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地图,或以帛画,或以绢绘,或以石刻,或以纸印,流传至今的,只有汉代墓葬出土帛画《地形图》、《驻军图》及宋代石刻《华夷图》、《禹迹图》、《坠(地)理图》、《九域守令图》等少数几幅。明代,印刷地图开始普及,散见于各类方志之中;可是,绘制的地图传世的仍然极为少见。镇江博物馆藏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简称镇绢本图),设色彩绘,制作精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本  相似文献   

2.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是明代许论在嘉靖十三年绘制的,该图描绘了包括镇城、关楼、卫所、营堡、驿站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性的长城防御体系。《九边图说》残卷东起镇北关,西至偏头关西,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是许论上呈世宗的副本。《九边图说》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形象绘法,对当时流传的,目前研究评价甚高的"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并未采用,而是以直观、实用为目的,反映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单纯以科学、定量方法衡量、构建中国古代地图史,是一种基于西方现代制图学的观念。这种方法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内在传统。作为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物价值。存世多个版本的《九边图论》、《九边图》,只有谢少南刻本基本反映了《九边图论》原貌,其他皆有所改绘。  相似文献   

4.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5.
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图》,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图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图》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图《九边图》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地图集》正式出版了,正如此图编辑部在卷末《编辑说明》中所说:"编制城市地图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正因为此,长期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城市地图集在我国的出版.因此,《西安市地图集》的编制出版,不仅在西安历史上尚属首次,而且也开了我国编制大型城市地图集的先河,对如何编制城市地图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这部地图集的出版,是我国地理学界和地图学界值得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1,(3):25-29,43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广东历史地图集》,是广东、也是我国首本省区历史地图集。该《图集》分地图和附录两部分,地图又分序图,政区沿革图组,军事、政治斗争图组,人口、民族图组及经济图组、文化图组、城镇图组、开发图组、自然图组;附录分:图组简介、广东历史大事记、广东历史地名对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随着地图测绘、印刷技术以及历史研究的进步,学者们编绘了多种中国历史地图集。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些新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数量已不下二三十种,但在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顾颉刚先生十分注重历史地图,1930年代组织禹贡学会,欲借团体之力编绘精确、详备的历史地图。受抗日战争影响,这一计划虽未能实现,但在历史地图底本、绘制方法、地名考证等方面做出诸多有益的贡献。1955年,他与章巽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是我国第一本综合类历史地图集,虽与其早期计划相差甚远,但在内容、编辑方法、技巧方面创建颇多,对之后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以上谈了几种宋代全国性石刻地图,下面再淡一下宋代有关单个城市的石刻地图。这方面较为著名的有《平江图》碑和《静江府图》碑。《平江图》碑,原藏江苏苏州府学文庙,现仍存。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府(今苏州)郡守李寿朋重整平江坊市所刊。由吕梗、张允成和张允迪勒石。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中国古代传统舆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绘本地图(集)和重要的刻本地图集,以及少量古籍中重要的插图,但实际上中国的古籍中存在大量以插图形式存在的地图,仅就《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以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5套丛书统计(去除了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世界上是很早有地图的国家.但我国的地图缺乏精确度.现存的中国全图,较为精确的一部是康熙亲自鉴定的《皇舆全览图》,它是康熙四十七年,命供职清廷的耶稣会教士白晋、雷孝思等测量绘制的;它从北京附近长城始测,遍及东北、新疆、西藏等地,历经八年完竣,绘成皇舆全图.此后全图原稿为法国唐维尔收藏(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1736年,唐维尔将原稿按比例缩小,并稍作修改,在杜阿得《中国志》作为附图刊行;后又由巴黎戴绍苏出版社推出;1785年,第三次于格鲁西尔《帝国全貌图》刊行,它就是至今仍蜚声国际的《唐维尔地图集》(《皇舆全览图》的法文刊本).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文物地图集》是一套大型工具书,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册共32册和全国重要文物分卷1册,由国家文物局主编,2015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黑龙江分册》是《中国文物地图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人员与地图工作者通力协作的科学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序图、专题文物图、十二市一地区文物图和单位简介、重点文物图、文物单位索引、黑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渠县礼义城遗址调查时发现了一通石碑的9块残片,对照《同治渠县志》等文献可知该碑为宋代胡将军碑。碑阳文字已完全磨灭,碑阴的地图——《礼义城图》还清晰可辨。地图内容除山川地物外,还有城垣、城壕等城防设施,以及梯子、旁牌、炮架、对楼等攻守器械,显然是一份城池攻防地图。那么,《礼义城图》刻绘的是哪一场战役?其中隐含了什么秘密?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13世纪的宋蒙战争说起。  相似文献   

14.
彭俊 《世界历史》2005,(2):123-124
欧美国家历史研究领域有出版历史地图的传统 ,而且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地图册还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 ,英国的巴勒克拉夫教授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② 可为其中佼佼者。近年来 ,美国历史学界也出版了不少美国历史方面的历史地图集③ ,马克·C .卡恩斯教授编的《美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即为近 2 0年来最新的一部。该《地图集》不仅秉承了欧美国家历史地图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编排活泼的传统特色 ,而且具有主题丰富、内容翔实等优点 ,并反映了编者“通过地图理解民族和文化”(第 8页 ,以下引文均出自《地图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绘制地图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对前代地图的研究与利用,亦史不绝书,如明代罗洪先将元代朱思本的单幅地图《舆地图》增补改绘为地图集《广舆图》等。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学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911年陶懋立在《地学》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第2卷第11、13期),该文对夏代以来的中国地图学史进行了梳理,提出用西方近代地图学方法研究中国地图。若将该年  相似文献   

16.
刘瑞 《文博》2000,(5):34-36
我国地图测绘历史悠久,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珍贵资料。日前倾读傅熹年先生在《建筑历史研究》上发表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一文,收益颇多。该文所附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镌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58年),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城防地图。  相似文献   

17.
科技碑刻在宋代碑刻中成就突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天文图碑不仅是中国之最,而且是世界之最。地理图碑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制图学上的成就,平江图碑可谓古代城市市政规划的典型,禹迹图碑的“计里画方”法在古代制图史上是很先进的方法。水则碑、安养院碑则记载了宋代水利、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85,(4)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其中《兵令》篇舆传本《尉缭子》的《兵令》相合,已在本刊1977年第2、3期《银雀山简本〈尉缭子〉释文(附校注)》中发表;《王兵》篇内容与《管子》的《七法》、《兵法》等篇相合,已在本刊1976年第12期《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中发表。现在发表的是《兵令》、《王兵》以外的十一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竹简的缀合和繋聊工作主要由裘锡圭同志负责进行,各篇注释工作分工如下:《守法》、《守令》,朱德熙:《兵令》,曾宪通、李家浩;《王法》,李家浩;其他九篇,裘锡圭。整理《守法》、《守令》、《王兵》、《兵令》各篇时,曾参考过罗福颐《临沂汉简分类考释初稿》的"墨子残简"、"管子残简"和"尉缭子残简"三部分。  相似文献   

19.
郭树伟 《中原文物》2012,(1):92-94,111,112
本文以《重建风后八阵图碑》为底本,考证了《风后八阵图记》的异文,显示《重建风后八阵图碑》文献价值。《重建风后八阵图碑》是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和独孤及文学创作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金代开创纪功碑《大金得胜陀颂》碑是中国历代著名碑刻之一(图一、二、三)。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