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约在农历11月中旬(公历12月22日、23日左右)。冬至节有许多雅称:冬节、小年、亚岁、长至节、贺冬节、阳节。作为节日则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2.
冬至     
JNTO图 《风景名胜》2013,(12):13-13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二十.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  相似文献   

3.
1931年12月22日,恰是农历冬至。俗有“冬至大过年”之说。  相似文献   

4.
冬至     
芦蕾 《风景名胜》2012,(12):11-11
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交"冬至"节气,今年大雪为12月21日。养生有道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后,白天会慢慢加长。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古代  相似文献   

5.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1,(23):59-63
冬至,岁时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仲冬佳节,亦称“冬节”、“交冬”、“贺冬”、“长至”、“亚岁”和“一阳节”、“消寒节”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不少地方仍保留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1975年12月22日,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光辉”指示发表7周年纪念日,到山区农村“插队”务农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冬至”。在潮汕地区,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在用糯米粉“搓圆”,用甜甜的糖水煮出一锅锅汤圆,寄托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美好企盼。但是,正是这一天,我带着初涉世者的惶惑的心绪,带着客观上被家庭放弃、主观上为家庭牺牲的复杂而忧伤的心清,尽可能地显得从容、自信地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7.
《神州民俗》2006,(12):22-23
今年阳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是冬至。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11,(12):15-15
每年12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12月22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代表着一年之始。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  相似文献   

9.
冬节大如年     
林生花 《湖南文史》2012,(12):67-67
在侨乡闽南和彼岸的台湾,习称冬至为冬节,是一个充满乡土味、海峡情的节日。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千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  相似文献   

10.
元宵     
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元宵,2016年的元宵为公历2月22日. 元月指农历的正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汉文帝时正式确立.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冬节大如年     
在侨乡闽南和彼岸的台湾,习称冬至为冬节,是一个充满乡土味、海峡情的节日。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千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  相似文献   

12.
寒食节     
冬至后第105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2016年的寒食节为公历4月3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相传此节最初为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在后世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相似文献   

13.
漫话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浴兰令节、女儿节、端阳节、蒲节、千秋节、地胜节、午节、重午、端五、重五等等。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名称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个节日。端午节每个名称都有它的来历。天中节在吴自牧写的《梦梁录》里说道“五月五日天中节”。浴兰令节在《梦梁录》中曾记述:“仲夏一日,禁中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女儿节相传汉朝时有位著名的孝女名叫曹娥,在她14岁时,因父溺死于今日浙江省境内的一条江中,尸体沉没于江底,她沿江号哭七日,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其尸负父尸而出。当地人为了永远纪念她,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便把此江命名为曹娥江,并立碑纪之,把曹娥死的这天,定为女儿节。端阳节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故名为“端阳”。蒲节《幼学句解》称“端午是为蒲节”。昔日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辟毒,故云蒲节。千秋节在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述:“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另据宋瞡《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午节按照农历以地支纪月的方式: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10,(5):60-64
端午漫话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午节、端阳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端,开始的意思,“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所以初五也叫“端午”。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也就是“端五”了。因为在农历中,五月的别名称“午月”,  相似文献   

15.
重阳节     
《山茶》2009,(10):203-203
2009年的闰五月使农历九月初九(10月26日)这一天迟来了一个月,已入深秋。《易经》中“九”为阳数之极,故九月初九.称“重九”.又称“重阳”。讲究物极必反的中国古人认为这一天不是吉利日子.需要辟邪消灾。  相似文献   

16.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辈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相似文献   

17.
龙头节     
农历每年的二月初二为龙头节,2016年的龙头节为公历3月10日.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龙王抬头之后,雨水逐渐增多.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相似文献   

18.
亚努节     
农历每年的四月初八为亚努节,2016年的亚努节为公历5月14日. “亚努节”又称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努”的苗族首领,与苗民约定四月八日聚众起义,与统治者进行斗争,并连连获胜.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努不幸战死.苗族人民便于每年的四月八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当天,苗族人民都会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向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会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求、武术、茶灯等民族民间文艺表演,旨在追思亚努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天贶节     
农历每年的六月初六为天贶节,2016年的天贶节为公历7月9日. 相传天贶节起源于宋代.有一年六月六,当朝皇帝宋真宗赵恒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有含义,但相关风俗尚存.  相似文献   

20.
在每年的冬春时期,西藏各地的人们除了会欢度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外,还会迎来"四个"不同的藏历新年:藏历十月初一的林芝地区工布新年、藏历十一月初一的阿里地区普兰新年、藏历十二月初一的日喀则地区农事新年,而拉萨地区则是迎接传统的藏历新年,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或是一致,或是相差一天、或是差一个月。2015年是藏历木羊年,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在同一天,也就是2015年2月19日。而普兰的2015年新年是从2014年12月22日中午开始的。普兰地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