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鸿月 《收藏家》2000,(3):58-60
世人皆知,乾降是一个爱才又富于情感的皇帝。最近我有幸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读到钱维城画的《苏轼舣舟亭图卷》,确实深为乾降爱才又富于情感的精神所感动。《苏轼舣舟亭图卷》,浅设色,宣德纸本,26×75厘米。全卷绘林亭竹石,外亘长堤,傍堤停行舟。岸左有古松二株,苍劲挺拔,松下有亭,亭额名曰“舣舟亭”,亭边有数拳窝石,其后是修篁翠秀。亭右隔丛石有屋宇栉比,为文成里街坊,亭左为孙氏旧宅,占地甚广,墙垣沿河岸而筑,院内有  相似文献   

2.
晁亿华 《风景名胜》2021,(1):0328-0328
亭作为园林建筑之一,自古以来就在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亭虽然由一个顶和几个柱子就可以构成它的基本骨架,但是这简简单单几个柱子的组合就能营造出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可紧可松,它既能将人的行动局限在一处,又能使人的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将有限的空间无限化。亭的风格也是变化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传统亭和现代亭两种,传统亭在古典园林中尤为常见,现代亭则较多出现在更具设计感的现代园林中。在充分阅读和查阅了关于传统亭和现代亭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之后,对现代亭和传统亭的特征和异同这一主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相似文献   

4.
南京东郊紫金山,范围辽阔,亭子众多。本文所记的四座亭子,分布于中山陵墓四周,建造于民国18年(1929)孙中山奉安大典前后,皆为中山陵之纪念性、辅助性建筑。四亭或在山巅,或在岗岭,或在道旁,或在山阜,按建筑时序是为议政亭(见图一)、仰  相似文献   

5.
申明亭和旌善亭是明初建立的基层教化系统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它们在明代前期曾经遍布乡都,发挥着宣达政令、彰善惩恶、淳化风俗的功能,为儒家道德理想由精英层面渗入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具体的途径。本文试结合明代方志与政书材料,追溯申明亭和旌善亭的兴废历程、分析其社会职能,并思考包括申明旌善亭在内的基层教化系统的兴废,与明代世风嬗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亭”的起源应追溯到殷商时代苑囿中的“台”和军事上的城防“台”,当时的“台”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方台上建“观榭”。这种建筑,在宫苑中的一支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了高潮,而军事上的一支则与司法邮驿系统相结合,保留了“亭燧”烽火台和城防台的建筑特征,成为“亭”这个机构的建筑标志。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又借用了“亭”或台楼这种建筑形式作为最初的中国式佛塔,以后才发展出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佛塔。唐代化对“亭”的描写,使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唐“亭”的功能和内部设施,知道了“亭”是怎样从驿馆演变为园林的,并进而了解到作为真正的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亭子,不是出现在盛唐,而是迟至北宋时期才成型。  相似文献   

7.
宗室博尔都的诗集先以选集《白燕栖诗草》1卷见选于清人所选清诗集中,后结集为《问亭诗集》刻行。博尔都晚年又曾手订该集,是为钞本《问亭诗集》。扣除重复诗作,刻本与钞本《问亭诗集》收诗千余首,集外逸诗可辑得十余首,其诗在满族诗歌(尤其是宗室诗歌)史上皆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角亭碑刻     
海角亭始建于北宋早中期,与天涯亭同为古代“海角天涯”地域的地标建筑.在漫长的中华帝国历史阶段,封建官员但凡抵达今广西北部湾地区,大多要登海角亭挥毫题记,亭内现存古碑刻保存着元、明、清时期有关这一海角天涯之地的史地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汉代乡亭考     
乡亭是汉代在全国诸县所设的地方行政机构,隶属於县。乡亭长官为亭长,由县直接任命而受县尉直接领导。乡亭一般每隔十里一设,同时以“民稠则减,稀则旷”的原则适当增减,这使得乡亭的分布不均。乡亭的职能以治安为主,同时还兼有行宿、民事、宣传等功能,特殊情况下,乡亭还蓄养牲畜,代邮传书。乡亭与乡属於性质不同、职能有异的两套独立系统。到晋代,由於弊病很多,亭制逐渐衰败废止。  相似文献   

