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中的第一人。华盛顿当之无愧。在美国迄今四十多位总统中,能够真正被高度敬仰赞佩的不过区区几位。美国人高度尊崇华盛顿,把他视为国父,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开国总统,更多的还在于他当年为美国独立自由做出的伟大贡献;在于他身上  相似文献   

3.
4.
付秀宏 《湖南文史》2014,(12):31-31
被美国人称为国父的乔治·华盛顿,在历时7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辉煌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位总统。当第二届总统任满时,他拒绝继续连任,正式隐退,开创了美国总统不得连任两次以上的先例。然而,这位开明的乔治·华盛顿,这位伟大的美利坚开国元勋,在退休不到3年后的一天,却因一次偶感风寒不治身亡。事隔200多年后,美国媒体突然披露——华盛顿之死与他本人性格有关,紧随其后的是诊断草率、医治不当。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因其队徽为飞虎亦称飞虎队)为了遏止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扩张,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地区及南中国海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此过程中,由于对中国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也误炸了中国的部分城镇,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桂柳战役前后,飞虎队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广西。本大事记所反映的是他们在广西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1940年桂林机场、柳州机场和南宁机场先后进行了扩修,以适应美国空军作战的需要。征用的民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始终引领着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民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民党当局旨在振奋民族精神的政策措施部分地取得了积极效果;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安徽钱币》2007,(2):54-54
1美元硬币,面乔治·华盛顿总统头像,背自由女神像,边缘打印有国家藏言:"一生万物"和"吾信吾主"。然而,据新华社专电报道,美国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智库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华盛顿的“K街”(K Street),一条云集了律师行、说客集团和智库的商务街,一向被认为是企业利益影响政治的象征,美国智库云集于此,天天盯着国会和白宫,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白宫最重要的会议厅里悬挂着这样的一幅油画:描绘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华盛顿作为三军总司令把军队指挥权主动交出。站在台下的国会议员们满以为华盛顿在台上交出权杖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华盛顿十分谦卑地双手捧着权杖一步步走下台来,走到国会议员中间,然后非常谦恭地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我现在交出全部军权。"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3,(25):13-13
据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发布的对39个国家约3;8万人的凋查结果显示,其中23个国家的多数受访者说,中国已经或者最终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顶级超级大同。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扩张对全球的影响以及2008年美圈的经济渭坡正在改变围绕这两个国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联邦海军在美国内战中担负着打击叛乱势力和防范外来干涉的双重任务。尤其是在内战初期陆上战局不利、存在明显外来干涉危险的形势下,联邦海军有效地发挥了其国防屏障作用和战略威慑功能,在遏制英国干涉图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把握住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技术创新弥补整体实力的差距,是联邦海军反干涉战略得以成功的前提,战略的内核则体现为立足本国国情、实施积极防御和有限威慑的务实路线。  相似文献   

12.
王金虎 《史学月刊》2007,2(8):72-78
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联政府短期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但由于南部邦联没有坚实雄厚的财政基础,又得不到外来有力的资金援助和支持,因此南部邦联财政政策并未实现既定目标,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南部邦联的民心涣散,最终加速了南部邦联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峡两岸的分裂是冷战时期遗留的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朝鲜战争爆发导致美国直接派兵进入朝鲜,招致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再度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上援助蒋介石,全面卷入中国内战。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介入中国台湾问题,与海峡两岸长期分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拉斯基的美国政治体制变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斯基的美国政治体制变革观,对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从私人垄断阶段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和较为适合的角度,反映出了处于思想成熟时期的拉斯基主张和一贯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6.
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代习 《史学月刊》2005,14(11):47-52
目前,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理论的专门研究尚属空白。“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党在早期军事斗争和反共军事运动中就有了游击战术思想,并部分地付诸实践。游击战术思想用在抗日方面,“九一八”事变至抗战爆发处于酝酿与尝试阶段,1938年1月汉口会议时初步形成,1938年底正式确立并在其后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通过对朝鲜战争第一年中 ,中美双方在不同阶段决策的变化 ,来研究大国间“局部战争”概念的形成及局部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晓莉 《史学集刊》2006,1(6):87-93
美墨战争发生在19世纪美国大陆扩张进入高潮时期,是美国以武力进行领土扩张的开始,在美国国会内部引发了一场有关美国国家目标的外交大辩论。辩论从得:克萨斯兼并开始,涉及宣战、拨款、领土兼并以及奴隶制的扩展等诸多问题,但其核心主题在于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自由事业是否相容,美国的国家目标是追求领土的扩大,还是自由的延续,从而体现了当时美国人对权力与自由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外国传教士及学者与贵州民族研究、客籍文士及黔中文人与贵州民族研究、地方志与贵州民族研究等视角,论述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贵州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姚朋 《史学月刊》2003,3(1):113-120
黑人战士在南北战争中的心态及心路历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作为黑人的代表,他们在战争中体验了加剧的痛苦、伤心、愤怒、绝望、兴奋和成就感,而他们的总体心态是委曲求全,并且使得美国种族歧视在这一历史巨变时刻达到悲剧性高潮和根本转变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