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村落历经百余年发展,积淀了浓郁的村落风貌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这些传统村落选址布局和房屋建造等方面运用朝鲜半岛风水理论的痕迹十分明显,注重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环境的选择和组织,具有"山环水抱,以水定址"的村落外部生态格局,"聚井而居,有机生长"的村落内部空间格局,"形神兼备、和谐交融"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迟滞缓慢,再加上政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以龙井地区长财村为例,该村是典型的朝鲜族传统村落,存在着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村落传统格局、村落水口空间等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活力"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从保护村落传统空间格局、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完善村落空间场所功能和打造村落民族特色景观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财村村落遗产保护的现实路径,以期能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遗产的原真性、特色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艳梅  尹文发 《旅游纵览》2023,(13):103-105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在为传统村落创造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问题,破坏了传统村落风貌的原真性及村落的自然、文化环境。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林院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总结北林院村发展概况,针对现存问题,探究保护与开发的策略,旨在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树娴 《旅游纵览》2023,(8):182-184
传统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为村落保护助力成为传统村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石头城保护与乡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宝山石头城的保护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策略,以期能够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良性互动和双赢。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传统村落也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就成为科学保护,适度开发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旅游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从旅游审美层次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对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山西省黎城县霞庄村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646个村落被列入名录,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社村跻身其中。此次评选中国传统村落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保障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三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继续做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承地,兼具物质和非物质的活态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对其保护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举措,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提是从传统村落保护理论与保护实践的变迁中理解、把握我们应该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文章在分析传统村落相关文献以及有关政府文件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概念、保护对象和保护对策变迁几方面进行了梳理,认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已经越来越走向系统研究的视角,并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世界遗产》2014,(12):124-126
留住乡村记忆传承民间文脉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行11月17—20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屏南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乡村多产业协同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梅塘村为例,梳理传统村落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梅塘村农产品种植业、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间存在关联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出传统村落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南省洪江市湾溪乡堙上村为例,对湘西传统村落的水体景观现状与空间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其保护与更新设计的方案。堙上村水文景观空间结构基本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传统空间格局,但在水景观的完善与利用,还没有达到当前人居环境中对水体景观的要求,因此,本文进一步以堙上村为例开展了传统村落水体景观的更新设计研究,以探索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的一般性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余书敏 《四川文物》2020,(2):106-113
九寨沟中查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威胁远大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通过田野调查总结出其六大建筑特征,作为九寨沟片区安多藏族民居的基础研究成果。同时,在对中查传统村落濒危民居调研的基础上,揭示村落保护需要以"人"为本,从生存基础建设、社会关系建设、精神场所建设的三个维度来探索,这是从产业到社区,再到文化建设的一个动态过程,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邢晶晶 《旅游纵览》2015,(4):191-192
传统村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同时是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潜在旅游资源。科学利用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利于村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为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本文以山西丁村为具体研究案例,在剖析其旅游开发问题基础上,提出该村落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村落大多具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形成了其多元化的人文资源和自然遗产资源,每个村落都呈现出独特风貌,承载着中华民族璀璨的地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良好契机。纵观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关PPP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中的应用研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博物馆概念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而作为一种运动起源于西方后工业化反思对传统博物馆的改革,中国移植的主要是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的运用。但是,村落是一个主体生产单位,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定保护对象却往往被文化产业化开发,变成了特定文化产品的生产。这个过程中,村落从过去的生产自足过渡到非自足,形成了新的生产特征。但是,西方的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一般采取实证主义路线,以原貌的原地性文化客体(实体)视角谋求所谓的保护和保存,与村落的主体性质和再生产性相悖,因而在实践上存在限度。中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深入分析生态博物馆理论的特征和不足,从村落作为生产单位及其主体利益出发,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产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保护、旅游开发和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始终需要一种平衡。以湖南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为例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应对旅游开发与村落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规避由于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建设性破坏,促进民生改善与传统村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阐述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产业兴旺"共融互促关系,分析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希望为找到一条适合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南藏区有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种代表藏族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城市的冲突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特点、价值以及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并借鉴了国外经验,以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传统村落为例,探讨了其传统村落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历史地段保护、建筑改善与保护、重点地段整治与保护、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保护已然成为国内遗产保护的焦点和社会热点,大量资金和社会力量投入到传统村落保护中。尽管投入到村落遗产保护的项目理念和目标良好,却往往遭遇实施困难或实施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窘境。传统村落保护的实践表明,有必要关注外部保护项目与村落社区的衔接桥梁——社区规划师角色并探讨其角色建构,从该层面寻求有效利用稀缺保护资源,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活态地编码于传统村落中。从农耕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指向矛盾的两端:所谓保护,即将古村落作为文化基因完整地加以保护、被动的对抗岁月的磨蚀,而开发则为将所谓的新观念简单粗暴的楔入其中作为生财之道尽快地开发赚取利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下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当前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在探讨传统村落开发保护途径的基础上,以“鉴古知今”的视角挖掘长白山传统村落的文化根源性特征,构建文化符号集合,以探讨基于文化符号归集下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实用艺术创作思维方法:进行文化符号归集与系统性建构,通过艺术成果的转化,建立纪实性的文化实体,进行文化附着,寻觅一条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实用艺术创作思维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操 《区域治理》2022,(6):225-228
我国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近些年来许多传统村落的开发度相对较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收入相对较低,致使我国许多传统村落逐渐处于荒废的状态,这对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研究,将现代化虚拟信息技术应用到村落保护中,不仅能够保护我国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