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部分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列女"的记载进行分析,将列女的构成分为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类,并由此分析清代的贞节观念以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  相似文献   

2.
杨卓轩 《沧桑》2014,(1):17-21
本文通过对部分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列女”的记载进行分析,将列女的构成分为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类,并由此分析清代的贞节观念以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元代蒙古妇女守节乃是受到汉文化之深刻影响。通过考察《元史》所载蒙古节妇具体事例,并结合同时代蒙古、波斯文献以及外国人游记收录的有关蒙古妇女守节的内容,《元史》所载蒙古妇女守节与其汉文化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她们的这些行为是明朝政府出于巩固政权、推行风教等目的,以及受到理学发展之影响,而被加工、重塑后列入《元史》当中以加强文化认同。《元史》有关蒙古列女形象的书写,恰好反映出元明之际多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明代,与全国各地一样,岭南边远滨海的雷州府(辖海康、遂溪、徐闻三县)节妇现象骤然兴起。地方志为她们专门开辟了《贞女志》、《列女志》,记载其守节事迹,为她们歌功颂德,将她们树立为广大女性学习的典范。这是明政府通过国家政令大力宣扬和提倡、奖励,以及家规族训的严格要求,使“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节义观念深入每一个妇女意识之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中所见清代广东妾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广东人纳妾现象较为普遍,地方志中记载的大量的守节妇女的身份就是妾。一般认为,妾为富家大族的附属群体,在丈夫去世后是被出或转嫁的,但广东地方志中记载的大量的守节的妾不仅从事多种农业、手工业劳作,还在守寡期间默默地继续承担持家育子的重担,以自己的德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蔚县大南山一带的古长城遗址,受唐代张守节《正义》和明代尹耕《九宫私记》中对其年代归属的影响,使清代以来的史志多记为战国赵北长城。本交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结合考古调查材料对其提出了质疑,并就其始建于东汉、继建于北魏、形成于北齐的修筑历史及承继关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对女性贞节道德的要求是父权制社会形成的产物,在封建社会有着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即墨县志》为依据,对清代即墨县的贞节妇女守节殉烈情况进行了分析:清代即墨贞节妇女在丈夫死后,首先以抚育丈夫子嗣、延续夫家香火为第一要务,而对于夫亡无子的妇女,大都选择了殉节之路;可见"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深深禁锢了妇女的精神世界,致使女性以出嫁后从夫、夫亡从子为人生皈依,当二者在现实社会皆无可从时,则意味着清代妇女生存希望的幻灭,导致殉节现象的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产生节妇烈女的高峰时期。延绥镇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虽为军事重地,地处边陲,人文教化不足,但也产生了一批列女。通过对《延绥镇志》所载列女群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发现延绥镇的列女群具有列女具有数量相对较少、军烈属居多、极具献身精神和刚烈之气等特点。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明代边镇列女群的一些共性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张榕蓉 《黑龙江史志》2013,(13):149-150
在男权社会中,女子本是依附所在,但正史中却为部分女子集中做了传,虽然最终目的还是为男权社会服务,但是依然说明了女性的某方面光辉还是不容掩盖的。然而各个朝代的正史中的列女传在选择列女方面所依据的原则确并非一成不变,所列举列女的类型其总的趋势是从宽泛变狭窄。现从《晋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来比较两者列女传从而探究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南宋<晋文公复国图>中"怀赢奉匜"的情节出现了画面与文词的疏离,从线条、衣纹、人物造型及组合来看,上图应结合了<列女图>中第五、第六段的因素,体现了高宗对"怀赢"烈女身份的认同和欣赏.这与宋高宗对女性的态度及韦太后、孟太后、刘婉容、吴皇后等人在其生命中的地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孙勇才 《安徽史学》2008,119(1):84-89
余英时反对用"反满"和"反理学"来概括清代学术思想,主张从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同时,余英时也不赞同钱穆只关注其"续"而忽视其"变"的"续宋"说.宋明理学与清代思想之间就其"变"的一面来说,在于成就"内圣"的途径有异:前者主"尊德性",后者主"道问学";就其"不变(续)"的一面说,则是"用"的精神在宋明与清代的绵延相续.清儒的"明道救世"理想与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宋明儒家的"内圣外王连续体"是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观念是宋明理学和清代学术思想的共同生命所在,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意义。更有甚者,考据学被认为是最具有"准科学"性质的学问,与西方近代学术传统可以构成对话关系。本文拟对以往学界流行的清代考据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梳理,以分析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 ,历史对妇女是苛刻的 ,由于极低的社会地位 ,中国妇女能见诸于史册者少之又少 ,能青史留名的更是凤毛鳞角。事实上 ,清代各地所编篡的地方志中所载“列女”部分 ,其原始目的确是令这些妇女千古流芳。只是历史开了个玩笑 ,它恰恰为后人提供了封建礼教毫无人性的证据 ,它是中国妇女真实命运的写照。而香山 ,虽地处资本主义较早发生发展的广东 ,较早开启文明之窗 ,但因为与中原文化的紧密相联 ,从明代到晚清 ,妇女的命运基本与内地广大妇女的命运相一致。历朝《香山县志》 ,基本反映了其命运的轨迹。一、传统的道德观1 关于女子守贞…  相似文献   

