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8,(6)
中国寺观壁画系统中,西安东岳庙壁画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所获诸多鲜为人知文献、图像资料基础,通过对比、互证等方法途径,首次对东岳庙壁画调查保护历史以及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其中壁画调查保护历史梳理与基于历史轨迹勾勒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思考,尤具一定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友文  段彤彤 《民俗研究》2024,(2):132-145+160
山西寺庙作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中心,是民众信仰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集中场域。新绛稷益庙和洪洞水神庙壁画内容皆以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本土农耕生活、祭祀仪式的真实场景。两座民间庙宇壁画中的农事图像,以特定的空间表现了农事活动的时间秩序,展现了元明时期晋南乡村民众应对农事灾害的行动策略。图像化的农业祭祀活动是特定时代国家意志的民间践行,体现了“以礼行俗”的两个面向,即“礼的民间化”和“俗的实践性”,并且逐渐演变为社会观念和文化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由此使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本意识在寺庙壁画的农事图像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3.
山西蒲县东岳庙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4.
东嘎石窟壁画双身图像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地区调查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寺遗存,其中以东嘎一皮央石窟群规模最大,窟中保存有大量精美壁画,属于密教题材的曼荼罗是其中一种重要类型。在东嘎第一地点I区1号窟、2号窟的曼荼罗壁画中,出现了许多男女尊共处一龛(此指壁画中的龛形区域)的双身图像,此前的研究对这类图像关注不多,本文拟对此做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水图像作为壁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画面较大空间,这也是众多寺观壁画的特点之一。多福寺壁画属于明代佛传故事画,与太原崇善寺画稿具有密切关系,两者在山水图像上既展现出了较大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对研究多福寺壁画中的山水图像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山水场景的不同,对多福寺壁画进行类型化划分和研究,归纳总结其山水图像特征,进而明确其独特性,并对两寺壁画中山水图像的差异性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努力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和谐相处。博物馆文化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博物馆应该成为改善民生的积极力量。因此,重视消除文化贫困、维护文化公平,关切基层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解决各类困难群体、弱势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的文化归属问题是高句丽历史文化学的薄弱环节.从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像的文化考察入手,深入揭示其四神图像的文化渊源于中华古老的天文学与神话学,其壁画属于中国古老神话的综合体,四神图像的文化功能在于护送亡者升天.在西汉壁画墓与高句丽壁画墓的比较中揭示出二者属于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体系,对高句丽的中华文化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永乐宫是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有着深厚的化内涵和底蕴。不仅是其宏伟的规模,严整的布列令人神往,而瑰丽精美的壁画更是令人叫绝。永乐宫坐北朝南,中轴线上除宫门为清代所建外,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均为元代遗构。各主殿间设甬道相连,四周宫墙环绕。三清殿为宫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式结构。殿内保存的《朝元图》壁画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在中国的宗教壁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藏文物古迹众多,西藏阿里地区的托林寺,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是当时阿里地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佛教寺院。原有近10座殿堂和多座佛塔,现仅主殿及另两处殿堂残存。主殿结构雄伟奇特,造型象征一座大的曼陀罗坛城。殿内尚存大量精美的壁画。本期刊发了陈耀东撰写的调查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1.
青海花儿和谐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团结。和谐相处。自古以来,多民族在青海地区和谐相处,兄弟情深。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习俗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有着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多地域的地域特色。珍惜民族团结,兄弟和谐相处,在花儿中留下了浓浓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青岩是贵阳市南30公里处的一小镇,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户只千家,却佛、道、儒、基督四教汇聚一处,并有“九寺八庙一堂”的宗教建筑群,形成多教对话格局。从青岩民众的宗教热忱与宗教建筑群分布的意义,可证100年来多教和谐相处。其原因有:贵阳的南大门及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是多教来源的前提条件;经济上小康而无严重贫富分化的独特环境是四教和谐相处的现实基础:以赵氏、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浓厚儒学气息在观念意识上也为四教对话提供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陈巴黎 《民俗研究》2006,(3):195-201
根据现存碑刻资料,明清时期,朝阳门外的东岳庙集中了北京地区最多的香会组织,其中不少是以行业组织为背景。在主殿岱宗宝殿西侧最北端的《梨园重建喜神殿之碑》便是由梨园行公会捐立。碑原址在后罩楼东北角喜神殿前,民国十七年(1928)镌刻。1999年重修东岳庙时,将其挪至西碑林,成为记录喜神殿创建历史的唯一文献资料。碑身高约1.0米,宽近0.68米,16行,行23字,方座,碑额题《梨园重建喜神殿之碑》,仅碑阳刻有文字,现抄录如下:燕都朝阳门外东岳庙开山宗师张公留孙始建于元代,祀天齐仁圣帝,两庑丛神如林,俨若官舍,人禽鬼物,各有职司,迄今五百年,香…  相似文献   

14.
敦煌探艺第一人———记长卷大师李丁陇□柯原李丁陇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就对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向往已久。1937年秋,他化装为商人,离开被日军包围的孤岛上海,绕道香港来到古城西安。到西安后,他得知敦煌壁画多次被外国文...  相似文献   

15.
李欣苗 《文博》2004,(2):54-59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东侧。据《正定府志》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毗卢殿是毗卢寺的主殿。殿内六壁绘有大型水陆壁画。在壁画题记中对五岳主神作了简单的题记说明,但并不能为我们对壁画中每一个体形象的身份确认提供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汉代画像石中的桥梁图像,并结合画像砖、壁画等,探讨了汉代的桥梁建造状况。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新疆坎儿井的年出水量,根据农业季节性需水量分为灌溉期水量和非灌溉期水量,提出了坎儿井非灌溉期水量对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贡献。论证坎儿井为农业生产供水的同时为绿洲生态环境系统供水的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坎儿井的供水性质,揭示坎儿井与生态环境系统和谐共处的特性。阐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对坎儿井为生态供水的认可态度和深厚感情,列举与此截然相反的一些观点,进一步阐明人水和谐,现代水利工程与坎儿井和谐相处,解释坎儿井对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袁宙飞 《民俗研究》2017,(3):141-145
清代是年画发展的高峰期,受国家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政策引导,年画慈孝图像呈多元化发展。对慈孝理念来说,这些图像具有恒常性传播的功用,能够融通艺术审美与社会生活,并促进传统慈孝礼教与民俗生活互动,因此有效地维护了民众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19.
幡在我国古代本土文化中是旗帜的意思,后来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含义。它在佛教中语境中,是供养佛、菩萨以及庄严法场上的重要用具之一。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图像大都是在经变画的题材中出现,可以看出幡既属于艺术,又有宗教的意义。本文根据敦煌壁画的图像和文献记载,对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来源、用途、形制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呈现出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陕西彬县发掘的五代冯晖墓出士文物,对研究五代历史、考古、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出土《冯晖墓志》及墓甬道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作进一步研究:,从冯晖及冯氏家族事迹,探讨冯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及与在朔方一带党项诸部的关系;考释墓甬道束、西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的乐器、乐舞伎,认为表现的是各有“竹竿子”、“花心”及乐舞伎的两个宋代“队舞”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