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诞辰400周年。生于1611年的李渔祖籍浙江兰溪,出生在江苏雉皋(今如皋),并且在南京生活长达十余年。李渔在南京寓所位于城南门东,其取名曰“芥子园”,这里毗邻夫子庙,又靠近城墙根,可谓闹中取静。  相似文献   

2.
学问无止境,学者要在不断修正错误的基础上进步。拙文《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刊于《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前后,有较大的反响,得到一些同行谬奖,也有朋友提供新的见解与资料。①这些意见与资料使笔者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觉得有必要对拙文中的某些论点进行修正,或做进一步的阐发,从而加深对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岳州瓷因唐代陆羽的《茶经》而著名,但他眼中的岳州瓷与考古发现的岳州窑是不同的概念。陆羽对岳州瓷的评价主要基于质地和颜色两个标准,我们可根据这两方面特征来对照考古学上的岳州窑的产品。岳州窑是一个从东汉延续至晚唐、烧造规模逐渐扩大的民间窑场,包括湘阴窑和长沙窑两个前后相继的烧制阶段,大致可以8世纪中期的安史之乱为界。湘阴窑阶段以丧葬类明器和无彩青瓷为主,部分无彩青瓷中的精品在长江流域及中原北方高等级墓葬中常有发现,这类精品青瓷一直延续到长沙窑阶段,陆羽所见岳州瓷可能正是这部分无彩的精品青瓷。8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沙窑阶段在烧瓷工艺和装饰上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生产高温釉上彩日用青瓷为主,装饰风格上出现了浓郁的西亚和中亚风格。岳州窑产品一直沿水路向外输出,范围由两湖地区逐渐扩大至整个长江沿岸、中原、华北、岭南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成为唐代最重要的民间贸易瓷窑。  相似文献   

4.
鲁迪秋 《史学集刊》2022,(4):107-118
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随着女性禁酒社团纷纷涌现,女性禁酒改革者开始独自创办禁酒报纸。女性杂志的流行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女性禁酒报纸的问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橄榄树》和《百合花》为代表的女性禁酒报纸成为女性禁酒社团的喉舌,也是女性禁酒改革者发声的工具。女性改革者借助禁酒报纸表达她们对禁酒改革与自身公共角色的理解,丰富了禁酒运动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公共参与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改革者以作者、编辑、出版商的身份参与到印刷出版中,行使出版自由来推进禁酒事业的发展、引导公众意见,体现了女性在争取选举权之外的公共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藏《书兰亭诗并后序》行书卷,被明清诸多鉴藏名家视作柳公权的代表书迹,但却被当代古书画学者判定为伪作。本文试图从这一明清鉴藏家群体性错判个案入手,分析明清私人鉴藏家的书史观念是如何建构的?他们在当时的鉴藏条件和文化语境下对柳公权书法面貌的认识是否渗入了臆想与重构?探讨众多著名鉴藏家出现群体性错判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聪颖 《史学月刊》2022,(12):128-132
明义士(James MellonMenzies,1855—1957),加拿大人,从1910年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至1936年回国(间有去法国及回美休假),20多年中实现了从传教士到汉学家的转变,在甲骨收藏、研究及商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在学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促进了中国甲骨文化的海外传播。学界对于明义士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他的甲骨收藏和研究方面(如方辉:《明义士和他的藏品》,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魏敬群:《明义士甲骨收藏始末》,《史海钩沉》2010年第2期,第52~55页;董延寿:《明义士与甲骨文研究》,《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第189~192页)。  相似文献   

7.
王亮 《史学月刊》2014,(9):25-40
文化的时代性是古典文化史的考察重点。古典文化史注重精英文化而无视普通人的生活,强贴时代标签而忽略文化的多样性。新文化史扭转了这一局面。它顺应二战后人文社科领域"文化转向"的趋势,吸收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史研究思想,借鉴人类学等其他学科成果,形成独特的研究范式——以文化及其意义为对象,开展跨学科研究,以讲故事的方式从事微观考察,从而拓展了史学研究领域,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一场史学理论与方法的革新运动。然而新文化史也存在弊端,如探讨对象的不明晰、研究取向的碎片化、客观历史的否定性,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另外,新文化史传入中国后,与社会史相结合,被称为社会文化史,仍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8.
王翚以摹古与伪古著称。耶鲁大学艺术馆藏传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其真伪问题历来有所争议。经与故宫博物院藏同名画作进行比较,作者认为,耶鲁大学艺术馆收藏的版本有可能是王翚或其助手的摹本。  相似文献   

