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阳 《世界历史》2012,(3):107-112
城堡是西欧中世纪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引起了国外史家对它的关注,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国内却很少有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这与城堡在西欧中世纪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极不相称。本文拟对国外史学家在英国中世纪城堡研究中的传统范式与发展趋向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意在使国内同仁初步了解国外中世纪城堡研究的来龙去脉,引起国内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的学术热情。笔者才疏学浅,难免挂一漏万,只是抛砖引玉,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2.
从什么角度观察历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骑士制度存在于西欧中世纪社会,它可作为我们观察历史问题的一个基点和角度,从而发现或重视一些问题,并关注西欧中世纪社会现象中的军事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与我国古代历史现象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敏兰 《史学月刊》2002,5(2):123-128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封建”的现象,并力图用新的概念来代替“封建社会”,用新的理论体系描述从秦到晚清的历史。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预料,关于封建社会的认识必将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吕东亮 《沧桑》2014,(3):18-20
在广州出土的东汉坞堡与明清赣南客家围屋在外形上惊人的相似,由此许多学者都将坞堡看成明清客家围屋的祖源。东汉六朝坞堡和明清客家围屋这两种跨越千年的历史建筑,除了在形式上相似,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相似。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以及家庭组织性质、整体功能和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谈封建社会都光从欧洲谈起,并且一般谈欧洲封建社会的,又都把西欧作为典型;而西欧封建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剥削形式,就是庄园制度了。庄园制度既是封建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剥削形式,为要彻底明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我们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制度的产生问题,应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大迁徙后日耳曼人的庇护制度,是中世纪庄园制度产生的唯一原因(注一),也有人追溯到罗马的隶农制(注二);前者没有全面看问题,后者作为在奴隶社会所孕育的因素看,是可以的。现在分为下列几点来说明这个问题:一、罗马因素  相似文献   

7.
沈琦 《史学月刊》2020,(1):88-96
徐浩著《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一书,旨在探讨中世纪中期开始西欧如何和为何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该书将社会转型问题从资本主义的起源转换为市场经济的兴起,在理论上充分吸收了经济学的历史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社会史的商业化理论,着眼于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中一系列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的重要专题,探讨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存在和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商业诸问题以及工业诸问题。该书的研究特色体现为对中世纪西欧作长时段的考察,关注普通民众的命运,研究方法上注重比较,主张对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作多视角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国内外史学界近年来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此谈点不同看法,就教于各位读者。 一 庞卓恒同志在《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发表的《西欧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短的根本原因》一文中首次提出“农业劳动者说”,认为“农业劳动者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封建社会的面貌和它的历史命运”。指出在中世纪时期,西欧各国的农业劳动生  相似文献   

9.
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它的存在,西欧中世纪社会具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颖 《神州》2012,(17):197-197
骑士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武装力量。而骑士制度是怎样产生的,本文主要分日耳曼的亲兵制和尚武传统、欧洲混乱的社会现实、基督教的洗礼、骑士装备的优越性四个方面来探求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莹 《史学月刊》2015,(4):85-91
中世纪西欧领主附庸关系是构成西欧封建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与采邑制一起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内涵。领主附庸关系是指以"采邑"为纽带结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附庸与领主之间不仅有身份差距,他们的关系还包含一定的契约因素。中世纪晚期,领主附庸关系的根基与内容都在发生变化,附庸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独立性增强,对领主的人身依附性减弱,甚至逐渐退化为一种象征意义,他们之间的身份等级基调褪色,契约精神强化,双方由领主与附庸的身份关系逐步向平等的契约关系发展,英格兰随之迈进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史学界中,有人根本无视西欧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把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西欧封建早期有关问题的论断,看做是他们对世界各国相应历史阶段的共有现象和一般规律的指示,造成了世界中世纪史学研究理论上的混乱。因此,探讨这一时期西欧历史发展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我们完整地、系统地领会经典著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揭示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封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建主义”本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对于“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封建地主制”(或称“地主经济封建制”)是指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既区别于中国战国以前的封建领主制(或把战国以前定性为奴隶制) ,也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与对战国秦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战国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把它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看,它显得很有特色,似乎与众不同。对这段历史如何认识,如何定性,颇费历史学家踌躇。早在2 0世纪2 0—3 0年代,就有人称之为“中国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欧财产权发展的历史,一些教科书认为,中世纪的思想和话语与近代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断裂谷,千年中世纪几近空白。直到启蒙运动,西方学者才提出近代财产权利思想和话语体系。事实上,西欧财产观念形成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倘若就观念的承袭性而言,它渊源于日耳曼传统与习惯,同时滥觞于古典文明与基督教,是上述三元素的混合物。中世纪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主体权利概念以及该观念与西欧财产观的逻辑关系的分析,不仅显示了西欧历史的连续性,而且显示了思想和话语积淀的巨大的社会历史价值。财产权利的讨论还衍生了"穷人的权利""少数人的权利"和臣民抵抗权等话题,表明中世纪财产权利观念并非单向和僵硬地强调物主的权益,其内涵与影响相当丰富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圣经》与西欧史学徐波西欧文化有两个历史传统:一个是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另一个是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支柱,对西欧观念形态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拟就《圣经》对西欧史学的影响作一简要论述,以求引玉之效。一探索《圣经》对西欧...  相似文献   

17.
刘林海 《世界历史》2012,(5):93-102,160
"中世纪"是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在17世纪后期正式确立,是古代、中世纪、现代历史三分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语境中,"中世纪"的含义不断变化,由最初的欧洲的局部历史现象变成欧洲的一般历史时代,进而等同于封建社会,最后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但是,"中世纪"等概念在历史学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大弊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质疑、批判乃至解构,并尝试新的历史分期法。中国史学界也逐渐校正了机械化的苏联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大改变。但这些变化也带来一些问题,对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学科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Subjective Rights一词文本起源、内涵、演变等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认为它是中世纪的有限的权利,作为人的主体的权利,也是中世纪西欧法律和法律结构向近代变化的重要标志:自然法向自然权利的转变,客观的法为重心向个体权利为重心的转变。为表述该概念中昭示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在西欧中世纪法律政治建构中的重要性,故译为“主体权利”。主体权利起源于12世纪,从此西欧存在两种法系,即源于上帝的“神法”或人之本性的“自然法”与“人法”、“实定法”并立。两种法系存在距离,但前者总是作为后者的内在原则出现,并对后者的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主体权利观念是西方文明之魂,是现代权利和权利思想的母体。是解读西方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修道院在中世纪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个被称为"上帝之城"的地方随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它的兴起、繁盛和边缘化的过程,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及经济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读王亚平先生《修道院的变迁》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其他学者著作,尝试理清有关中世纪修道院与教会的关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中世纪中国和西欧不同的财产继承形式对家庭结构、婚姻状况、迁移流动等基本人口行为所产生的作用,从而对中西人口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财产继承与人口的关系角度来剖析中国和西欧近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差异。一、简单说明中世纪的概念实际是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