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府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明代服饰文化的标志物,是有机质丝织品信息、织染绣绘非物质文化信息、典章制度文本信息综合交融的文物载体,是中华服饰文化基因的标志物。在推介服饰文物传承、研究的同时,其负载的礼仪文化基因更需要弘扬传承,由展览所激活的孔府旧藏服饰文化基因经由年轻观众融入当代生活,进而推动后代持续传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服饰。以物为中心的博物馆展示、保护、研究功能正在激变,孔府服饰通过展览、保护和市场开发,引导着人们的穿着行为,要传承服饰基因,应以穿着传统服饰为要务,只有以穿着为引领的研究、展示、传播和产业转化,才是文化基因传承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与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两个展览的观察、对比和分析,总结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方式的五种类型及其选用的三项原则,旨在为青铜器展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3.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2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6.
管杰 《文物天地》2020,(5):36-41
明代纺织品文物与今天相去稍远,保存不易,传世较少。故宫博物院曾因明清皇宫之便而有所收藏,但其收藏的数量和品类也较有限。至于一些海外传世品如日本京都妙法院收藏的明代赐给丰臣秀吉的服饰,保存虽较完整,但也为数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考古发掘的明代纺织品文物虽有大量出土,但大多色彩褪却,纤维老化,不如传世品,尤其在色彩方面,出土品的信息多有缺失。孔子博物馆所藏明代服饰均为孔府旧藏,存世数量之众、跨越时间之长、涵盖款式之多,在传世纺织品文物中几乎可以说是独此一家。但由于年代久远,传承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保存服饰的库房条件简陋,致使部分服饰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并在继续劣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建设中的“终身大学”问: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是由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如何理解博物馆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呢? 答: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三种基本性质。一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这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科学研究机构,这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三是宣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这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之一。博物馆不仅仅是为收藏文物标本进行征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出版来实施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去研究。一个博物馆研究工作的深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  相似文献   

8.
白芳 《收藏家》2008,(6):3-8
2008年4月30日-7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将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展出,本次展览是粤鄂两省在文物展览方面的第三次友好合作,它将有力地推动泛珠三角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书画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核心在于加强书画文物保护,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书画文物“出圈”旨在让书画文物“火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圈,让传统文化“入圈”旨在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以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真正促进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传承与薪火绵延。因此,文章将深入研究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的路径,认为要加强书画文物基础研究,强化书画文物价值认同,做好书画文物科技赋能,讲好书画文物故事,以更好地挖掘书画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书画文物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对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向世界广泛传达中国爱好和平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9—2022年“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结果,得出博物馆通过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活动、发挥数字博物馆传播优势等提升革命文物跨文化传播力。文章从“着力提升策展水平,讲好革命文物展览故事”“聚焦世界永恒主题,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去’”“利用热点事件和重要纪念日,拓宽革命文物跨文化影响力”三方面探讨革命文物海外传播策略,为革命文物的跨文化传播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197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我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通过蒐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博物馆文物业务机构的设置,是直接执行“条例”所规定的博物馆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有利于相关专家对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文物展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意义和现状,列举了传统展览方式的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何广 《文物天地》2023,(9):101-103
荆楚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基石,传承荆楚文化是湖北省博物馆的使命担当。以丰富的馆藏制作最具荆楚风韵的陈列展览,凝炼荆楚文化的核心价值,推出“礼乐学堂”“长江文明大讲堂”社教品牌,推动馆藏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以文创“活化”文物,利用契机、创新手段,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宣传格局,汇聚成湖北省博物馆传播荆楚文化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21,(1)
正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丽的吉服和用色素雅、款式多样的便服为大宗。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文武官员穿朝服。明代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玉组佩、大绶、小绶、白袜、黑履、笏等。目前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保存于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则收藏了一件朝服上衣和一件白纱中单。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与其他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收藏文物、标本,研究文物标本,并通过馆藏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去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的这样一个综合性机构。陈列和展览,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陈列和展览又是有区别的。本文试图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任务和作用谈  相似文献   

16.
李科  石广阔 《东方收藏》2024,(1):99-101
2019年,孔子博物馆正式成立箫韶乐团。本着对礼乐文化的发掘、整理与推广,孔子博物馆又于2022年设立了礼乐传习所。文章通过对历年来出土与馆藏音乐文物以复原、展演的方式传播中国礼乐文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孔府古乐传习所的延续、乐器文物的复制、乐谱与乐师服装的复原及其获得的成果做出详细的介绍与阐述,旨在为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不仅是传承知识和文明的机构,也是彰显人文关怀的公共文化场所。近年来,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目标不断拓展,强调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博物馆以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主要通过陈列展览将文化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正迅速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海南文物资源丰富,通过文物研学旅游形成文旅教协同发展的模式是活化文物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物研学的推动应从基础教育着手,提升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形成文化自信。自贸港的建设有政策、资源和市场的优势,为开展文物研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海南研学尚处于发展初期,要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方面推动文物研学,促进海南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各地博物馆展览定位和选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展览的深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解读与重构同批文物标本成为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利用考古资料的还原性研究,从微观解析和宏观组合两个层面进行探索,挖掘文物携带的隐性信息,并设计成独立的故事模块,以增强文物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基于对文物文化或艺术内涵的解析,从学术研究、艺术审美等多角度提炼选题,宏观组合成逻辑合理的展览体系,以激发观众多重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20.
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下称“东博”)在环境优美的上野公园内,是一个以收藏和展览日本文物为中心,兼有东方各国文物与艺术品的大型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陈列馆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和法隆寺宝物馆四个馆组成,除常设馆外,每年都要举办三、四个大型外国文物或其他文化艺术展览,全年接待观众一般在一百万人次左右。1981年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