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唐代牡丹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牡丹的地理分布王双怀唐代是我国牡丹栽培的重要阶段。从有关牡丹的各种资料来看,唐人非常喜爱牡丹,牡丹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唐代前期,牡丹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某些州县。据《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文献记载,关内道的延州、丹州,河东道的汾州、并州·河北道...  相似文献   

2.
文天 《河洛春秋》2001,(4):35-38
古都洛阳的赏花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洛阳市顺应时代潮流,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牡丹入国花,适时举办“中国洛阳世界国花节”来代替牡丹花会,借这一重大文化举措,把洛阳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寿州窑是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其黄釉瓷器独步天下。由于社会、自然、工艺等各种原因使得寿州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本文正是从各个角度分析寿州窑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永红 《丝绸之路》2013,(18):63-64
从抽象的封建贞妇烈女图解到现实的贵族仕女描绘,反映了唐代新女性审美观的形成。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挣脱开来,开始展示自身的美。新的审美观导致了新的仕女画风出现。本文以解析仕女画风格为例,从唐代的世界地位、女性社会地位、审美习惯传承及上层社会审美好尚等方面来探讨唐代审美思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兵法形成新探王援朝唐代社会一向以开放性、融汇性著名,唐代不仅继承了前代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积极吸收外族、外域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面貌焕然一新,迥异于前代的文化。唐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影响,在人类智慧最高表现之一的兵法方...  相似文献   

6.
唐代张氏有一支是南阳张氏,从出土唐代墓志发现,这一支以南阳白水作为郡望。南阳白水郡望的形成既有地理因素的影响,也有人文因素的影响。白水是南阳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南阳重要的风景名胜。南阳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上,曾出过众多声名显赫的人物,甚至于到了唐代,他们仍然受到祭典。  相似文献   

7.
<正>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刘勇 《中原文物》2022,(5):83-91
广西桂林与河南洛阳是目前国内发现唐代佛教瘗龛数量最多的两个地区,通过两地瘗龛形态、内涵与历史的比较发现,桂林佛教瘗龛应是受到了洛阳龙门石窟的直接影响,并结合了本地文化传统而开凿的,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点。桂林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受到东都洛阳的直接影响,极可能是原籍中原地区、宦仕桂州的官员或被贬谪之人所为,透露出华南社会史、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片段。  相似文献   

9.
崔艳 《神州》2012,(14):187-187
龙门石窟造像在唐代时期就造就了它在历史上最辉煌,最光辉的一页,它的造像艺术语言的形成与佛教思想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融合以及美学原则的渗透密切相连,息息相关,折射并反映了唐朝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情趣。从造像风格的角度来看,逐步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造像模式。本篇文章以龙门石窟造像为载体,从唐代服饰、绘画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唐代的审美取向和情趣。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化灿烂辉煌,而妇女服饰作为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大放异彩,光辉夺目。唐代妇女服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开放,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众多服饰款式和多个社会阶层之中。而这种开放的着装风格与唐朝开明的政策,开放的风气,兼容并蓄的包容性等脱不开关系。本文试图总结唐代妇女服饰开放性的表现,并剖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莹 《收藏家》2016,(8):65-72
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纹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最晚不过唐代中晚期。《群芳谱》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牡丹兴盛,牡丹纹才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1983年,江苏常州出土了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牡丹纹瓷器。此时,陶瓷牡丹纹的装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系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体系。本文从唐代科举制度确立入手,研究分析了唐代随着科举考试在考生来源、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等诸多发展变化,由此带来的对唐代社会人才选拔、文化繁荣、教育发展,以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印尼华人族群文化适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秀容 《人文地理》1999,14(3):56-60
印尼为世界各国华人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来印尼政府实施一系列同化政策,华人族群适应环境,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原住民文化精髓,融合现代西方文化,形成华人族群新型文化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但由于印尼华人总是成为当地各种社会矛盾的牺牲品,使本来就存在的种族隔阂因此而加深,极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论文概要回顾了这方面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华人族群以本民族思维和行为准则在社会生产、医疗、体育、社团、宗教等方面积极主动为当地社会繁荣和进步作出的贡献;并指出,印尼华人族群能否以少数民族的资格,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印尼政府的政策、作用和有目的地正确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系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体系。本文从唐代科举制度确立入手,研究分析了唐代随着科举考试在考生来源、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等诸多发展变化,由此带来的对唐代社会人才选拔、文化繁荣、教育发展,以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灾害时期的出宫人行为是唐代政府的一项禳灾行为,是对西汉以来形成的出宫人行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天人感应的产物;在唐代更现实的原因则是灾害带来的沉重的经济压力;对其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对认识唐代宫女的地位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满族传统医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性,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在抢救和挖掘民族医药的热潮中,满族医药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我国医药业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唐代社会,来自于西域外邦的各种"胡食"作为其文化多元化的标志之一,影响着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为大唐文明添上了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一笔。本文将从几类唐代具有典型性"胡食"出发,浅谈"胡食"入境最终为唐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太平广记》所载的举子游丐资料为基本素材,探究唐代举子游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地位,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对唐代士子阶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夏艳平  裴宇 《中原文物》2023,(1):137-144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时所做出的选择有关。殉马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相对应,但无明显的性别指向性。至于该习俗的来源,可能是吐谷浑人在其旧俗的基础上受到吐蕃整马殉葬习俗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蒙元时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期,其瓷器生产受到了伊斯兰文化、草原文化、汉地文化和藏地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蒙元时期开始,出现了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官府机构。从蒙元生产制度和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结合考古资料,对蒙元瓷器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