9.
从晚清社会格局中的地位和身份看,在某种意义上,《时务报》的创办可以视作正途与异途士人的一次成功合作。清末非正途出身的士人往往富于资财而声名不彰,正途士人则人脉深厚却时时短于资金,双方的代表黄遵宪与汪康年合作办报,各自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筹措资金、铺建发行网络,《时务报》乃顺利诞生,并且一开始即拥有相对于当时其他报刊极高的发行量。一段时间后,发行渠道通畅、印数很大的《时务报》不再为资金犯愁,保障报馆不被政治风波倾覆,以及继续扩大发行量成为首要任务。由此汪康年等的人脉关系便越来越发挥主导性作用,而单纯在资金上出力的黄遵宪对报馆事务的发言权也就日趋消减。  相似文献   

10.
杨雨蕾 《文献》2018,(6):88-99
《乘槎录》是朝鲜文人崔斗灿1817年漂流到浙江后的中国记录,为现今所发现朝鲜漂海录中年代最迟的一部,其中有大量篇幅记述作者在被送往北京、再经由陆路返回朝鲜半岛过程中,与各地文士诗文唱和、书画相赠、共作笔谈的情景。《乘槎录》现存有刻本和抄本多部,抄本当出现在刻本之前,为作者原作。依据抄本内容可以看到,崔斗灿漂流到浙江,沿途在定海和杭州与清朝文人交往最为频繁。凭借着对江南景物的熟悉和优秀的汉诗文水平,崔斗灿为当地文士所接纳,一时成为文人雅会的中心人物,这不仅基于共同的汉文化背景,而且还有赖于当地从官员到普通文人对朝鲜礼仪之邦的认同和对朝鲜文人的友善。虽然两地交通不易,但是汉字、汉诗和江南的风物成为两地文人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媒介,双方的文字情缘诚挚而富有情怀。  相似文献   

