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木构民居是当前分布最广、既存数量最多的民居结构形式,广西灵山县大芦村古建筑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芦村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城东北方向的佛子镇大芦村,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至清同治二年(1863),系受徽派民居强烈影响的岭南民居建筑群,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芦村古建筑群虽然长期以来保护维修从未间断,文物整体结构保存虽然较为完整,但并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修缮,各院落均破损严重,尤其是木结构的糟朽劣化更是普遍。古建筑结构糟朽劣化的发生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往往不可终止,会直接造成木材抗力衰减,严重的会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2.
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的"遗产"名称来源于一般生活常规的"遗产"名称,实物形态为财产,两者之间既有相同及重迭的部分,又有不同的特征。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并不仅仅着眼于其权属、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是着眼于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审美等文化价值,关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可对遗产作不同的分级和分类。遗产学专家的长期论证表明,"遗产"一词较为贴近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宋文强  秦书源 《沧桑》2011,(2):36-38
浊漳谷地人类居住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早期木构古建筑分布密集,已公布的8处国保单位中木构古建筑从唐一直延续到清不断代,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完整序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探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5.
徐丹 《旅游纵览》2022,(24):127-129
数字化技术为给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开创了一个新风口,并成为新动能。“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的成功上线,使故宫传统文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展示效果有新的突破,同时加强了游客与传统文物之间的对话,让现代人感受传统文化的全新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为例,从遗产活化视角探讨文化遗产旅游中文化遗产开发的原真性与感受体验,并挖掘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呈现的传播和教育功能价值,重建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由此,文化遗产旅游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尝试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华盛顿州第一个遗产旅游项目由华盛顿艺术委员会于1995年创立,它以卡带附带说明书的形式出现。华盛顿艺术委员会在制作了7个类似的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之后,在积累了大量相关档案文件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1.本真性和地方感;2.创造性与优秀艺术家;3.挪用;4.多样性和包含;5.经济冲击和利益;6.隐私;7.跟上新技术的步伐。美国公共民俗学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相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吕建昌  李舒桐 《东南文化》2023,(2):21-27+191-192
当今在世界遗产研究与实践领域,根植于西方现代史观及价值观的权威遗产话语掌控着遗产的价值与意义阐释权,中国工业遗产的话语声量显得很微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因此面临一些困境。构建符合本土语境的工业遗产话语有助于其摆脱“削足适履”和“丢车保帅”的命运,展现其遗产所凝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三线建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其工业遗产亦是解释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崛起的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多哈会议召开之前,非洲已有17处遗产地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其中5处是文化遗产,即埃及的阿布米纳基督教遗址、坦桑尼亚的基卢瓦·基西瓦尼和松戈马拉遗址、乌干达的卡苏比王陵、马里的廷巴克图城和加奥的阿斯基亚王陵。为了拯救和保存非洲现有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比较脆弱的泥土建筑物,南非开普敦大学提出了"扎马尼项目",即"非洲文化遗产遗址和景观项目",将现有的非洲文化遗产制成3D电子数据,目的是使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保护、修复、研究和教育,也可以为将来服务。本文作者同时对这五处遗产的价值和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群 《黑龙江史志》2013,(18):42-45
关于工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工业遗产的概说,到现有的工业遗产开发保护的模式分析,力图剖析当前的现状,阐明"无形"文化建设是关键的,但是并未得到广泛重视。现代化的"西学"过程中,符合我们自己文化价值的建设才是良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和相关保护理论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请您介绍一下加拿大的世界遗产。 唐女士:加拿大的自然风景非常出名,从西到东有十六处世界遗产。我们也有一些文化遗产景点,如魁北克古城。加拿大重视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对于我们的国家拥有这样的世界遗产,包括自然美景和城市的历史,我们深感自豪。  相似文献   

12.
13.
<正>当前中国的自然遗产申报和保护存在诸多关键问题。首先是遗产类型比例的失衡。中国与全球各类型遗产地的比例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文化遗产占很强的主导地位,接近70%;自然遗产数量严重偏少,仅占22%。其次,遗产标准代表性不全面。中国14处世界自然遗产中,符合世界遗产第(Ⅷ)(Ⅸ)条标准的数量偏少,符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标准的,仅有云南三江并流和新疆天山2处,多数自然遗产都是符合第(Ⅶ)条标  相似文献   

14.
前言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伏龙观建筑群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处的离堆之上,是纪念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的重要祠堂之一,也是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的主要保护点之一。伏龙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是水利工程宝瓶口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是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两个专有名词和各有评价标准的两种遗产类型,共同点只在于,它们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宣布、在国际层面上加以保护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热门词汇,比较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一种统一的世界级的遗产;所以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宜谨慎使用"世界遗产"汉译词通称World Heritage和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两种遗产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公共地理学方法,讨论城中村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考察了新老两代村民和四类不同租户构成的核心群体,对于城中村的认知、记忆和情感的差异与代际隔阂。研究发现,以深圳为案例的南方中国的城中村,出现原住民业主被大量外来租户逐步替代、导致传统宗族村落文化难以后继、并从"落脚城市"向"可居社区"成熟转变的发展趋势。城中村的文化遗产被识别为"半村半城"的混合型生活文化、以乡镇企业工业遗存和非正规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文化、凝结移民草根之奋斗精神的理性文化,以及凸显城中村生命活体的感性文化等四个类型。文章认为城中村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代际)与地域空间的双重尺度提升,在公共地理学讨论平台,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遗产》2013,(6):12-19
建筑遗产属于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之列,但它既不同于标本式的文物建筑,也并非包括所有老旧的建筑。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风格的建筑遗产,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标志物,往往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刘娟 《黑龙江史志》2012,(23):53-54
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应建立在对其性质、价值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安徽段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必须先开展资源调查,弄清家底,然后进行科学研究,并从整体上编制保护规划,努力延续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原真性。  相似文献   

20.
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动力并非来自基层社会,其本质属于国家政治的范畴。当下出现了一个体制内部精英共谋、各类资本转化与互惠、遗产主体边缘化的中国"非遗"生态。由于国家视野与学术研究对于"遗产"的观点存在异质的价值悖论,令介入遗产事务的学人们多有困惑与妥协,而中国"非遗"保护浓郁的行政特色,决定了无法以此去实现学科内部的快速增长。学者们涉足其中的兼职心态,以及"非遗"主题下质与量不均衡的成果现状,也无法使之形成一个学科本位式的常态科研重心。学者们需具备超越"遗产观"的学术发展远景;坚持基础性的资料积累和田野作业,保持学术独立书写;向建设公众(应用)民俗学的分支学科方向努力;关注"非遗"保护场域下"传统再发明"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