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卧佛侍者像形制安岳卧佛全长23米,头东脚西左侧卧于9.5米高的崖壁上。卧佛之上刻有一佛二菩萨九弟子天龙八部“释迦说法图”,卧佛下面镌刻多组佛传故事。卧佛前侍者像高3.4米,背向观者,盘腿坐于卧佛中下部约10米处。身着便装,腰系佩带,头束发饰,发髻虽已剥泐,却留有痕迹,隐而可见。头略俯视,其右手置于释迦牟尼的左手腕上,似作切脉状。(见  相似文献   

2.
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的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是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曾被大规模的维修过。  相似文献   

3.
金申 《四川文物》2006,(5):85-89
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槃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和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槃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槃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是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普被大规模的维修过。  相似文献   

4.
再访卧佛     
颜竹 《山茶》2011,(7):191-191
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安岳卧佛院刚被发现不久,省文化馆摄影师陈轲立即赶往安岳。“当时卧佛下面就住着人家,佛的面子上都被烟火熏黑了,娃娃们就在上面爬来爬去。”三十年后。陈轲借儿子陈新字拍摄之机故地重游。一眼就发现佛头部分“干净”多了。住户也早被迁走。卧佛左臂下的方石上。原刻有南宋兵部侍郎刘仪凤的《临赋旧制》题咏及其曾任普州参军的表侄雍涓相和的诗文。曾令陈老爷子玩味不已:  相似文献   

5.
安岳县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依重庆潼南县,北接遂宁市中区,西连本市雁江区、至县,南邻内江东兴区。地跨涪江、沱江两江流域。境内现有古代石刻造像70多处,是四川石刻造像地点最多的县。其中卧佛院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佛经,同时还有造像和墓塔等遗迹。对卧佛院的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注卧佛院的学者日益增多,也有文章涉及卧佛院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完整系统地进行资料调查。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对安岳卧佛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古东乐调查,  相似文献   

6.
四川安岳卧佛院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省中部的安岳县古称普州。境内山石奇秀,《舆地记胜》载:"普之秀以石,故俗称石秀。"自南朝梁普通二年(521年)当地开始凿造佛像,历代均有摩崖造像传世,是川中地区佛教造像时代较早、内容丰富、数量集中的石刻之乡。卧佛院是安岳摩崖造像群中规模较大的一处,位于县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地临安岳、遂宁与乐至三县的交界处(图一)。琼江河支流上段的伍家桥河和下段的跑马滩河绕卧佛院的西南东三面流过。卧佛院所在的山沟俗称卧佛沟,呈"几"字  相似文献   

7.
国宝四川     
《山茶》2011,(7):44-53
安岳石刻卧佛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卧佛.卧佛上方的释迦说法图造像主次鲜明,栩栩如生。四川境内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众多.内容题材独具本地特色.在中国石窟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不愧为我国又一个古代石刻宝库。 安岳石刻,年代久远,延续不断,造像古朴,自成体系,安岳石刻史,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安岳县乾隆志载,佛、道造像始刻于“南北朝普通二年(521年)”。以现存卧佛院、千佛寨的造像风格判断,安岳石刻艺术的开创年代为初唐。在宋代全国石刻艺术走向衰弱时,安岳石刻艺术异军突起达到了鼎盛时期。八庙卧佛全长23米,为唐代左侧卧佛…  相似文献   

9.
安岳卧佛院第4号龛主尊头光内新发现的“师祖慈海和尚”题记,将第51号窟内圆雕像、第81号窟内宋碑联系起来.通过三则材料的整理,可清晰了解慈海在卧佛院的活动轨迹,并由此整理出两宋时期卧佛院四位院主(南宋称“住持”)的继承脉络,即惠文、法京、慈海、悟宣,其时间跨度自北宋中晚期延续到南宋中期.第4号龛内师祖像的开凿,与南宋时期安岳周边及大足地区流行雕凿禅宗祖师的风气有关,“忠孝”思想突出,反映出这一阶段儒释相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水佳处”的安岳卧佛院,位于县城北面39公里之八庙乡卧佛村,地处安岳、遂宁、乐至三县交界地方。这里地形是一个山湾,南北两岩对峙,相距30米,东临琼江河,岸左为月亮坪坡,摩岩石刻镌在南、北岩及月亮坪坡三处岩壁间。造像岩面总长637.7米,1982年安岳文管所编为125号,共1593身,其中凿造佛教经文洞窟15个,刻经文壁面142.31平方米,经目54种,341300余字,在全国石窟艺术中罕见。  相似文献   

