研究和学科建设,以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驱动力,全面提升文物保护价值认知、保护力度和科技水平,带动引领文物事业长远发展;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是目的。鼓励文物利用实践与探索,在保护利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国情,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完善国家的文物资源化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是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党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文化保护和利用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比,问题依然突出。文中分析了当下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且深入探究了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各种新渠道与新方式,从而有效发挥文物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祠堂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利用好祠堂文物建筑,同时研究好、阐释好祠堂蕴含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对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大有裨益。针对鲁西南地区菏泽市和济宁市的祠堂文物建筑做了详细介绍,着重对菏泽市祠堂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经验和前景加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鲁西南地区和其他区域祠堂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落实并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中的难点,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活力,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宗祠作为高淳地区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又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天然载体。文章立足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从高淳地区宗祠情况概述到新时代宗祠功能的转化和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盘活宗祠资源,转化其功能属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7.
经过我国三十余年的水下考古工作,一批重要的海洋水下文物被调查发现、发掘保护,但相对于陆地不可移动文物,海洋水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文物保护规划指导下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模式尚未形成。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水下文物资源的特点,阐释其在历史文化、海洋发展、主权宣示等方面的核心价值;针对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工作状况,分析海洋水下文物法律体系、管理制度、空间管控等方面的问题;遵循问题导向,结合新时代文物保护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制定适宜的海洋水下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路、原则以及规划方法,并以甘泉岛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加以说明,为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文物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博物馆机构利用最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因而与文博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主要是指文物  相似文献   

9.
文物工作始终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文物保护直接影响文物利用,而文物利用又反过来促进文物保护。本文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为依据,以故宫博物院文物合理利用为个案,说明文物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阐述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研究阐释、价值传播探索,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工作。近期全国各地依托革命旧址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阐释传承中国革命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等,践行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初心和落脚点。例如陕西延安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北京革命纪念馆建设"1+N"探索,上海中共一大旧址修缮和新馆舍建设,鄂豫皖革命文物密集片区规划,湖北省红色文物资源分级分类保护,江西红色地标的保护传承,等等,从革命精神传承的视角,挖掘、提炼、阐释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突显树立革命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意识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在交流互鉴、融合发展中使革命文物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由此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红色旅游中让革命文物大有作为,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持按文物法规办事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马文治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文物资源,是国家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一级政府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但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规范是其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实践也证明,只有把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如何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这一责任历史地落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特别是每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肩上。这里就文物保护与利用进行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和专家。  相似文献   

13.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对建设文化强市、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文物保护和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物大省山西文化古迹遇到种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文物数量多、品质高、体量大,1/3的国保省保位于城镇,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本体保护工程,而无力保护周边环境;城镇化建设中文物立法不断加强,但仍赶不上现实需要。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作者清晰而明确地提出四点建议: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支持社会资金依法参与文保;建立文物保护补偿办法;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秦安县文物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县级层面,文旅资源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往往较难统一,乡村建设和文旅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章旨在探讨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平衡共赢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应用、公众教育和合作等手段,力争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物保护与利用是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形势下,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取得很大成绩,但与新时期形势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探讨新途径和措施对策,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让祖国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新时期文物工作者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遗产价值认知与评估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文物价值评估、文物移交管理、文物登录、信息公开、预防性保护等行业基础工作。设计符合国情的保用之路,要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综合性全覆盖的文物保用管责任体系并使其真正落地。文物事业责任重大,应紧紧围绕中央对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构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皖西大别山区革命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类型丰富等特点。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呈现出管理机构不健全、研究成果不足、文物本体和景观环境保存状况参差不齐、附属可移动文物较少、交通通达性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展示利用情况总体偏差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文物保护建议,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研究水平、及时维护修缮、整治文物景观、完善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革命文物,因地制宜地打造革命老区与传统民居、山区生态相结合的特色红色旅游,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文化、经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