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有才 《福建史志》2001,(3):34-34,43
事物发展是无止境的,方志体例创新也是无止境的。《鲤城区志》以记述改革开放为主线.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突出地方特点.宏扬地方优势,以浓墨重彩的笔法和准确精当的语言风格深深地吸引读者。《鲤城区志》的成功,对于我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关于方志人物记述的主张是其方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分析方志人物记述通病的基础上,承继古良史佳志的传统,大胆创新,以传、略、表三体记述方志人物,并运用于修志实践,提出方志人物记述的具体要求,形成了一套传、略、表三体互有侧重、相互结合的方志人物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余年间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作为定位"改革开放志"续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应浓墨重彩记述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记述好改革内容,一要将改革摆于重要位置,二要从记述改革的标题上体现时代特色,三要充分占有反映改革内容的资料,四要以精炼的文笔记述改革。  相似文献   

4.
读志用志     
《沧桑》2009,(Z2):101-102
对志书功用与记述的思考冯叶青在《广东史志视窗》2008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旧方志主要是以记述结果来资政的,所以旧方志以记述结果为重点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新方志主要以记述取得结果的过程来体现新方志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记  相似文献   

5.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记载重大疫情是存史的需要,也是资治功能的要求。历代旧志较为重视对重大疫情的记述;新编方志也加大了记述重大疫情的力度,尤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生的血吸虫病、“非典”等重大疫情给予了较为全面的记述,但有些志书记述较为简略,不能体现志书的存史、资治价值。在编修工作中应从篇目设置、资料收集、内容记述三方面入手,在记述中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规范以及保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方志相对清代以前的方志,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民国方志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具体表现为记述内容的大幅度调整、记述形式的探索创新和思想方法的重要变化。这种过渡是方志变革的实践和探索,是方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民国方志在方志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修志人员对语言关注不够,语言入志数量很少;加上志书主要是使用汉语记叙体,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语言,了解汉语,要准确地运用汉语记述一地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方志语言是随着方志体裁的不同而随其变化,准确、灵活地运用方志语言是志书编纂者的基本功,也是对方志语言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杨欣 《沧桑》2014,(1):244-244
正伍常安在《江西地方志》2013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突出和体现时代特色是我国新方志编纂实践中反复验证并得以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一部志书的优劣高下,其时代特色的体现是衡量、检验志书质量的一杆重要标尺。尤其是对于第二轮修志来说,体现时代特色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续志记述的时间段,正是  相似文献   

10.
方志是灾害记述的主要文献类型。通过研究清代西北方志关于清朝灾害记述的基本情形后认为:(1)官修方志在灾害记述时受到行政结构和权限的规制;(2)灾害资料来源丰富,分置门类杂乱,编撰体例多样,语言表述简洁;(3)表达颂扬与教化的思想观念,追求安分敬制的核心价值。总之,从纂修的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向表现出方志的灾害记述也是灾害文化的书写形式,这种形式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政治化的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对首届修志过程中提出的“志法”六个面进行探讨:对“述而不作”的理解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大力加强有关化的记述,特别要重视记述人的活动;对于志书中常见的交叉重复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精练字,前提和核心是加深对记述对象的认识,然后锤炼语言;适当运用模糊语言;考虑资料的全面性,同时注意保密性。  相似文献   

12.
续修志书应该如何重视精神明建设的记述?这不仅因为注重精神明建设的记述,是编修方志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因为有必要总结首届修志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当前的续修工作。在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对象,从方志自身研究方志属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志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方志以自然、社会客观存在为认知源泉和记述对象,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面意识形态化的"镜子"。据此,本文研究方志的社会属性,给方志以新的定义,提出一个比较宽泛的地方志概念和以认知记述反映客观存在为本质特征的新方志学概念及其学科架构,希冀以泛地方志概念开拓方志领域,以新地方志书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以认知方志学给方志提供一个科学实用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4.
年鉴人物类目是以记述各行业优秀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引导人们弘扬社会正气为目的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地方志编修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年度历史资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先进人物的记述能够充分体现方志的“资政、存史、教化、育人”作用,用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感化后人,  相似文献   

15.
新方志所面对的历史时期正是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专门记述地情的志书来讲,记述地方改革开放情况是题中应有之意;记述改革开放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和价值创建;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进行总结,珂以更好地指导新时期的社会实践,推动当代各项事业和历史前进等。但目前新方志记述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有:内容的公式化和简单的同质化,忽视事物的多层面和不同阶段的异质性,忽视各地情况的特殊性及不同的改革过程,忽视改革开放发展的事项、过程、结果的差异性;粗线条,大而化之,将复杂的改革开放过程简单化,将深层次的改革记述表面化;偏于事实的简单叙述和资料的罗列,忽视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与思考等。因此,新方志要更好地记述改革开放,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看改革、系统思维去研究改革、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记改革,并且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还要具有问题意识、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方志的文物志中通常被列为独立成章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新方志《文物志》中记述古建筑的概念、地位、篇目设计、写作特点和记述要求作一探讨,以求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正>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是指志书在编纂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志的基本原则是由方志性质决定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就决定了编纂新方志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重大成果资料记载是编纂志书内容的一种方式方法,是新编方志记述的突破口,也可以称之为不平衡式记述方式。首轮修志过多注意协调性、平衡性,而忽视了内容的完整性、重要性,从而造成史料记述中的缺失,不利于资治存史。重大成果资料记载正是从这一角度论述志书资料的取舍。  相似文献   

19.
人物是方志记述的重要内容,明代对方志编纂极为重视,对入志人物不仅有明确的原则要求,而且在有关修志的规定中更为具体详细,[万历]《杭州府志》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意义。本文通过对[万历]《杭州府志》人物记述的剖析,从体例、方法和文献价值几个方面,探讨了明代方志关于人物记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阐述了口碑或口述史资料在方志编纂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口述史资料在方志编纂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和问题,认为方志编纂借鉴口述史资料及其成果,重视口述资料的入志,对于拓展志书的资料来源,弥补资料缺憾,深化志书记述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应成为方志机构和编纂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