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坐落在伊洛平原上具有超群面积的二里头遗址,拥有高规格的文化内涵,年代与夏纪年大体相合,地处文献记载夏人主要活动区域,应为夏王朝首都.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4.
5.
二里头文化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应当引起夏文化探索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二里头遗址出土木炭碎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考古发掘,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和四期采集一些炭化碎块,并对这些炭化碎块的结构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分析和拍照,得出这些炭化碎块分别属于7个树种,即槲栎、麻栎、麻栎属的一个种、侧柏、油松、朴树和另一种阔叶树。通过对地层中分散的木炭分析,初步认为二里头遗址周围分布有大量的阔叶树栎林、杂木林和少量的松柏针叶林;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但具体到不同的文化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温湿度差异,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一、二期之交气候相比较,前期的生态气候好于后期;通过对灰坑里的木炭分析,显示不论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还是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古人喜欢把栎木作为薪炭材。  相似文献   

7.
豫西地区夏文化的南传路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江汉考古》2005,(3):54-62
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南传路线问题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番探讨。我们认为夏文化在豫西地区南传路线由北向南大致经过三个中心区域:洛阳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南阳地区、豫南的信阳地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发展智慧博物馆的大力倡导,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建设智慧化平台。为更加紧密地连接博物馆与观众,提升博物馆服务公众的能力,博物馆智慧化互动平台应运而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智慧化互动平台的建设,旨在提升其公众服务和社会教育的能力,使公众深入地了解二里头夏都遗址的历史与文化。文章对当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智慧化互动平台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博物馆智慧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时期,一般认为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但以往研究偏重于文化面貌辨析、文化类型划分和族属的探讨,对其社会结构、特征及具体的发展策略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选择洛阳盆地为研究区域,以聚落空间布局为关注点,运用遗址资源域和泰森多边形的研究方法,得出二里头时期聚落呈现向心式的网状分布模式,各泰森多边形小区依据在网状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可分为政治功能小区和经济功能小区,各个小区借助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三级聚落中心组成的有效聚落等级结构体系,确立了二里头早期国家政治实体直接有效控制的王畿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9个个体mtDNA Dloop环序列。全部为普通牛,7个个体为T3世系,另外两个个体分别为T2世系和T4世系。二里头黄牛的所有单倍型在中国现代地方黄牛品种个体中存在并且广泛分布,表明经历数千年的时间,中原地区古代黄牛的基因稳定地遗传下来。  相似文献   

11.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冶金史学家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3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并与其他铜牌饰进行简单比较,认为其兽面纹开创了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遗址新发现四期宫殿基址等重要遗存进一步证明,该遗址作为夏都延用到四期,与夏王朝共始终。而一期可能为夏都的开创期,到早商二里岗下层晚段,夏都沦为废墟。夏商分界当在二里头四期即二里岗下层H9与H17年代之间。偃师商城小城建于H9之时,并非早商而是夏末,对其性质应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谓前期夏化,按笔的划分,主要指的是二里头化的东下冯类型一、二期。这一类型的前期夏化,据调查和发掘,多分布于晋南和晋西南,其遗址就目前的初步统计约有六七十处,其中位于夏县偃掌镇东下冯村的一处,面积最大并首先发掘,故而将这一夏纪年期的二里头阶段化称为“东下冯类型”。据仇士华先生在其《有关所谓“夏  相似文献   

15.
在最新考古发掘报告与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都城空间结构及其特征。二里头都城的选址经过了周密的考虑。都城布局经过统一规划,属于单一城制即单一宫城形态的都城,其规划采取了按功能划分为不同分区的结构方法。宫城是一种"非城郭形态"的宫城,具有多宫城性质。二里头都城空间的形成大体经过四个阶段。都城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与夏王朝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是其时社会发展在都城空间领域的集中反映。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城,后世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至二里头都城。  相似文献   

16.
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宏 《中原文物》2006,(3):39-40
二里头文化作为东亚地区首次出现的强势核心文化,多数学者相信中原地区至此已迈入了真正的国家阶段。二里头遗址这一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所显现出的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邑的特征,比如都邑的庞大化与人口的高度集中,都邑布局的规划性以及大型礼仪建筑与青铜、玉礼器的独占,表现出高度的集权、社会阶层分化和行政机构内部专业分工,这正是早期国家所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进入二里头文化时代。这一时代正处于中国初期王朝的形成阶段。由于在河南省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_r大型宫殿基址,以及随葬有青铜器和玉器等礼器的墓葬,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里就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19.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绿松石镶嵌饰物,经过认真系统地清剔处理,比较完整地将饰物原本的状态展现了出来,并且也搞清楚了饰物的大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饰物总体的形态和不同部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纹饰的表现形式,使用替代材料和采取现代工艺合理地进行了仿制复原。  相似文献   

20.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技术特征及铸造工艺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考察三二里头遗址出土浇勺考察四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初论二里头遗址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遗址(图一)。铸铜遗物在第三、四、五区都有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主要位于四区,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1〕。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