10.
周青明 《文史天地》2002,(12):58-61
渡功亭在普定县煤洞乡那芮山下,三岔河上游的落东渡口。该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在普定这片热土上诞生的一处人文景观。渡功亭其实就是渡工亭,为渡工修建的亭子。乡耆宿丁达三老先生在题书亭额时,嫌其名不雅,将工改为功。一字之变,这座亭子旌前励后、永志缅怀的涵义就昭然于世了。  相似文献   

11.
打虎亭汉墓石刻画像是在预先砌好的墙面上雕刻的。彩、墨绘壁画为湿壁画性质,中室的来宾、受礼、宴乐主题壁画,各自独立又为暗示玄机的一个整体。M2为女性墓。两基壁画的多风格、多技法显示出它们是多人设计与绘制的。  相似文献   

12.
魏铮 《丝绸之路》2010,(10):9-11
乡亭是两汉时期的基层管理组织,其数量众多,职能也相对复杂。近年来随着简牍文献的出土,渐渐揭示出两汉时期乡亭职能的多样性。把已出土的简牍文献与传统史籍中关于乡亭的材料相结合,并对材料加以分析和归类,将使我们对两汉时期乡亭职能的认识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云淡风轻、春暖花开的日子,笔者乘兴游览了被列入中国名亭的黄陂双凤亭,吟诵起北宋理学家程颢在此所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日偶成》,欣赏中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双凤亭”,就不能自已地想起了一代宗师在黄陂留下的尊师治学的美谈。  相似文献   

14.
李寅 《文物春秋》2009,(2):42-46,F0002
在清初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中轴线上建有神道碑亭一座,开创了清代后陵建筑碑亭的特例。其原因是考虑到孝庄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有别于其他后妃;又因远离昭陵,故另建碑楼以示区别。晚清的慈安、慈禧之定东陵也修建了神道碑亭,但其只是一种穷奢极侈和妄自尊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云龙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南,是古迹相接、人文荟萃之地。北宋熙宁、元丰之际,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常登此山,并与山中隐士张天骥结为挚友。隐士饲鹤,并建有放鹤之亭。苏轼寄情于此,为撰《放鹤亭记》,极叙放鹤饮酒之乐,以寓出世隐逸之怀。该文久经传诵,后又收入《古文观  相似文献   

16.
重庆合川养心亭始建于北宋,历经宋元战乱毁于兵燹,明成化年间原址重建,后经多次培修,现养心亭为清代重建。养心亭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晓光 《文史天地》2004,(11):17-20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位被毛泽东赞誉为“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的著名爱国将军。他在少年时就在反清斗争中立下奇功,在抗战前夕又因为向蒋介石请愿抗日未果遂选择陵前切腹自杀而闻名全国,他就是国民党左派势力杰出代表人物、曾任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山西新军总指挥的续范亭将军。  相似文献   

18.
山西晋城地区泽城汤帝庙、封头汤帝庙、下交汤帝庙之内的三处舞亭建筑,是现知仅存的创建自金代的舞亭建筑实例。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三处实例的建筑布局、石作、木作、彩画做法及营建背景进行初步分析。在总结此类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金代舞亭是晋城地区民间庙宇中为进行演礼、乐舞、社火等祭祀活动而建的祭祀建筑,是了解晋城地区金代村镇社会生活面貌的重要建筑史料。  相似文献   

19.
正东晋时,家居京城建康(今南京)乌衣巷的宰相谢安,在强敌入侵、国家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勋名定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唐大历九年(774),常州刺史独孤及在州治南约二里的荆溪对河,取谢安"东山"之号筑东山园、建东山亭。之后贞元八年(792),继任常州刺史韦夏卿增筑,写下《独孤东山记》;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修葺园亭,属僚李绅作《毗陵东山·并序》。及至北宋景祐年间,司马光又写下咏"东山亭"的名篇。本文按时序,  相似文献   

20.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及文论的译文,这成为鲁迅通往俄罗斯文学道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粱。在小说创作上,因为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小说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二叶亭作为筚路蓝缕者,替鲁迅完成了过渡期的挣扎和探索,使鲁迅在高于历史的平台上起步,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