14.
唐宋社会有所区别。经过五代十国之分裂,宋重新统一国家,需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在对妇女的规定方面树立了列女形象。两《唐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中列女的不同体现在“取材数量”、“选择标准”、“命运”兰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佟佳氏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才华超群的满族女诗人.她嫁给清廷皇族睿亲王多尔衮五世孙睿格亲王如松为福晋.如松早卒.她渡过了四十多年漫长的守节嫠居生活.<虚窗雅课>为佟佳氏的代表作.它是诗人中、老年近五十年波谷起伏生活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虚窗雅课>既是一部诗集,也是佟佳氏及其家庭的生活史、心灵史,还是清代乾、嘉盛世满族名门大姓一部风风雨雨的盛衰史.佟佳氏的诗歌创作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学与民族价值,能代表清代满族女诗人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一百年日本的清代社会史研究——以中间团体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中,清史未必可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学者对清代历史的关心,与其说是关注"清代"所特有的时代特征,莫如说是偏重于在清史中所能看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般特征。战后的研究者,对那种把"中国传统社会"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看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越来越集中关心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各时代的历史特征。当此之际,与其说是"清代",不如说是"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具有特征的时代,成为了分析的对  相似文献   

17.
自周秦时代,中国传统学术始得肇兴,直到清代才形成正式的学术史。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由传统步入近代的一个缓冲时期,因而在学术史的发展上显得十分突出。在清代不同时期中,其学术呈现出了不同的学术主流。本文以朝代年号对清代学术进行划分,通过学者派流来展现当时的主流学术思想,从而阐述清代学术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二十五史中有数部史书收录<列女传>,且收录人数逐渐增多,事迹类型也多有变化,从中可反映出各个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对正史<列女传>收录女性四类守节事迹的整理,分析其数量、类型及其变化,并探讨影响古代妇女守节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受到清代乾嘉以降"儒林"(经儒)与"文苑"(文士)对立观念的影响,研究者总是将考证学视为"儒林"内部的事情,故倾向于往明代的"儒林"(即理学)去追问考证学的缘起,对其时"文苑"中蕴藏着的"博学于文"的传统则基本视而不见。然而晚明"文苑"里的博文传统绝不容小视,阎若璩将钱谦益推重为考证学的头号宗师,就是基于这个事实。清代考证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倾向"游于艺"而淡化"志于道"。而相对来说,"儒林"与"志于道"的距离更近,"文苑"则不免"游于艺"的倾向更重。对于塑造清代考证学的基本学术性格而言,来自于晚明清初"文苑"的传统可能将比来自"儒林"的传统发挥更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也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经济的运行与货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政府发行货币,提供了货币经济下清代经济发展最原始的动力,中央铸局和地方铸局的货币投入于兵饷、政府人员薪水、工程款等,从而成为GDP来源的重要部分。乾隆朝是清代铸钱量的最高峰,中央钱局铸钱成本和数量构架了清代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称之为"铜政"。这一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对GDP的贡献应当注意。此外,基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及相应的经济学传统所提供的清代经济数据核算也是一种新的清代GDP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