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江波 《江汉考古》2013,(1):131-132,145
河南卢氏县属河南省三门峡市,笔者曾在卢氏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见过该办所藏的三件汉代绿釉陶器,因其特殊的造型引起笔者极大的兴趣,现介绍如下,并对这三件绿釉陶器寓示的功用作一粗浅的探讨。三件汉代釉陶器中的一件,是1974年在卢氏县范里乡东寨村一汉墓中出土。该器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陶瓷史上,约在西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以铅为助熔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有绿、黄、黑、褐等色,其中最多的是以CuO为着色剂的绿釉。铅绿釉陶器最初发现于关中,到东汉推广到河南,有大批生产。汉代盛行厚葬,所以河南、陕西一带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多有铅绿釉陶明器出土。这类陶器的表面往往有银白色或金黄色的覆盖层,通常称之为汉"银釉"。后世的唐  相似文献   

3.
釉陶     
正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成功制作,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  相似文献   

4.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汉代釉陶既秉承了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施釉或装饰工艺,又影响了唐宋乃至明清的三彩或低温颜色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汉代铅釉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低温铅釉陶产于何时迄今未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以关中地区发现的西汉武帝时期的墓葬所出之釉陶最早。此外,其产生是否受到古埃及碱金属硅酸釉的影响,长期以  相似文献   

5.
王富国  马涛 《东南文化》2023,(2):61-71+199
2019年3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徐家村墓地南部的8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6座汉代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时代较早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组合为鼎、盒、壶、瓿,稍晚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组合为壶、瓿、罐等。此次考古发掘为南京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演变、分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铜鸟形器、高温釉陶器等也体现出越文化的遗风。  相似文献   

6.
绍兴印山汉墓的出土的陶器、硬陶器和釉陶器,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王莽至东汉早中期墓葬较为典型的随葬品,对进一步了解汉代浙江经济水平,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闫磷 《收藏家》2013,(2):58-60
2011年10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宁市海湖路清理了一座汉代单室券顶砖室墓葬,出土了一组较有特色的釉陶器。这组釉陶器器型规整、釉色独特,釉面光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共同鉴赏。  相似文献   

8.
一 辽代的白釉器*,包括低温铅釉陶器和高温石灰釉瓷器两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窑①、巴林左旗南山窑②,均以白釉陶器为主要产品.这些白釉陶器的胎,使用了含钙量高达26%以上的石灰质粘土,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普遍呈现砖红色,胎釉间施加的一层白色化妆土使透明釉呈现为白色③.两处窑址还见有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白釉绿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北部及辽宁省西部的辽代墓葬发现的白釉刻花填绿彩器,推测也是来自这两处窑场④. 辽代的窑场,深受河北省唐代以来以白瓷著称的邢、定二窑的影响⑤,普遍以高温石灰釉白瓷为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江西省文物考古所对南昌市昌北区一处墓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4座。墓葬均为砖室结构,墓向基本相同,排列有序,出土随葬器物丰富,有泥质陶器、印纹硬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绿釉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等。根据墓葬布局及随葬器物特征判断,此处墓地应属家族墓地,年代不晚于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夏春华  吴公勤 《东南文化》2022,(6):33-50+193-194
2022年1月,徐州博物馆配合沛县创新产业园一期工地建设清理汉代墓葬16座、明代墓葬1座。汉代墓葬类型有土坑墓、石椁墓、砖室墓等,出土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滑石器等器物四十余件,为研究汉代沛县地区的丧葬习俗、探索地域文明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明代墓葬地面石刻均为汉画像石改制而成,对研究汉画像石及其再利用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航宁 《收藏家》2007,(7):23-34
要鉴定洛阳唐三彩,首先要了解洛阳的历史,了解洛阳唐三彩的发展沿革。洛阳的历史源渊流长,最早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早在夏代,就已有原始瓷在夏都城中使用。汉代洛阳开始有低温釉陶器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一批似瓷又似陶且釉中带彩的器物。到了隋,单色釉的生产已比较稳定,唐早期逐步流行两色釉的釉陶器。洛阳唐三彩的发展主要是从高宗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唐三彩无论胎、釉和造型都非常成熟。  相似文献   

12.
高伟  史骏  余伟 《东南文化》2022,(2):61-70+199-200
2018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江苏溧阳青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明代墓葬48座。其中,M35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推测时代为西汉晚期;M22为带墓道砖室墓,推测时代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两墓形制清晰,出土有丰富的陶器、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琉璃器等,器物组合较为完整,代表了青龙头汉墓的两种类型,对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上作用琉璃瓦,从目前的发现资料看,应在汉代。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发掘时,曾经在汉代地层中发现过绿釉筒瓦,这和汉代当时已出现的大量绿釉器物相吻合。汉唐之间建筑上使用的琉璃器由于建筑的多数坍塌和当时使用它仅是局部装饰或使用量小的原因,只有少数地区瓷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黄河北岸吉利区炼油厂基建工程,发掘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编号 C9M2365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釉陶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4月,淮安市博物馆对金湖西安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墓葬46座。其中汉代墓葬37座,分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南朝墓1座,唐代墓2座,宋代墓2座,清代墓4座。汉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釉陶器,器类有鼎、盒、壶、瓿、罐等,以及少量铜器、铁器、漆器、料器、石器。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器物演变充分展示了该地区汉代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昆明灰土窑     
在云南昆明南区可见到一种蓝釉带黄彩、绿彩和豆绿釉泛黑斑白点半透明的陶器。选种陶器质地朴实、色釉雅致、造型新颖,当地的人都称这种陶器是昆明灰土窑烧造的"古瓷"。灰土窑烧造陶器的年限所说不一:有的认为是明代烧造,也有的认为是清代烧造。  相似文献   

17.
釉陶器在埋藏过程中,受物理及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病害,釉层剥离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唐代釉陶器釉层剥离的原因并为以后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河南地区四个遗址出土的唐代釉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成分检测、热膨胀系数分析和吸水率测试。结果显示,四个遗址中,釉面保存相对完整且剥离现象较少的是巩县黄冶窑,而铜川黄堡窑、西安醴泉坊窑和乾县懿德太子墓釉陶器釉层剥离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釉陶器胎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胎体烧结程度过低(因此造成吸水率过高)是影响釉陶器釉层剥离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釉陶器的后续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12月,淮安市博物馆对金湖塔集闸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2座。其中汉代墓葬38座,以土坑竖穴墓为主。墓地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釉陶器,器类有鼎、盒、壶、瓿、罐等以及少量铜器、铁器、漆器、料器、骨器、石器。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器物演变充分展示了该地区汉代文化的基本面貌。墓地还发现宋墓1座,清墓3座,均为合葬墓。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釉陶器是在本民族制陶工艺发展进程中,吸收中原汉代低温釉陶烧制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工艺。其造型优美,釉色亮丽。在北方及东北亚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17-2018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北区发掘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43座,陪葬坑1座.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墓,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器物三百余件.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战汉时期东阳城居民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