11.
安岳卧佛院卧佛刻经与题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岳卧佛和刻经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群众的浓厚兴趣,报刊杂志相继刊载了介绍文章和论文。为了便于专家、学者对卧佛和刻经的研究,为此,特将发现经过及笔者的粗浅见解叙述如后: 1982年3月,四川省文物鉴定组在安岳县鉴定文物工作中,笔者获悉县属八庙乡可能有摩崖石刻的消息后,在领导的支持下,即会同地、县有关人员和县文物工作人员一道,于3月19日到达了县北三十五公里的八庙乡调查,在毗邻三县交界较偏僻的卧佛沟卧佛院归址,查明了被人们遗忘而沉睡千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窟寺与摩崖造像数量众多,安岳卧佛院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当前对卧佛院调查研究表明,卧佛院病害较多且与赋存环境关系紧密。通过环境监测与分析,可知不论开敞的摩崖造像微环境还是半封闭的经龛微环境,绝对湿度大、温湿度耦合的特征均非常明显。摩崖造像文物微环境温度变化大,相对湿度变化很大程度上为温度变化影响,因此只有增设遮阳避雨的窟檐等保护措施,通过维持温度稳定方能维持湿度的稳定;经龛文物微环境温度更稳定因而相对湿度也更为稳定,需要专门进行除湿工作,单纯地加强内外通风不能起到有效控制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安岳卧佛院窟群总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带,古属普州。《元和志》云:“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与普州同置。”其建州、建县历史悠久,石窟遗存非常丰富,全县境内石窟星罗棋布.数量甚多,其中卧佛院石窟群造像及石经是优秀代表,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地处安岳县城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距城39公里,与乐至、遂宁交界,以镌造卧佛,继而建寺得名。卧佛院窟群分布于卧佛村三面崖壁上(岩质为灰砂岩)其中一面临近跑马滩河,当地俗称卧佛沟。卧佛院窟群,以形体巨大的释迦牟尼涅像及154平方米的经文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以“石秀”名闻蜀中的安岳,有丰富的古代摩崖造像。卧佛院的唐代释迦涅槃像,堪称国宝;昆卢洞精美绝纶的北宋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安岳石刻与邻近的大足石刻有密切联系,在艺术上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就安岳石刻造像的数量与始造年代,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安岳石刻的造像数量问题安岳石刻,确切地说,应是安岳摩崖造像,从广义上讲,它还应当包括圆雕造像、岩墓雕刻及其它石雕品。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1,(8):169-169
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将自己的身份同哪位伟大的女神联系起来?公元1258年冬天,蒙古大军洗劫巴格达时.“智慧宫”中的藏书又被扔进了哪条河流?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卧佛安岳石刻卧佛位于四川哪里?  相似文献   

16.
重庆大足卧佛渗水病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卧佛渗水的机理,介绍了卧佛渗水的治理计划,并对卧费治水第一阶段工程-复合型 截水坝的施工工艺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题写道:“安岳卧佛十分完美和俊美;紫竹观音很美;确实值得专程参观”。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有三尊大佛:张掖卧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一卧一坐一立,堪称佛门奇观。这三尊大佛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故事。说是古时从西方来了三个和尚,行至张掖,见一片佛光瑞气,三师弟立时动心,便睡下不走了。其他两个和尚走到山丹,不见师弟赶来,二师兄便坐下等候。剩下大师兄一人走到武威,也站下了。于是河西便有了三尊大佛。 这当然是一种民间传说而已。其实河西三佛并非同时期出现。张掖卧佛起于西夏,距今900多年;山丹坐佛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张掖大卧佛名扬海内外,吸引了无以数计的中外游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囚一、安岳卧 佛 问二、毗卢洞 造像 叫二、毗卢川。造豫%图W。股老帅g 造像gnl五、华严洞ZJA像 H六、毗卢响川 王造像;(。‘’辙‘/)安岳石刻造像@邹德 @曾德仁  相似文献   

20.
四川摩崖造像众多,琳琅满目,名不虚传。新近在潼南县马龙山又发现一尊摩岩卧佛造像,据初步鉴定,它是我国现有的大佛中,年代最晚、身躯最长的一尊卧佛,保存完好,堪称一绝,是研究四川石刻艺术及其发展的重要材料。 马龙山摩崖造像在潼南城南百里许,位于复兴乡与新生乡的交界处。从县城驱车出发,至复兴场,再弃车往南步行八里许,即到了马龙山。马龙山摩岩造像稀疏地分布在周围的四个山上,卧佛座落在太阳坡的北侧山顶上,数里之外,就可见硕大的像身横卧山崖。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摩岩造像,全长36米,宽7.5米,头东脚西,背南面北,右侧而卧;上侧的左手伸至胯,手臂阳复,掌长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