11.
康熙、雍正时期与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及一系列子约,基本确定了中国东部与北部的边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双方在条约中所遵循和追求的平等互谅、搁置争议、依自然走势、互信管理、人口属地归附、内容的综合性等划界原则一方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沙俄侵吞中国更多领土埋下了伏笔。对条约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中俄交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日战争期间,为侵略中国并在思想上控制中国,日本陆军中将石原莞尔抛出了"东亚联盟论",并与木村武雄等人组建东亚联盟协会,出版机关刊物《东亚联盟》。"东亚联盟论"提倡以"共同国防、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以及文化沟通"为基础,建立日满华同盟,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影响较大的侵华理论之一。在"东亚联盟论"思想的指导下,木村武雄与石原莞尔等人开展起来的东亚联盟运动,宣传"王道主义"蛊惑东亚他国民众,极具欺骗性。从《东亚联盟》期刊发展的脉络看,东亚联盟运动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以政治运动和半宗教半政治运动为特点。但无论侵略者们进行怎样的装点与掩饰,都掩盖不了"东亚联盟论"及其运动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3.
高科 《史学集刊》2017,(5):95-10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国家公园不断建立的同时,美国内政部主导下的国家公园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民间保护主义者、联邦政府官员等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必须设立专门行政机构来改进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于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国会于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局组织法》。该法宣告了专门服务于国家公园管理的联邦政府机构——国家公园局的诞生,确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使命和基本原则,为国家公园体系化发展和全国性管理政策的形成奠定了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4.
冉耀斌 《文献》2011,(1):95-100
袁枚作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性灵派”的领袖,一生著作颇富,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尺牍》十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随园诗话》十六卷、《续诗品》一卷、《子不语》二十四卷等,今人王英志先生辑为《袁枚全集》,并作了补佚工作,收录了袁枚许多佚文,其他学者也陆续发表了一些袁枚的集外文,为全面研究其创作成就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正史民族传体例中,只有《汉书》将"西南夷"、"两粤"、"朝鲜"三传合一。班固"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的评议,彰显《汉书》民族传文本体例蕴涵特定的类别划分标准和准则。《汉书》所反映的班固的边疆观和民族思想,是对西汉边疆民族思想的全面反思和总结,充分反映了班固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6.
嘉靖初年发生的"大礼议",使朝臣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对立情绪。"李福达案"本来只是一桩发生在地方的讦告案,但因议礼重臣武定侯郭勋致信嘱托,遭到山西巡按御史马录弹劾,竟使这个地方上的案件与朝廷中的政争交织纠缠起来,以致案情发展一波三折,终审结果屡遭质疑,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大疑案。通过梳理此案的来龙去脉和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自马录弹劾郭勋后,此案便上升为广受关注的公共事件,案情审勘不可避免地受到朝廷政争的干扰。对于终审结果,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从法律角度看,它确实避免了一桩大冤案的发生;从政治角度看,它又确实成为皇帝和议礼新贵们打击异己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家礼修撰日趋接近庶民层面,并由此促成国家层面的礼制下移意识的明确及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北宋家礼与国礼的交接极大推进了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家礼修撰意识。《朱子家礼》直接简化、删改古礼之框架体系,旗帜鲜明地宣示为广大士庶民众修礼的意图和有助于国家推行礼教崇化导民的主张,成为充分考量普通庶民生活实际、规范冠婚丧祭诸事和日常居家生活的士庶通礼。《朱子家礼》的仪制规范走出了"行于自家"的范畴,广泛扩展于士庶社会层面,家礼由此上升到了国礼,官僚士大夫群体的礼教意图、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势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演绎。  相似文献   

18.
杨晓斌 《文献》2018,(2):74-79
诗歌文本解读的基础是对相关文献的正确理解和阐释。从名物来历、形制及民俗文化方面考察,樯乌是古代用来观测风向、风力大小的仪器,刻为乌形,立在桅杆顶上,可随风旋转;同时樯乌也是祥瑞的标志,象征可以战胜灾难、出行吉祥。结合版本校勘和文字训诂,可以确定阴铿《广陵岸送北使》中诗句当作"樯转向风乌"。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文本解读:《广陵岸送北使》一诗前四句叙写的是主客双方所代表的官方身份与行为。下文主要叙写友人离别的场景,并在叙事和描写中抒情。"亭嘶背枥马,樯转向风乌"二句表现主客即将分别,各奔前程。马儿的嘶鸣声中,蕴含着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樯乌的转动中,体现出对行人一帆风顺、前程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9.
谢丽 《史学月刊》2014,(9):107-115
清末民初在上海先后出现了两份《女子世界》。1904年创刊的《女子世界》(丁初我主编)以"振兴女学,提倡女权"为宗旨,积极构建女国民之革命世界,传达出坚决而明朗的反传统指向;1914年创刊的同名刊物《女子世界》(陈蝶仙主编)在选择对时代潮流疏离的同时,专刊闺秀著作及关于女子启蒙的文字,意在传统文化与新文明之间打造优美高尚之才女世界。两份刊物以其各自独特的形式和话语记录下了建构女子世界的轨迹,其反传统与被传统的迥异面目既体现出编者主体的价值期许和文化取向,也传达出历史结构调试的客观诉求,反映了近代女子世界建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自1943年开始,美国开始考虑战后世界秩序问题,而战争期间被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则是待处理的领土之一。二战后期,美国在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方案中倾向于在战后将南海诸岛交还给某一声索方,或进行国际托管。战后初期,美国不再支持将南海诸岛进行国际托管,也不支持任何一声索方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美国希望南海诸岛问题的处理尽可能模糊化,且不能有利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仅规定了日本放弃南海诸岛,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接收方。《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