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立谋 《收藏家》2004,(12):36-40
在华夏大地上,自有人类的活动,就开始萌生吉祥的遐想,远古先民在岩石上刻画太阳、鱼、牲畜纹,到农耕社会又增添了图腾标记、花木瓜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吉祥纹更为丰富多彩,蕴涵了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有太极四灵、花木禽兽、神仙佛道,渊博纵广。铜镜纹饰中留下了较为广泛的记录,不少吉祥纹图案,既是大自然的缩影,又是人们思想文化的升华结晶。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中欧海上航线开通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荷兰、英国等国家组建东印度公司从事与东方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明清政权交替、西方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战争等中外时局变化与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瓷器的输出以及中外瓷器贸易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所说的钧窑瓷器主要指传世的陈设类钧瓷,其釉色常见有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器类以花盆(图一)、盆奁(图二)、出戟尊、敞口尊、瓶、洗为常。钧瓷之美主要表现在它浑然天成且多变的釉色和大方、典雅宜于陈设的造型。基于此,数百年来,盛赞钧瓷之誉多见诸献,实物仿钧也屡有佳作问世,其上品甚至可与真钧竞风流。但由于从事仿钧瓷生产的窑口较多且从业时间也较长,其产品自身间的差别,长期来一直是聚讼不休的话题。本力图用献与实物相比照的方法,探讨明清两代仿钧瓷的时代与窑口特征。  相似文献   

4.
沈农 《南方文物》2003,(3):115-115,126
2002年9月6-8日,由江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的“庐山文博杯”讲解员比赛在庐山举行,江西省博物馆沈农、马健同志获得“十佳讲解员”荣誉称号。本刊除向她们致以热烈祝贺外,特发表其参赛的讲解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距今年代较近,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都有大量收藏。苏州博物馆的馆藏种类丰富、颇具特色,其中不乏清代前期瓷器珍品。这些藏品是清代前期瓷器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探究我国古代瓷器风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探析苏州博物馆所藏清代前期瓷器为核心,溯源历史,梳理文脉,旨在探讨中国古瓷艺术与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器为釉下彩,着色力强,呈色稳定;青花釉色为白地蓝花,显得明净、素雅,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习惯;青花瓷器原料丰富,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推广。由于有上述优点,青花瓷器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一直延用至今。明代烧造青花瓷器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青花颜色浓淡相宜,品种丰富,纹饰优美,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青花瓷器烧造史上的黄金时代。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青花瓷器窖藏,  相似文献   

7.
张尉 《收藏家》2009,(2):11-14
明清流行一种玉牌佩件,扁平状,有方、圆、椭圆、双喜、亚字、海棠、瓶形等造型,往往正背面均装饰人物(童子、仕女、高土、刘海、和合等)、走兽、花鸟、山水等图案,有的还镌刻诗文、吉语等,或有作者落款。这种玉牌明代中晚期后开始多见,至清代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8.
梳理上海地方志特别是旧志关于明清时期疫情的资料,分析明清上海地区疫情特征,发现明清上海地区平均7年就有1次疫情,多在夏秋之交;这一地区疫情重心有从华亭县—上海县区域向上海县—嘉定县区域迁移的趋势;疫情烈度总体较高,以“大疫”为主;病种记载较少,见载的病种以霍乱和红痧为主;上海地区疫情常与他灾害并发。从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则可以发现上海地区疫情特点与全国和江南地区相呼应,但在清代末期,由于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至从府城华亭县(包括娄县)迁移至上海县,疫情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上海县。  相似文献   

9.
10.
刘庆 《南方文物》2014,(2):136-142
受清代宫廷文化的影响,清宫御用瓷具有比较突出的装饰特点。主要表现在:突出皇家的至尊地位;追求精美绝伦的装饰效果;仿古创新,内涵丰富。本文结合清代宫廷文化的发展脉络及特征,对清代御用瓷装饰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纪贤 《收藏家》2000,(2):52-58
前人对清代瓷器的造型,或推崇、或贬低,没有一致的看法。综观清代的瓷器、概括地说,在工艺生产技术上是取得了新的进步,而在艺术上自乾隆朝以来走上了歧途,呈现出一种衰退现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康熙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风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康熙瓷器造型的形制清代进入康熙时期,瓷器的造型在形  相似文献   

12.
胡维汉 《文史天地》2002,(10):48-50
对于古陶瓷爱好者,乐趣主要在鉴赏,先定其真伪后观赏其文化蕴含。当今,古陶瓷因值钱导致膺品泛滥成灾,定真伪成为初人道者困惑的难题。在科技检测手段还不能普遍使用的情况下,鉴定靠的是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用眼看,这是需要知识和经验垫底的。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即使远远一看,也就知道那玩艺姓甚名谁了。而一般的爱好者,接触真品的机会不多,  相似文献   

13.
文章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明代晚期陶瓷莲花纹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莲花纹饰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得出:莲花纹饰的艺术特点反映了明代晚期的政治局面、社会和经济状况,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莲花纹饰的文化内涵经过历朝历代的长期发展演变,由佛教超凡脱俗的理想、儒家“实用理性”“君子莲”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解读以及家庭和睦的企盼,到明代晚期共同转化为寄托美好愿望的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渔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河湖水系十分发达的湖北地区为研究 对象,探讨了明清时期该区域渔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兴衰变迁。 文章揭示出在特定背景下明代对渔业的重视,明初建立了一 整套完备的渔政制度,渔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渔业课税成为 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渔课在课税总额中所占比例 相当突出,渔业经济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居于颇为重要的地位。 但自明中叶以后,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压力的加大,围 湖圩垦的现象较为严重;河流湖泊逐渐淤浅、淤废,故明代后 期渔利有所下降、渔业渐趋衰落。清代以后,围湖圩垦、河湖淤 废、洪涝灾害更形成恶性循环,河湖渔利进一步迅速减少,渔 业经济日渐萎缩。  相似文献   

15.
明代,贵州民族教育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下,极为重视土司子弟教育,使之成为“安边”的重要举措。由官府在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创办若干“司学”。清代则用“义学”实施民族教育。其对象由土司子弟扩展到一般“苗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养”教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义学在民族杂居区推广的成效较大,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新辟苗疆”的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16.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其中有一部分带有明显西域风格的作品流世。本文从其原料、造型及纹饰图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永宣青花瓷器对西域文化的吸收和融会,认为这些作品体现出明代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元明清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侯瑞秋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本来没有龙,龙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宋代罗愿《尔雅翼》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鹿角、鬼眼、牛耳、鱼鳞、鹰爪、虎掌等组成一个威猛矫健的形象,具有升天人海,腾云...  相似文献   

18.
寒枫 《神州》2012,(4):72-77
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开设了官窑——"御窑厂"  相似文献   

19.
周默 《收藏家》2005,(11):47-54
在前一部分已经讲了许多黄花黎的特征,要达到不管是新,旧材料或家具一眼就能识别其是否为黄花黎绝对不是纸上谈兵所能做到的,主要是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从原木到板材、板材到家具,比较不同年代的材料与不同年代的家具,自己摸索的经验与识别方法是鉴别,收藏黄花黎家具最好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段鹏 《敦煌学辑刊》2021,2(2):40-50
集中于四月八期间至莫高窟朝拜是清代以来敦煌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习俗,大量遗存至今的相关四月八题记折射出当时活动的盛况.尤其珍贵的是,题记中呈现的信息:求子还愿、朝山诵经、建醮祈福等与佛诞浴佛传统不同的行事,是宋元以降中国传统社会中儒、释、道相融及民间信仰盛行的真实写照,这些信息扩展了我们对传统四月八佛诞节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