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保存了众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文章从文化遗产的市场吸引力和坚固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遗产活化问题,并以最具开发潜力的宗教类文化遗产为例,尝试提出弘扬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思路,以更好地利用文化遗产优势,使其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是文旅融合的一种形式,对于文创产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可移动文物方面,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如石窟寺类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状况的调查,发现云冈石窟旅游文创产品有较为多元的开发模式、较为全面的产品种类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品同质化、缺少独立的文创机构等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石窟寺旅游文创产业发展与产品开发建议,包括相关单位要紧跟国家政策,多渠道引进并合理利用资金;开发上要特别注意文创产品对于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创新营销手段,促进石窟寺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文旅价值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邱智鸿 《旅游纵览》2022,(16):64-66
本文以湖湘文化腹地娄底市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来促进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文章首先分析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其次阐释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活化面临的问题,最后梳理出娄底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文化遗产的活化策略,即加强认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遗产内涵;有效打造文化体验活动,推动文创产品开发;主动营销,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希望能够促进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晓静 《沧桑》2012,(4):118-120
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本身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等优势。目前云冈石窟伴随着云冈大景区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还有诸多不足都严重制约着云冈石窟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希望云冈石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世人展示更好的艺术瑰宝,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2020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可谓喜事连连、大事不断,令人鼓舞、倍加振奋。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  相似文献   

7.
运河沿岸地名史话研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运河沿岸地名三个层次的文化,揭示运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立足运河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运河沿岸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提供文化素材。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保护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提供运河旅游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8.
张雪  张晶敏 《旅游纵览》2023,(3):115-11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的重要使命。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国大力发展青少年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视为学生教育的一个载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失。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分析辽宁省大连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强对研学旅游的认识,扩大招收非遗保护人才,树立优质非遗研学品牌,加强沉浸式、体验式非遗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以及依托非遗文化,融合研学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活化传承尤为关键。桂北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桂北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考桂北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措施,促进桂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晶 《旅游纵览》2013,(6):14-15
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保存状态的不完整性以及文化精神内涵的含蓄性与内隐性,致使在旅游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文章以体验旅游、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依据人们对文化感知的基本规律,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复活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唐芙蓉园围绕唐代文化主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同时注重动静结合,使游客能够从多角度去品味和感悟唐代繁荣的文化,获取丰富的旅游体验,旅游开发收到良好的旅游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真真 《东方收藏》2023,(8):110-112
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大市,充分展现出千年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应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能够更大程度地展现文物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为更好地解决保护、传承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中的开发应用,文章针对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活化的利用创新。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使先辈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还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分析达州市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深入挖掘其多元价值,明确该市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现实问题,之后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共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保存状态的不完整性以及文化精神内涵的含蓄性与内隐性,致使在旅游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文章以体验旅游、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依据人们对文化感知的基本规律,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复活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唐芙蓉园围绕唐代文化主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同时注重动静结合,使游客能够从多角度去品味和感悟唐代繁荣的文化,获取丰富的旅游体验,旅游开发收到良好的旅游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是“非遗”保护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每个地区情况不同,决定了“非遗”活化的方式也不同,“非遗”的旅游活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本文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为例,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北魏匠师在云冈石窟造像中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审美理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北魏匠师在云冈开窟造像中运用的技法纵观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云冈石窟在整体艺术构思设计上、在雕刻的宏观把握上、在艺术处理方法上实属典范[1]。首先在整体设计构思上,云冈第一、第二期大型窟群都是皇室主持  相似文献   

16.
对嘉峪关长城文物的保护,既是保存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进一步利用,使其发挥更大价值的重要条件。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排斥合理利用,只有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布局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探索多种保护和利用新模式,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新效能,这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3):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5):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章运 《旅游纵览》2022,(19):187-189+19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活化的新动力和新机遇。本文将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过程中的主观文化意义及其客观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融合,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其旅游活化模式与运转机制,并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驱动与生活化传承的创新发展策略,构建活化路径,以期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促进浙江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丹 《旅游纵览》2022,(24):127-129
数字化技术为给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开创了一个新风口,并成为新动能。“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的成功上线,使故宫传统文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展示效果有新的突破,同时加强了游客与传统文物之间的对话,让现代人感受传统文化的全新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为例,从遗产活化视角探讨文化遗产旅游中文化遗产开发的原真性与感受体验,并挖掘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呈现的传播和教育功能价值,重建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由此,文化遗产旅游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尝试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