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黄河上游滨北小积石山丛中的炳灵寺石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距今一千六百来年。唐宋以来,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家,曾先后到过炳灵寺,他们中有唐高宗时刑部侍郎张楚金,玄宗时期的御史大夫崔琳。当时他们是奉命“入吐蕃报聘”“使于吐蕃”。宋徽宗时洮西守将何灌率领其部届亦蒞临炳灵寺。他们不仅在炳灵寺开窟造像、建浮图、修寺庙,而且还在炳灵寺石窟崖壁上树碑立传,摩崖刻文,留下了中西交往宝贵的资料。炳灵寺石窟现存自西秦至清代墨书题记34则,石刻题记17则,(墨书题记有西秦1,北魏1,隋1,唐5,明24,清2。石刻题记有北魏1,唐10,宋1,西夏文2,明3),  相似文献   

2.
曹学文  唐正宪 《丝绸之路》2011,(20):105-107
1967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后,炳灵寺附近黄河河床迅速抬升,形成了黄河泥沙倒灌;夏、秋季节,山洪所携带的泥沙在炳灵寺石窟前的大寺沟内大量淤积。据初步测算,目前所淤积的泥沙高程超过警戒线的16米,约有70万立方米,极大地威胁着炳灵寺石窟的安全。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观测的数据和炳灵寺石窟周边环境现状和水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对炳灵寺石窟泥沙淤积的治理方案,以供将来清淤排沙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3,(10)
北京历史博物馆「炳灵寺石窟图片展览」室已于十月七日正式开放。炳灵寺石窟在甘肃省永靖县内,它保存着由第四到第七世纪历代精美的雕刻和壁画。近七八十年间,这个石窟曾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它之重新被发现,是在解放后的一九五一年秋天。一九五二年,中央文化部和西北文化部组织专家们前往勘查,炳灵寺  相似文献   

4.
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究竟有多少曹学文炳灵寺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并称为中国六大石窟寺。然而炳灵寺石窟究竟有多少窟龛,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的是183、184、195、196等几种说法。18...  相似文献   

5.
《敦煌学辑刊》2011,(2):149
郑炳林、石劲松主编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6月16日,"庆祝炳灵寺唐代大佛保护维修工程开工典礼暨《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首发仪式"在炳灵寺石窟举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  相似文献   

6.
在2002年9月23-25日举办的“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学对炳灵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同时也对其他石窟如麦积山、克孜尔石窟等与炳灵寺的关系有所涉猎。我曾多次去炳灵寺考察,因此就此次会议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炳灵寺文物保管所简介炳灵寺文物保管所所长王亨通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35公里刘家峡水库上游小积石山丛中,濒临黄河,是古丝绸之路南道河湟地区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早接受印度佛教艺术的石窟寺之一。据史书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晋初。现...  相似文献   

8.
由甘肃敦煌学学会、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于9月22~25日在永靖县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新疆、甘肃、台湾以及日本的60多位佛教艺术、石窟考古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无论是研究工作还是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次会议不仅是对炳灵寺石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今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宣传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在永靖召开@王亨通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总理与炳灵寺石窟的保护王亨通那是在6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位于炳灵寺石窟下游约35公里处要兴建刘家峡水库。考虑到水库建成蓄水后,库水倒灌将淹没炳灵寺底层大部分洞窟并直接威胁石窟的安全。为此,文化部派罗哲文、余鸣谦等专家前来考察,拿...  相似文献   

10.
位于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三峡———寺沟峡、刘家峡和盐锅峡,是黄河流域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盐锅峡以世界最大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出名,刘家峡以“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水电站而名扬天下,寺沟峡则以拥有与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齐名的炳灵寺石窟而闻名世界。  相似文献   

