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是宋史还是十至十三世纪的历史?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偏向"人",无论是讨论北宋前期的皇权发展,还是宋人为什么杀婴、如何书写墓志,所关心的都是"人"如何面对、解决生活的问题。而在此背后的根本课题,则是人如何借助"过去"以面对"现在",也就是承载过去的"历史",对人而言,到底有什么用?总而言之,身为历史研究者,已经过去的人与事转化成历史知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我自己这些年来最大的关心。既然我的研究兴趣在"人"以及人所处遇的生活,也就不能不关注人所经历的时空,更何况开设的课程既以"宋"为断代,当然不能不正视"宋"这个朝代作为一个时代的意义。因此,"宋"这个朝代是怎  相似文献   

2.
郑磊 《湖南文史》2012,(1):51-51
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在中国战区有一些抗日援华的美国大兵。如果当年美军捉到一个日本奸细嫌疑人,到底是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呢?1942年,美国政府陆军部为援助中国抗日战争,颁发了一本名为“如何辨认日本人”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有75页,以幽默搞笑的方式解释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特征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林卫国 《文史月刊》2005,(10):42-47
说起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能不提到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的事。可是对于“南侨机工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是如何投身抗日战争的”这类问题,知道清楚的人就很少了,特别是在北方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把那鲜为人知的一页呈现在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2015,(2)
<正>科普对每个学术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我们该如何进行科普?我们做科普到底想科普什么呢?无疑,科普,一定是科普科学知识。如果科普科学知识,是哪些知识呢?什么样的知识呢?实际上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只是科普科学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当今网络发达、容易获得知识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斯东 《中华遗产》2012,(11):38-45,48
小是龙袍的黄,不是青花的蓝,在中国文化留有烙印的诸多美色中,只有红色被冠以“中国”,称之为“中国红”,红色到底凭借怎样的魔力博得了中国人近乎偏执的嗜爱,又是如何在华夏文明的熏染下,成为最中国的美色?且得中国人与红色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秀芳 《神州》2012,(3):104-105
新闻报道是社会发展的信息渠道,对国家的进步,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记者被成为"无冕之王。"我国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但近年来,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却发现人文关怀缺失,很多新闻人被指责毫无人性,到底如何掌握好报道新闻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度成为困扰新闻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琰  康曦 《文史月刊》2010,(2):32-34
随着电影《建国大业》的上映,剧中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被成功营救的情节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由陈道明饰演的主持营救工作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更是以其扮酷的造型、机智的言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历史上的阎锦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张澜、罗隆基究竟又是如何脱险的呢?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中国最后一支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在当地政府组织安排下,从世代居住的森林深处迁出,短时间内从“原始”跨越到“现代”,对他们的影响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许思聪  JACK 《风景名胜》2013,(1):80-87,14
众所周知,东南亚的一些海岛已是非常壮阔了,蓝天碧水,洁白沙滩,美得让人震撼。而帕劳,这个很多人都还陌生的国度到底有何不同,又该如何游玩?在我到访帕劳之后,这一切才变得豁然开朗。它让我驻足、忘返,念念不忘、心甘情愿地多次不远千里慕名而去。  相似文献   

10.
谢元媛 《华夏地理》2006,(9):98-119
2003年8月,中国最后一支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在当地政府组织安排下,从世代居住的森林深处迁出,短时间内从“原始”跨越到“现代”,对他们的影响到底如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献斌 《神州》2012,(12):61-62
根据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出版的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节后都专门设置了“活动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人推进,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底该如何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张梦君 《炎黄春秋》2005,(11):75-78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的中国人眼中,“神舟”飞船的航天员是英雄。但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到底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作为一个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他们还需要经历什么样的磨练才能经受得住严酷的太空条件?优良的身体素质是必要的,但还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苛刻的过关考核。走进航天员训练中心、走近航天员,了解他们的艰辛,分享他们的荣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中共中央高层工作长达50多年,没有人可以计算清楚他参与起草、修改的重要文献和文章到底有多少。这些文献,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已成为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经典文献。他就是被邓小平称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胡乔木。胡乔木是如何成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  相似文献   

15.
当索马里海盗猖獗时,很少有人想起在中国广阔的海疆上,也曾活跃着不少海盗,其参加人数之多,活动规模之大,堪称一大历史奇观。然而,中国历史上的海盗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如何生活与行事的,却鲜为人知。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体验海上曾经的惊心动魄与刀光剑影时会发现,中国海盗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感悟生命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生命说到底是一种生物现象。生命是廉价的,但它也是宝贵的。生命对于人本身来说极为重要,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础。没有了它,就什么也完结了。  相似文献   

17.
叶建荣 《文史精华》2012,(12):28-35
所谓的"梅花党案",自文革期间的沸沸扬扬,到现如今的余音袅袅,一直云山雾罩,令人匪夷所思。特别是案发当年,为了追查"梅花党",江青等人制造的大量骇人听闻的冤案;围绕此事产生的大量手抄本小说,更是文革中一道独特景观。何谓"梅花党"?案情到底如何?为何久久牵动世人目光?详情请阅《"梅花党案"的来龙去脉》一文。  相似文献   

18.
王乾 《神州民俗》2007,(7):83-83
提起“风水先生”,恐怕绝大多数现代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迷信的人都会找他们选坟地、看看房基地什么的;陌生的是,“风水”到底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9.
韩艳 《神州》2014,(1):54-59
<正>房奴、车奴、孩奴、卡奴……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的身边多了各种各样的"奴"。有人说,中国的年轻人已正式踏入了"奴时代",那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到底是无奈还是幸福?80后早已有人过了而立之年,不再是年轻叛逆的代名词,而他们尤其是都市中的80后的现状又是如何?奴生活带给80后是怎样酸甜苦辣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到底是把皇位传给姓武的人或是传给姓李的人,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一代名相狄仁杰,在说服武则天传位李姓一事上,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终成中兴唐皇室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