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巴人之世系,见于记载者推《山海经》与《路史》。《山海经·海内经》曰:“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与《山海经》此语类似,《路史·后记》曰:“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稍有不同的是,《路史》将《山海经》中的“大昊”改成了“伏羲”,并又在“后照”之后加进一“顾相”,认为“顾相时始为巴人”。《路史》对巴人世系的记载明显系祖述《山海经》之说,故本文对巴人世系的考证,其实也就是对《山海经》巴人世系的考证。由于《…  相似文献   

2.
论巴无姬姓     
学术界向以巴有姬姓为巴史研究不争之事实,本文在考证巴并未参与周武王伐约的基础上,提出:《华阳国志》“周封宗姬于巴”的记载是指封周宗室统治巴人、巴地,而非赐封巴人以姬姓。因而,巴并无姬姓。  相似文献   

3.
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巴、蜀是先秦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诸侯国。巴国在周朝列于南土,国君为姬姓,与楚国有较多往来,见于史乘。蜀国则是历史久远的少数民族所建,传说"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蜀人曾随周武王伐纣,后因地势偏  相似文献   

4.
我国方志之作,在《华阳国志》之前,见于记载的各地方志已达一百多种。或记述方国的历史。或记载州郡的地理,或叙论乡党的耆宿。而益州所属巴国、蜀国撰作之风尤盛,方志可考就有二十余种,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其中有八家《蜀本记》、来敏《本蜀记》、常宽的《蜀后记》等等史志之书;有谯周《三巴记》、黄容《梁州巴记》等等地理之作;有三家《巴蜀耆旧传》、祝龟《汉中耆旧传》、陈术、陈寿《益部首旧传》等等人物志。  相似文献   

5.
向庆 《神州》2011,(2X):17-17,19
“三江奔腾流不尽,群龙飞舞合州城”。根据《合川县志》记载,合川曾是巴国别都,公元前314年设垫江县制,公元556年改名合州,历为州郡治所。古代合川,在巴人人川前是濮族人的重要住地,公元前11世纪,周族姬发(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相似文献   

6.
正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有一处古老的皇家园林建筑——晋祠。晋祠古园林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圣母殿。圣母殿里供奉着一位慈祥的母亲。那么这位慈祥的母亲是谁呢?周武王趁商朝"内虚"之时,突然发动讨伐战争,结果商朝"突然死亡",西周王朝便建立起来。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在有关场合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论语·泰伯》记载了这句话:"予以乱,臣十人。"在周武王看来,周朝能夺得天下,并且最终坐稳江山是与十个人的辅佐和帮  相似文献   

7.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钱玉趾巴族蜀族都崇虎。唐人樊绰《蛮书》卷十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潘光旦《湘西北“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说,巴人信白虎图腾。巴出土的巴族器物中虎纹较多,小田溪墓葬出土有虎纽于,湖南也发现有巴国虎。枝江出土的巴人柳叶...  相似文献   

8.
据《史记·三代世表》正义 :“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 ,生帝喾 ,立 ,封其支庶于蜀 ,历虞夏商。周衰 ,先称王者蚕丛 ,国破 ,子孙居姚、等处。”“姚” ,即今云南姚安 ,在元谋的西南。“” ,即今四川西昌。又据《尚书·牧誓》记载 ,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有八国 ,即庸、蜀、羌、、徽、卢、彭、濮。武王灭殷后不到30年 ,成王大会诸侯于洛邑 ,蜀、氐、羌、巴、濮、夷西南诸族皆与会……这些记载虽有神话色彩 ,但反映出蜀人的发端是很早的 ,与中原的民族一样古老。同时也表明 ,蜀虽远在西南边陲 ,但与中原各民族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林杰祥 《文献》2021,(2):24-32
北宋文莹《玉壶野史》载南唐韩熙载事,有"生旦杂处"一语,学者或据此而论定其时已有"生""旦"脚色。今梳理该书历代版本流变,知是书在明初后五卷阙佚,嘉靖年间抄补时已有阙文,作"生杂处",鲍廷博校刊本则去此空格,作"生杂处"。另有清抄本作"生冝杂处",乃抄录之误,周星诒、陆心源等人校订时皆删去。作"生旦杂处"者后出,最早见《四库全书》本,乃将"冝"误作"旦"。参酌《南唐书》《宋史》《续通志》的相关记载,"生"之本意当为"生徒""门生",故此语不可作为南唐时已有生旦脚色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轺车,是古代驾驶的轻便车。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墨子》载:"杂守以轺车,轮轱广十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汉书·平帝纪》载:"亲迎立轺并马。""立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汉世贵辎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三品将军以上尚书令,轺车黑耳有后户,仆射但有后户无耳,并皂轮。尚  相似文献   

