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这是一句充满激情的台词,也是一句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台词。它来自1952年的战争片《南征北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片,与电影《地雷战》《地道战》被观众并称为“老三战”。其中,《南征北战》排在“老三战”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儿时看得最带劲的电影是《南征北战》。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因其恢宏的气势、精彩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群像,被广大电影观众誉为“老三战”(另二战是《地道战》、《地雷战》)之首。  相似文献   

3.
电影记忆     
今天的外国电影多叫大片,30年前没这概念,却另有一番风景。那时,我正在云南兵团插队,地界儿紧靠缅甸,无书可看,只能眼巴巴盼着每月的两场电影。主流电影是八个样板戏,人谑“八亿人民八个戏”,由团场放映队用手扶拖拉机载了,去各分场打转转,虽比没有好,久看则腻。好在不时有外国电影作调剂,主要来自四个国家,大伙戏谑地概括为四句话: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苏联电影饿得惊叫。为什么“饿得惊叫”?缘于电影里有太多饥饿细节,譬如《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  相似文献   

4.
诱惑     
这几周数学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妈妈大发脾气, 说,就是电视害了我,并严禁我再看电视。这个禁令对我这个铁杆电视迷来说,简直是个噩耗。昨天,好朋友悄悄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江苏电视台每周日上午10:00又开始重播《还珠格格》,你可要想办法看看哦!” (笔者告白:我这个好朋友啊,跟我一样,不仅是电视迷,而且还是小燕子的忠实观众,不论这个电视剧播放多少遍,我们都是百看不厌,而且还约定好第二天要互相交流,评论剧情。) 我满脸兴奋地说:“太好了,又可以看到小燕子姐姐了!”“别高兴太早,你不是说妈妈不让看电视了吗?”好朋友善意地提醒说。“对啊!妈妈的禁令怎么忘了,我可不能给朋友看  相似文献   

5.
六六 把梦想干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蜗居》火了,我当时非常得意。有一次在飞机上听到旁边有人在谈论《蜗居》,我真想站起来像芙蓉姐姐那样摆出一个经典S型,说,‘我就是六六!”’ 令她气恼的是,“咱也跻身名流了”这么显明的现象,她那些姐妹死党竟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总当她还是那个在新加坡住经济适用房,在伟大祖国无房无车,没事就爱趴在网上看八卦的家庭妇女。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5)
经历过“文革”的人,大概都知道江青和“八个样板戏”。其实,与她有关系的不止这八个样板戏。那第九个,就是京剧《平原作战》。关于京剧《平原作战》是怎么产生的,它和电影《平原游击队》是个什么关系,多年来,不断有人问我。我虽然是电影《平原游击队》的作者之一,但事情的整个经过我也不完全清楚,只能  相似文献   

7.
国际大盗麦克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起座机听筒,电话中传出了他自己的回声,大盗气得傻了眼:“我顶你个肺!”全场观众笑声一片。导演宁浩摸着黑儿,走出影院,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这部电影从首映到现在,他看了快20遍,还不包括在剪辑台上的100多遍。“我闭着眼睛,就能背出每个画面、每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生活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  相似文献   

9.
正路遥的《人生》,写的是回乡知青,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一个人生的变化过程。这是本文主人公最喜欢的小说和电影,反复看了很多遍,他说,那就是他们那个年代很多回乡(农村户口回到乡村为回乡,城市户口到乡村为下乡)知识青年的写照。所幸,他的命运因为高考的  相似文献   

10.
无国界狂欢     
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2013,(14):104-104
“我看了有活下去继续拍电影的信心和动力”、“电影院里的两小时,令我们高兴了好几天”、“值得看5遍以上”……在导演高群书对《疯狂原始人》刷屏式的微博推荐里,既无粗口又没炮轰国产电影的这几句,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6,(Z1)
徐迟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陈景润在1978年那个“科学的春天”里,犹如一面旗帜,召唤着一批批献身科学的青年,踏上了向科学进军的征途。那个时代,陈景润就是科学的化身,他影响了整整一代人!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每一个大于2的  相似文献   

