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熙明,西域人,善书法,通六国书。曾以所编《法书考》、《图画考》进呈元顺帝,颇为朝野人士推重。深入考察其交游行迹,对重新看待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元末蒙古、色目人的华化大势适可提供一不同的视角,展示出北方宫廷艺术活动的真实画面以及与华化并存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状况。 以书家面貌出现于元末宫廷内外的盛熙明社会关系网错综绵密。其原因首先不在他的艺术而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出身和地望。我们知道,元代社会不但重视种族等级,而且更强调门第的高下。盛熙明兼种族、门第二者  相似文献   

2.
《奎章阁志》为朝鲜王朝国王正祖"御定"的一部以叙述该国的重要机构奎章阁为中心的文献。此书编修历经数年,有"初草本"、"再草本"、"完成本"3个版本,记录了奎章阁的建置、制度、仪式、职能等诸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天爵是元代颇有文史之才的杰出史家,在当代史撰著和历史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成就卓著;在历史编纂理论与思想方面卓有见识。他所纂《国朝名臣事略》和《元文类》两部著述至今仍在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系统考察其史学实践与思想,对于探讨元代史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元代《通鉴》学和《通鉴》胡注瞿林东一元代《通鉴》学的发展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通鉴》学,在元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2编年类所考,关于《通鉴》方面的撰述有:郝经《通鉴书法》;金履祥《通鉴前编》18卷;何中《通鉴纲目测海》3卷;胡三省...  相似文献   

5.
黄权才 《广西文史》2006,15(2):44-48
《粤西金石略》(下简称《略》)是清嘉庆五至六年(1800-1801年)广西巡抚谢启昆在桂林学朱依真,安徽桐城学胡虔、石元辂的协助下完成的一部地方金石献作,录了晋至元代八桂金石献。全书共15卷,其中约前1.5卷录晋至五代献,后二卷为元代献及《铜鼓考》和《待访目录》,宋代部分占11.5卷,是全书之重点。这些献皆为重要的历史记忆,其涵盖广泛,其中即有关于八桂英才的化活动记录。籍此,我们可以研究宋代广西历史人物的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经世大典·臣事》是元文宗时期由奎章阁纂修的一部元代中前期名臣传记总集,本文探讨了《经世大典·臣事》中天历功臣传这一传记书写模式形成的政治背景,对《元史》中有哪些传记出自《经世大典·臣事》作了初步考证,并进一步指出《经世大典·臣事》是明初第一次开局修《元史》时列传部分最重要的史料来源。同时,本文也对《臣事》传记的史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章易 《福建史志》2005,(1):51-52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同时展出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阁帖》有关刻本、其他法帖佳本,以及后世书法家临摹《淳化阁帖》等作品。《淳化阁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汇帖,基本将宋以前书法名作一扫而尽。  相似文献   

8.
汤书昆  陈彪 《中华遗产》2009,(12):86-99
奢华狂草《千字文》 在辽宁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苑中的奇葩。宋徽宗不善治国,却在诗、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位25年期间,他广罗历代法书名画,经鉴定整理,著录于《宣和画谱》与《宣和书谱》中。他所开创的“瘦金体”,引来不计其数的后来者模仿,影响至今不衰。不过,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这卷笔墨飞舞的《千字文》,还有写《千字文》的纸——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张描金云龙笺。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方志》2008,(5):12-12
2008年9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方案(苏政办发[2008]96号)。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内容体例、组织领导、审查出版、工作经费等七方面作出规定,对于做好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轮《江苏省志》由50本(卷)分志、10本(卷)专志和若干本丛书组成,  相似文献   

10.
《翰香馆法书》共计十二卷。其中《翰香馆法书》十卷,为清初刘光旸刻,刻成于康熙十六年(1677);《寄苑十帖》二卷,为清初虞世璎临刻。“翰香馆”是刘光旸的书斋名。刘光旸,字雨若,安徽宛陵人。博古善书,精鉴赏,尤其擅长篆刻。顺治时诏人内廷授以鸿胪官职,遂得观御府珍藏的历代名家墨宝。他将历代法书慎重鉴定,计有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司马炎、王洽、王询、王珉、  相似文献   

