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车马内的铜壶和铜折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兴文 《文博》2002,(2):62-65
写这篇小文章,我心情非常难过地想起和我同时走进秦俑博物馆的北京大学高才生聂 新 民朋友,他不幸英年早逝。当时聂新民一直致力秦代铠甲的研究,颇有成果;而我和党士学 同学就住在铜车马修复室里,从事铜车马修复的一些相关研究,探索残破成三千多片的 铜车马连接与系驾关系。记得一天晚上快十二点了,他拿着一本书来找正在伏案写作的我。当时在二号铜车马的车 厢 中清理出一个皮囊状的铜方壶,及一个四折正方形铜页,当时一直弄不清是什么东西,干什 么用的,所以也没法给它定名,党士学提出这个铜方壶是“车?”即油壶的说 法…  相似文献   

2.
秦陵二号铜车马的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过去了.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又面临着一号铜车马的修复任务时,我想提出一些探索性、尝试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博简讯     
《文博》1988,(3)
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完毕 经过陕西文物考古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数年的努力,出土于秦始皇陵破碎不堪的一号铜车马已经修复完毕,五月一日起在秦俑博物馆公开展出。秦陵一、二号铜车马原为一组。一号为前导车,古代称为“高车”或“立车”,形同战车,二号为“安车”。一号车舆厢右彩绘云纹盾牌,是秦俑坑、秦陵发现的唯一一件盾牌。秦陵一号铜车马对研究秦汉宫廷车制具有重要价值,也对研究古代战车战术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冬,秦俑考古队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之后,我国秦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这两乘铜车马是在一个大型陪葬坑的一个过洞内发现的。西向,一前一后排列。前边的一乘编为一号,后边的一乘编为二号。其中二号铜车马已于1983年秋修复后正式展出,并发表了简报,编写了专辑。一号铜车马于1988年4月底修复结束,同年5月1日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二号铜车马一起展出。现将一号铜车马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3-33
1980年,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为了妥善保护,将其整体迁移至室内清理和修复。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古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一号铜车马的结构、主要部件的成分、各部件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综合利用粘结、焊接、机械连接及适当使用加强件补强的总体修复方案。在修复材料及工艺方面,经过大  相似文献   

6.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出土汉晋时期铜马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汉晋时期出土铜马的地区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一般是一匹铜马或一匹铜马拉车,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大。以铜车马随葬的习俗源于战国王室和秦朝廷;在墓葬中随葬车马明器是汉代的普遍习俗。至于铜车马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出现,可能与当地出产铜和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秦陵铜车马是继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三十多年来,对于“铜车马坑”的性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根据铜车马的埋藏,以敏锐的目光,指出铜车马的埋藏打破了已经回填了的排水渠,进而通过古代丧葬礼制和陵寝制度的研究,经过学术论证,首次提出了铜车马属于祭品,铜车马坑的性质属于“祭祀坑”的最新观点,见解独到且全新,是学界关于解决铜车马坑性质这一重大的学术问题的首篇论文。并为而后秦汉陵墓“陪葬坑”、“从葬坑”、“祭祀坑”的设置、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也是笔者把学术研究方向和重点由秦俑研究转移到秦陵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10,(6):16-17
自1988年完成修复以来从没有“迈”出过博物馆大门的“秦陵一号铜车马”,近日被送到了上海世博园区的中国国家馆,中外游客可以在参观世博会的同时,欣赏这一“青铜之冠”的风采。有同学问我,铜车马的车身泛着幽幽的青光,而马身上却还遍布着黄褐色的锈迹,回想起来,曾侯乙墓的编钟好像是青绿色的,但是著名的四羊方尊又好像是黑色的,都是青铜器,为什么颜色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所谓青铜器,不应该是青绿色的吗?  相似文献   