11.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巴人是由多支族群所构成的多元化亚民族集团。因各支系来源的不同,关于自身来源的传说也不同。由于古代文献取材的地域和年代有差异,导致学术界对于巴的含义、巴人的族属与地域、巴国王族的来源,以至先秦究竟有几个巴国等问题长期存在分歧。巴人不等于巴国,先秦只有一个巴国,即周武王所分封的宗姬巴国,是著名的汉阳诸姬之一。宗姬是巴国的王族即统治者,而史籍所载的巴地八族以及廪君蛮,则是居息在巴国境内的属民。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鸟。”三足鸟载着太阳升起和降落,鸟对于崇拜太阳的东夷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有:“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鸟是商代祖先崇拜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正"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这句成语见于《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周武王一面分封诸侯,一面派出使臣到边远地区,号召各国臣服周朝。  相似文献   

14.
正地名的含义,往往与其历史背景有关,就广州而言,本地的"楚庭"、"羊城"等地名,都值得注意。而本文则拟就"番禺"地名之含义,略做分析。"番禺"一词,在早期文献中已经出现,用法之一为人名。如《山海经·海内经》之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更为常见的用法,则是用为地名。如《淮南子·人间训》有秦军南下,而"一军处番禺之都"的记载。《史记》则有"南海(郡)僻  相似文献   

15.
史料多处记载葛天氏为上古伏羲氏之后古天子之一,历来学界都默认宁陵为古葛地、古葛伯国,当为葛天氏生息地。通过考证《葛天氏之乐》,对其中的"玄鸟"和"遂草木"篇进行探究,可以发现葛天氏之地确在宁陵,又从图腾和姓氏溯源来看,嬴姓当是鸟夷中的玄鸟部族,葛天氏可称为玄鸟部族之始祖。  相似文献   

16.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巴国是指具有明确疆域、权力核心和各级政治组织的政治实体,巴文化是指一种基于对"我者"认同和与"他者"区分意识的文化认同体,巴地文化是指分布在后来一般所认同的巴人地域内的不同时代、不同族群的所有文化,三者既相关又不同,在概念上应予以厘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记载,并结合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铭文研究,推测巴国源于周初的分封,属姬姓,早期位于今陕南安康一带。后来迫于东侧庸的压力而向西南发展,再后来联合秦、楚灭庸,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获得较大发展。巴国的南迁促使战国秦汉巴地复杂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  相似文献   

19.
正"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被称为周公。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育继位。当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21,(3)
关于《燕丹子》的成书年代问题,有"战国说""秦汉说""东汉说""唐以前说"等观点。《燕丹子》之"《汉志》无载"及与《史记》孰先孰后这两大问题,是探讨成书年代的关键。本文在对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作辨析和分析后,认为成书于汉初。探讨《燕丹子》的成书年代,还应包括记载荆轲刺秦事的五国史文,它们构成了秦亡之后文人论议和民间口传的历史基础,也作为刘向编校《战国策》和太史公编纂《史记》的战国材料。燕太子宾客在战国末期和秦初撰作《燕丹子》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