11.
南宁编纂地方志,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记载。但当时编纂的《邕州图经》、《宣化县志》。《邕州志》、《建武志》等,由于长期战乱均已佚失。元代。南宁编修的地方志未找到。但元代编纂的《元一统志》记载有邕州路的建置沿革、至里、土产、风俗、形胜及宣化、武缘县、横山、迁隆、古万、太平、永平五寨的情况,还有邕州《建武志》引南越志的记载。明代。广西州、府、县的150多种地方志,多已散佚。有关南宁府的尚存2部志书,一部是明嘉靖17年(153年)南宁知府郭楠编纂的《南宁府志》共10卷〈第10卷已佚〉,距今已有460年。另一部是明嘉靖43年…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杭州市志》第十一卷——献篇专卷于2001年7月公开发行。自1995年12月出版《杭州市志》第一卷以来,至此社会主义时期新编《杭州市志》已全部编纂完成。  相似文献   

13.
《史籍考》编纂始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总结期,清乾嘉道时期诸儒对经史、小学的缜密考辨和编纂,孕育出《皇清经解》、《史籍考》、《小学考》等颇具宏观性的集大成巨作。与《皇清经解》、《小学考》流传至今而大显于世的命运不同,《史籍考》则因遭兵火之厄而消失于天壤间,隐而不彰。然而,毕沅、谢启昆、潘锡恩之主持经营,章学诚、胡虔、许瀚诸人之汲汲编纂,无不彰显出学人及地方大吏对史学的关注和倡导。因此,梳理和考辨《史籍考》的编纂经过,以及其取向、构架和成就,于深入考察乾嘉道时期的史学趋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祠山事要指掌集》是一部关于广德张王信仰的资料汇编,书中保存的许多碑记、官方文告、神灵事迹、仪式活动等或为他书所未见,或可证他书之误,或可与他书互补,对于研究宋代民间信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民间信仰都有很高的价值。本文对该书的编纂原委、各刻本之间的源流关系、4卷残本存在的问题,以及全书的内容、史料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方志》2009,(3):5-6
为保证第二轮《新疆通志》人物部分的编纂质量,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轮〈新疆通志〉编纂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具体编纂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清嘉庆年间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是一部研究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的宫殿遗址、建筑布局、城坊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的东都部分主要依据是从《永乐大典》中纂辑的《河南志》及其图。正如《唐两京城坊考》序中所说,“己巳之岁,奉诏纂辑唐,于《永乐大典》中得《河南志图》证以《玉海》所引,《禁扁》所载,灼是次道旧帙。其源亦出于韦述《两京记》而加详焉。”  相似文献   

17.
明刊《新安忠烈庙神纪实》是目前记录宋元时期徽州汪王信仰的最完整史料,也是后人藉以了解宋元徽州历史的重要资料。该书以南宋徽州文献《汪王事实》为祖本,经历了南宋乾道五年、咸淳七年和元代泰定时期的三次编纂,主要的编纂人分别为南宋徽州知州郏升卿、徽州学录胡立忠以及元代紫阳书院山长张炳。该书在宋元明时代的编纂与刊刻过程,体现了地方政府与地方人物之间的密切互动,虽然士商群体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但行政守宰的作用也颇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浙江方志》2001,(3):3-4
5月10日,《浙江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编纂委员会主任李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编志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兼主编张友余同志作了动员部署。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省地方志学会会长魏桥同志作了编志工作知识讲座。参加会议的有编纂委员会奎体成员和编辑室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19.
《翰墨全书》是元代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该书收录的诗词文章多有作者为福建籍,以及仕宦、寓居福建的官员、学者文士书写闽地者,对于研究福建历史文化比如古代农业、交通、教育、文学文人具有一定的资料功用。  相似文献   

20.
评赵翼论《南史》与南朝四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是记述南朝史事的5部“正史”。由于宋、齐、梁、陈四史成书在先,《南史》在其基础上撰述于后,故其间颇多增删、歧异之处。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史家对于史事之认识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历史编纂上的迥异。而其中长短是非,对于人们尽可能正确地认识南朝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学者在以《南史》与宋、齐、梁、陈四史作比较研究,以《北史》与魏、齐、周、隋四史作比较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果。常州籍史家赵翼《陔余丛考》卷6至卷9,就这两个问题作了广泛的考察。其后,他在《廿二史札记》卷10至卷15中,各以3卷的篇幅阐述了“宋、齐、梁、陈书并《南史》”、“魏、齐、周、隋书并《北史》”。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3至卷68,亦以十几卷的篇幅考察了“《南史》合宋、齐、梁、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