10.
李凡 《民俗研究》2006,(4):262-272
山东高密的民间艺术有“三绝”——剪纸、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我有幸于2002年11月、2003年9月、11月曾先后三次来到聂家庄,亲眼见到了聂家庄泥塑,亲手试做了泥塑,并生活在泥塑艺人之家,亲身体验了泥塑之家的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之上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聂家庄泥塑,同时也更为其前景担忧。在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民间艺术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老祖宗留下的民间艺术正在大量地消亡和流失,而聂家庄泥塑也面临这种危机,这让人非常痛惜。因此,特别希望我的调查和研究能有助于聂家庄泥塑的挖掘、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对车制研究的新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三月间,承蒙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和考古队给予便利,笔者有幸对修复工作已近完成的二号铜车马进行了初步考察。这一组古文物瑰宝,不仅气魄恢宏,工艺精湛,装饰华奂,而且造型极其谨严、准确。全副鞁具包括像繁缨这样的细节,都用金属逼真地复制了出来。在过去发掘的瘗真车马的从葬坑中,这些部件却大都朽失无存。因此可以认为,二号铜车马的出土,无疑将促使古车制的研究迈进到一个新阶段。在出土物中,有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83,(7)
1980年冬,秦俑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彩色插页:上)。每乘车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车马的系驾鞁挽具齐全,装饰华丽。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之后,我国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目前仅对后车一乘(二号铜车马L·2②)作了清理修复工作,现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3.
郭向东  彭文  孙炜 《文博》2002,(6):78-80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陈列展览中,为文物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是近年来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99年秦俑博物馆在对铜车马陈列进行的第四次改造中,就如何在陈列展示中正确处理陈列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更好地保护“国宝级”文物铜车马,为铜车马创造一个优良的陈列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曾就秦陵二号铜车马的几个问题写过一篇小文,刊登在《文博》1985年第2期上。近年来在工作和阅读中,对秦陵铜车马又有一些新的认识。由于秦陵一号铜车马的简报和报告均未发表,故这里仍然主要根据二号铜车马的资料进行探讨。所谈的几个问题可以算作上篇文章的续作。一、纛秦陵二号铜车马右骏马的额头有一个半球形的铜泡,铜泡正中树立一铜柱,铜柱顶端有一铜丝作成的缨络。《秦陵二号铜车马》  相似文献   

15.
为对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采取非接触且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研究,选择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非接触方式无损地获取文物表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现对于文物表面彩绘纹样的发现与复原工作。针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号青铜车马彩绘纹样的受损情况,提出了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数字复原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图谱合一”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其在近红外区域的高光谱成像结果检测并复原出彩绘纹样难以识别的图案边缘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高光谱数据中的光谱信息,将铜车马彩绘纹样上未知矿物颜料的光谱同实验建立的矿物颜料标准光谱库进行拟合,识别出铜车马上彩绘所采用的颜料种类(雄黄1、石青5、石绿1、黄丹、铅白等),从而获得色彩信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铜车马彩绘纹样的数字复原图像,并为今后对于铜车马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10,(9):79-8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在出土30年后首次迈出博物馆大门,于2010年4月13日安全抵达上海,将在世博会上讲述2000多年前大秦王朝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因青铜质地上施彩的文物非常少见,对其彩绘实施有效保护的研究显然还进行得很少,并未见诸极道。近年,结合对铜车马彩绘的保护工作,我们对常用的及新合成的几种保护剂进行了实验比较,并从理论上对它们的性能作了分析,从中选出了一种代号为870l型的保护剂料,用这种保护剂对铜车马彩绘实施保护,效果比较理想,兹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秦陵出土的一号铜车马的一些零件和剑、镞的化学成分的测定,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了出土铸件的合金成分和熔化、浇注温度规范.文章对铜车马的几个细薄零件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秦陵铜车马以至秦代细薄铸件的制造是使用了铸锻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一号铜车马上配备的兵器中有一铜盾,此盾经修复完整无损,制作精良,是秦代实战盾牌的模拟物.盾上部呈弧形,中部作双亚腰形,亚腰上有上耸而卷的四丫角;下部平底,两底角稍  相似文献   

20.
自秦陵二号铜车马发掘出土后,考古学、历史学界对此非常重视,已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特别是袁仲一、程学华二位先生的《秦陵二号铜车马》一文,对二号铜车马进行了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研究。但是,拜读之中,我们感到文中有些提法欠妥,今专文提出,以求教於袁、程两位先生和各位专家。一、系驾中的四马袁仲一、程学华先生在关于系驾关系的几点认识中断言:“二号钢车的四马马首平齐”,我们对此不敢苟同。《诗·郑风·大叔子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两服齐首,两骖如手”。郑玄笺:“雁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