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英 《攀登》2007,26(4):174-176
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显露出我国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因素是实现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知识教育,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研究,克服母语文化在外语教育中产生的负迁移,使西方文化思想介绍与母语文化传播兼容并蓄,使母语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长沙市主要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指出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旅游业内涵发展及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需要。提出了长沙市"创新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创新文化"旅游是指挖掘旅游资源中的"创新文化"元素,整合后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创新为主题的一种旅游方式。长沙市拥有丰富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合进行"创新文化"旅游开发。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的意义(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的需要如果把"选秀之都"、"娱乐之都"做为长沙市城市名片设计中的主要形象定位,会使得长沙市的形象显得肤浅而浮躁。城市名片设计中,应该有文化内涵,有特色。长沙市名片  相似文献   

3.
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国族"与"国族文化"的"新思考"。所谓"国族",指的是进入同一国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国族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陈浩天 《攀登》2014,33(5):108-112
我国公共文化之间的区域"鸿沟"和城乡间"二元结构"的存在,致使文化下乡的强农逻辑贯穿于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的文化传播进程中。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传播的强农逻辑表现出文化传播与农户需求的三重张力,即文化政策的推行与农户需求的脱节,传播媒介的嵌入与文化政策执行的异化,村落共同体的解构与城镇化的冲击。对于传播媒介的服务路向而言,有必要理清"三农"信息与政府服务传播的互动关系,依照农民的职业分化进行传播内容的更新,逐渐拓展多元媒介的宣传渠道,凸显"文化下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华侨文学""华人文学""华族文学"三个阶段,梳理了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文化认同进行分析,并从中透视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的嬗变。菲律宾华人的称谓经历了从"华侨"、"华人"到"华族"的历史演变,这是菲律宾华人从移民群体向定居群体转化的结果,也是其客观社会身份和主观认同变化的结果。20世纪以来,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嬗变过程,由"地域乡愁"转到"文化中国",直至"文化融合"。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仍然处于演变与形塑的过程中,其文化认同的后续嬗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高超 《神州》2013,(8):14-14,16
人因梦想而伟大。一个民族因梦想而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际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在国际文化贸易"热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文化创新能力的高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关键就是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尹业初 《沧桑》2008,(5):106-107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而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反思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谢灵  李晓明 《黑龙江史志》2013,(11):260+26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军事教育,必须强化文化软实力的育人功能,明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认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策,着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以适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坐落于太湖畔,风景优美,有"太湖明珠"之称。无锡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在当前"文化旅游"理念兴起的风潮下,我认为无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并成为其特色,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一、什么是文化旅游我们把文化旅游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旅游对象,强调"感知"、"体验"的旅游过程。相比普通的观光旅游,它提升了旅游效率,以获得文化知识或文化体验为主,是比较高级的旅游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文回顾和评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从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文化经济研究方面的知识积累来看,拥有独特"空间"视角的地理学,尚有很多议题未予涉足,特别是在中国,地理学家对文化经济的知识建构和政策影响,相对较小。西方地理学界最近出现"文化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说法,反映了地理学界对于文化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推进和深化"文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学家应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项目"和"项目网络"的独特生产方式,在充分发挥地理学"空间转向"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望建立新的分支学科"项目网络地理学"。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文化间的权利关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其中三种代表性文化翻译策略包括韦努蒂提出的"抵抗式翻译"、巴西的"食人主义"以及霍米·巴巴"杂合"与"第三空间"的文化翻译思想,这三种文化翻译策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交流提供了不同的考虑视角。综合地对比研究这三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翻译策略,结合中国文化英译的实际情况,探寻其对中国文化英译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主题酒店是一种独具文化特色的酒店,以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其设计中更要注重文化要素的展示。本文首先对"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其次从外观建筑文化和内饰装修文化两个方面以各种不同风格主题酒店为案例,通过分析他们对"文化元素"的运用,而展示着自身独特的艺术性,从而吸引着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获得最终的经济效益。最后明确"文化性"在主题酒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拓性、包容性,先于其他民族参与了海外交流。许多优秀"客商"的企业文化正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客商"企业中传承客家文化,既有利于我国企业文化本土化,提高文化凝聚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使客家文化扎根于经济体系中,有利于客家文化繁荣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恶搞"是当下社会论争的热门话题。"恶搞"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执一词,各陈其利弊。要正确对待"恶搞"文化,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恶搞"文化,要正确认识"恶搞"文化就必须究本溯源,探究"恶搞"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而古希腊旧喜剧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具有"恶搞"性质的艺术形式,同时它又具有超越现代恶搞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屯堡"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存,"屯堡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富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文化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东周西戎文化"马家塬类型"主要分布于陇山西侧地区,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以偏洞室墓为特征,随葬品以北方系青铜器为主,其文化面貌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分布于河西走廊东端的沙井文化"三角城类型"具有极强相似性。东周西戎文化"马家塬类型"应来源于沙井文化"三角城类型"。  相似文献   

18.
李波  龚振中 《神州》2021,(1):9-11
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和"文化.资源的稀缺是家庭"和"文化产生的根源,而古代赋役制度是家庭"和"文化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田租"、"户调"、"徭役"三个有代表性的古代赋役制度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许嘉璐 《神州》2011,(30):6-11
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