11.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灵寺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12.
石劲松 《丝绸之路》2009,(14):F0002-F0002,F0003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35公里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距离省会兰州市107公里。炳灵寺石窟共有窟龛216个,其中造像815尊,壁画1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炳灵寺169窟是炳灵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对炳灵寺169窟塑像、壁画的总体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炳灵寺石窟的开窟年代最早可上溯到《法苑珠林》所记载的"晋泰始年"(265),西秦—北魏时期炳灵寺的名称为"唐述谷仙寺",到唐代时称作灵岩寺或龙兴寺。据专家考证,"炳灵寺"一名出现唐宝应二年(763)以后,这时候正是吐蕃开始控制炳灵寺所在的河州地区,"炳灵"源于吐蕃(藏)语"仙巴本郎"的音译,意为十万弥勒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炳灵寺名称来源的争论,"炳灵"在"十万佛"与"非十万佛"之间争论不休,徘徊不定,这应该是一场十分有意义的争论,此文就这一问题作以阐述,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5.
炳灵寺石窟学术意义上的发现始于1951年冯国瑞的初步考察,次年又组织勘察团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勘察。通过对照现存窟龛与早期考察成果(包括报告、老照片等),可以重新确认冯国瑞首次调查炳灵寺石窟的路线,即在崖面底部从南向北行至大佛南侧后,再到对岸以望远镜观察崖壁中部无法到达的窟龛。《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也按照他考察路线的顺序依次记录了所观察到的窟龛遗迹,其中许多现已不存。例如,"武德二年"题记当时很可能在靠近大佛南侧的洞窟中;"永康四年"题记也并非冯国瑞错认,其位置可能不在第169窟中。1952年,考察团再次来到炳灵寺,攀登了除第169窟和第172窟外的所有洞窟,补充了测绘图、照片等宝贵资料。70年前冯国瑞参与的这两次考察将学术界的目光投向炳灵寺石窟,如今更需要对当时的考察记录进行充分讨论与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09,(7):79-80
一、宗旨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彩陶、汉简、壁画均为全国之最。丝绸之路申报的中国境内48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甘肃就占了11处。为了加强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决定在兰州国际商贸洽谈会期间举办2009国际丝绸之路论坛,以进一步促进丝绸之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炳灵寺物保护研究所成立50周年,去年8月底。所里邀请《丝绸之路》杂志社的季成家社长、朱子国副总编,诗人高平、孙一峰,散家杨闻宇和我到炳灵寺小住两日。写点东西。这些人中,年龄、资历、学识我都在最后,只能算是个凑数的。但我是个大自然和石窟艺术的双重爱好,他们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能从喧哗的都市,从人流车流和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逃几日,岂不快活,我哪有不应之理?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石窟的环境保护问题王亨通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35公里刘家峡水库上游黄河北岸的大寺沟中。东经103°2'56",北纬35°48'31"。开创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建弘元年(420),是我国最早的石窟寺之一。现存窟龛总计有200个,大小石雕...  相似文献   

19.
《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校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是目前炳灵寺石窟中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石碑。这方存世将近500年的碑刻不仅文字流畅优美,而且对炳灵寺石窟的发现传说、周边地理生态环境变化、考察维修脉络、佛寺建置规模、石窟名称沿革、壁画内容以及本寺乃至其它相邻地区的宗教历史发展、兴衰状况等问题都有所涉略,实为研究炳灵寺石窟与西北宗教史的珍贵资料。以往学界对是碑多有著述,然而各家出入不一的录文却影响了对这方碑刻所提供的史料的利用。有鉴于此,本文作者对《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原碑刻石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识读,并将所识文字分别标以行数录出,然后参照各位前贤的录文进行逐句校勘,以期为学界对此碑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方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丝绸之路上佛教石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或中国化问题,认为进入黄河流域后,在佛教石窟的本土化进程中,洞窟形制的中国化或中原化是其重要的开端,主要表现在洞窟形制自然因素的着重采用和佛殿窟的着重采用上。本文对中原北方地区的炳灵寺、麦积山、云冈、龙门四大石窟早期洞窟形制的自然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