12.
杀狗劝夫     
从前,有一人家,三弟兄都已各自成家立业。大哥、二哥都很和睦,唯独老三跟哥嫂们合不来,终日在外面吃吃喝喝,时间一长,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亲密朋友。媳妇劝他说:“‘再吵也是一家人,再好也是外人’,你还是和大哥、二哥处好一些,将来有什么困难也好跟他们商量。”可是老三不听。妻子看看老三成天和几个酒肉朋友鬼混,心里很着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趁丈夫不在家,她买来一条狗杀了,给狗穿上衣裳裤子,然后丢在花园里。这天,老三刚回到家,妻子就慌慌张张的对他说:“我们家闯祸了,不知是什么人在我家花园里杀了人,现在尸体还摆在那里,你看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王有海 《文史精华》2003,(12):13-19
《“南京路上好八连”成名经过》一文,向今人展示了上世纪60年代一支名传天下的英雄连队的风采。好八连作为牢记“两个务必”,“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典型,反映了那个艰苦奋斗、“兴无灭资”的时代最强音,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关爱与褒扬。以其为原型的话剧和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家喻户晓,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影《战上海》反映的是解放前夕解放大军兵临上海,与国民党军激战,最后解放上海的经过。影片上演后,轰动一时,影响颇大。其中有个重要的角色,即上海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刘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创作原型就是本文作者刘昌义。当然,《战上海》作为电影艺术,所塑造的“刘义”并不同等于真实的刘昌义。现在本刊发表刘昌义回顾自己坎坷一生的回忆文章,可使读者对作者本人及当时的情景有一个较为全面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1写《我的1997》这首歌是在1989年,艾敬刚20岁。那个时候她听了苏珊·薇格的《Luka》,决定“把当时自己19岁以前的人生经历写一遍”。那个时候她对人生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去南方”不意味着淘金,更多是自由。那个时候她“可能也是想着扬名世界吧”,像U2、TheBeatles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失踪的人和一部失踪的电影,就这样一边被铭记,一边被遗忘;一边名垂史册,一边石沉大海2002年,法国《世界报》影评部负责人、著名影评人米歇尔·傅东在巴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冷不丁问了一句"那个拍了《一个和八个》的张军钊现在到哪儿去了?"傅东一直记得当年看到《一个和八个》时的震动。  相似文献   

17.
胡适看榜     
1910年7月,胡适到北京考留美的官费生。发榜后,胡适去看榜。胡适觉得自己考得很不好,就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看完了一张“备取”榜,见没有自己的名字,就很失望。胡适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可仔细一看,却是“胡达”。胡适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自己的姓名了。胡适心想:“那个胡达不知是谁,  相似文献   

18.
当年,他主演《闪闪的红星》轰动全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出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这个剧团的“掌门人”就是大家熟悉的祝新运,他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饰演那个机智勇敢、可爱憨厚的“潘冬子”。30多年来,家喻户晓的“潘冬子”渐渐由台前转入幕后,从演员到场记,从导演到制片人,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用祝新运的话说就是,“这一切都源于‘潘冬子’对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电视连续剧《光荣街十号》正在中央电视一台的黄金时段播出。令我感到亲切的是,又见到我所熟悉而又久违了的老面孔。 你看,在“光荣街十号”居住的三个“将军”中的那个“金政委”,不就是当年英俊潇洒的“少剑波”(电影《林海雪原》)和爱憎分明的水手长李健(电影《海鹰》)吗?岁月的沧桑刻在了他的脸上,饰演解放军指战员时刚毅威武的英姿,已换作慈祥温厚的身影了。 他,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以饰演一系列解放军军人形象而著称的山西籍优秀演员——张勇手。 说起张勇手,年纪稍长的人们都记得,五六十年代,张勇手曾先后在影片《黑山阻击战》(1958年)中饰演连长王海龙,在《英雄虎胆》(1958年)中饰演侦察参谋耿浩,在《县委书记》(1958年)中饰演复员军人小虎子,在《海鹰》(1959年)中饰演水手长李健,在  相似文献   

20.
侯宝林的一段相声《关公战秦琼》使韩复榘与其父的粗俗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历史上的韩复榘究竟是何许人物?其父是不是个专横跋扈的“老爷子”?请看《韩复榘的家世与青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