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美 《神州》2013,(16):42-42
北京绢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以丝、绸、纱、绢等为主要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的立体绢塑艺术品。本文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角,在走访、调查北京绢人传承人的基础上,对北京绢人的传承、保护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提供新的探索路径与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2.
“这山唱,那山合,家里唱了几屯子,山中还有几岩壳。”四川广元的民间山歌极负盛名,广元青川的山歌“薅草锣鼓”早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自汉以来,逐渐成为闺中技艺,上自皇家贵族,下至一般百姓对刺绣都情有独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蜀绣、苏绣、粤绣、湘绣,这“四大名绣”为代表的中国刺绣艺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究保护提供了新的维度和契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的范围扩展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  相似文献   

4.
叶尔米拉 《文博》2011,(2):84-88
进入21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全面的提上日程,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蕴涵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新疆地区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特色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珍贵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形态流失或濒临灭绝,许多民间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地区的博物馆将如何扮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者"的角色是大众所关注的。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论述新疆地区的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扮演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传承"是近几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最多的词汇,怎样以"传承"的形式来打磨保护非遗项目呢?政府机构、NGO组织及一些社会人士都在积极尝试探索中。一项名为"公益课堂"的项目,通过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贫困学生学习传统技艺,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承课堂,探索出一条非遗保护的独特路径,让那些沉寂多年,甚至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重新走进民间、走上舞台、走入大众生活,为非遗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生长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减少的状况,中国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目前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湖北省第二批以及恩施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织锦技艺具有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和内涵丰富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谢意 《丝绸之路》2011,(10):67-68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植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手工艺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濒临灭绝。本文以郁南横经席制作技艺为例,论述了如何在不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寻找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途径,使传统手工技艺在民间民众的生活中汲取发展动力,实现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首次展览:千件宝贝大饱眼福2006年2月12日,我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出。唐代“枯木龙吟”琴、宋代“鸣凤”琴、少林功夫、木偶表演、二泉映月等传统技艺纷纷精彩亮相“,在中国是第一次,集中展示了建国50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碧螺春和洞庭山碧螺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洞庭山碧螺春,特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一带清明前采摘,手工炒制卷曲形的绿茶;而碧螺春指的是一类用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制作成的绿茶,如云南等地出产的碧螺春绿茶。2011年,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苏州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西藏自治区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岁时节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图典》一书以15万余字、1000余幅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全区第一、二、三、四批国家级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治区级第一、二、三、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3项,较翔实、完整地记录了西藏每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非遗概念的引入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保护范围,并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缂丝是我国古老的丝织工艺的一种,又称"刻丝"、"克丝",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技法,以本色丝作经,各色彩丝为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2006年5月,缂丝制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成功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磊,1984年出生,南京市白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和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其缂丝技艺既汲取了云锦的织金工艺,又具有刺绣的细腻特点,采用纱地,并针对缂丝的独特性进行创新,其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南京工艺美术》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参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和保护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的特点: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民间文化技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高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遗产》2011,(3):65-70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的原创。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确立了“中国蚕桑丝织”在世界上的原创地位,同时使“中国蚕桑丝织”得到整体性保护。一路旖旎的丝绸文化又将走向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兴趣。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动、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绩斐然。本文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典文化保护为例,就政府和民间如何切实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同心协力,通力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手工技艺类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大量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遭遇文化内涵淡化、继承人乏力、销售(市场市场等方面)的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选取嘉兴市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蓝印花布为例,以分析其目前的优劣势,以期走寻保护发展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