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的建筑风格受辽和北宋的影响较大。在金初主要受辽的影响。迁都之后,中原的影响逐渐占了上风。尽管金的建筑风格与辽和北宋接近,但是仔细考究,金代建筑(主要指宫殿庙宇类)还是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的。  相似文献   

2.
金代书院考     
金中后期,在辽、北宋书院发展基础上,受南宋书院影响,金修复和新建了一些书院。本文经考证得出金有书院11所,其中新建书院6所、修复和延续前朝书院5所。这些书院集中分布在中原地区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是汉人地区的办学行为。从办学途径看,均为民办书院,其建筑与当地的传统民居相结合,呈现出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格。同时概因私家积书之多而建书院,故金代书院藏书亦应不少。修复和新建书院,是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对后世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书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太原现存的金代木构建筑——清源文庙大成殿与不二寺三圣殿入手,以梁架结构、铺作用材等方面找出属于太原金代建筑的风格及分期节点。经比对分析可知,太原地区金代木构建筑属北方建筑风格,分期节点应在金泰和中期。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西平遥冀郭村的慈相寺现存9座建筑,是一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本文逐一介绍分析了慈相寺内各座建筑的结构及特点,认为其平面布局为宋代以后寺院的前殿后塔式,虽经历代修葺和重建,主体建筑仍保留了金代木构建筑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地区是发现金代墓葬较多的地区之一。其墓葬大致可分为圆形土坑墓、砖雕墓、壁画墓等几类。其中圆形土坑墓发现最少,仅见于晋北地区。砖雕墓发现的数量较多,形式各异,以往专家们己对该类型的墓葬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壁画墓也发现很多,是全国发现该类墓葬最多的省份,墓葬主要集中在汾河两岸,越往晋南越密集。壁画墓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以往的研究甚少。本文拟就山西地区现已发表的金代壁画墓作一初步研究,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并希望通过对此类墓葬的研究,使大家更为全面地了解山西地区的金代墓葬。  相似文献   

6.
略论金代山西文人与地域文学的发展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金太祖到海陵王迁都之前(1115-1153),是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复苏期。二是海陵王迁都之后到章宗朝(1153-1209),是金代山西文学的发展期。三是从卫绍王到金亡(1209-1234),是金代山西文学的繁荣期。金代山西地域文学在金末迎来鼎盛局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原文化重心的北移;二是"壬辰北渡"时期山西士人的回归;三是金末山西文人的忠国意识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固安王龙村经幢一直以来被误定为金代文物,本文认为,金代没有将年号与"皇帝"组合称呼的,而辽代皇帝、皇后多加尊号,"神赞天辅皇帝"为辽圣宗尊号,"齐天彰德皇后"为圣宗皇后萧氏尊号,因此此经幢应修造于辽圣宗后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城四家子古城出土的金代文字刻砖,印证了城四家子古城为金代新泰州,即辽代长春州.同时也印证了金朝时实行的"入粮鬻官"制官制.本文还分析了辽代长春州的建置背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全国文物较多的重点省份之一。其中古代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为突出,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山西佛教寺院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佛寺建筑历史跨度大,全国之最多,形制、结构、种类齐全,是研究古代建筑及佛教文化重要的实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龙文化研究中,金代的龙纹形象一直包含在宋代龙纹的研究范畴中,宋代又是中国龙形象的定型时期,近年来连续发现的金代铜坐龙,对于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唐、宋、辽、金代出土的坐龙的形态特征、出土地点、时代背景作以对比研究,得出金代铜坐龙是渊源于辽代的坐龙、受宋代坐龙影响的、包含了女真族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龙的形象,并探索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及具有守护功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浅议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意义。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对建筑艺术而言,装饰的现象有着复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建筑装饰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情上的震撼力,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这装饰的存在,它们揭示了建筑的风格和类型特征及对人们的化环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建筑装饰的意义是复的、深沉的,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本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西李门二仙庙位于山西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庙内现存的正殿及月台为金代建筑,其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有两幅线刻图,东侧的一幅内容是着汉人服饰的器乐队列表演,南侧的一幅内容是胡人军中舞蹈,图像清晰,内容较为完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金代音乐文物。其中东侧线刻图原有"宋人队戏图""杂剧图"等定名,经多角度考证,认为应定名为"金代宫廷队舞图",与西侧"金人巾舞图"一样,是金代宫廷宴乐表演的场景再现。  相似文献   

13.
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贵族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王朝,公元918年定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为皇都(上京)、公元947年定国号为辽。从10世纪末到11世纪末的百余年间,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筑活动,但至今所留下来的辽代遗构为数不多,山西除西京(今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已毁无存外,保留至今的有上华严寺大  相似文献   

14.
斜拱溯源     
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状况不同,因而古建筑形式既具有统一的风格,又表现得丰富多彩。公元十世纪中期,在中国北部辽代木构建筑的斗拱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构件——斜拱,斜拱出现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是如何产生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又是如何发展的?本文试作一粗略的探讨。辽是中国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唐初,契丹族还处在奴隶制阶段。从辽代许多墓葬采用圆形和八角形看来,早期住居的应是简单的“穹庐”(毡包)①。公元916年契丹族建立辽朝,统治了山西、河北北部,在文化上受到唐代的深刻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6,(9)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自治乡古城村北部。2013~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址内一处高于地表的建筑台基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该建筑台基为夯土结构,具有坚实的地下基础和台明,沿用时间较长,台基之上和周边建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相关设施,且营建时间有早有晚。这些建筑曾有过多次局部改建、损毁,并在遭废弃一段时间后于原址之上进行重建的经历。从建筑基址结构及出土器物来看,该城址应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  相似文献   

16.
孔雀蓝釉在中国唐代已能够自己生产,并使用于建筑之上;孔雀蓝釉器物在中国出现于宋代,金代中期即12世纪晚期开始连续生产,目前发现山西地区是主要产地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到后来山西出现的法花釉,它与中亚、西亚的孔雀蓝釉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与道教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在山西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是研究道教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在山西,道教建筑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道教建筑全国之最较多,道教诸神的信仰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河北省现存辽代古塔,对辽代古塔的建筑文化起源、建筑特点、建筑艺术形式与类型以及建筑用材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北方辽代古塔建筑艺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金代陶瓷,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它是在已取得很高成就的五代与辽、宋陶瓷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自己的时代特点的,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金灭辽后,即据有辽代的各个窑场,如辽宁辽阳江官屯窑、抚顺大官屯窑等,都归金朝所有。可以说金代的陶瓷,实际上是包括了中国北部的所有窑场,形成了北中国陶瓷世界的局面。金(1115-1234年),是我国少数民族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和北方灭辽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金代陶瓷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迁燕以前属前期,迁燕以后为后期。前期陶瓷继承了辽瓷系统,产品绝大部分是日用粗瓷,主要有白瓷、黑瓷和酱釉瓷等。除了少数白釉黑花瓷器,绝大部分没有花纹装饰;器形不规整,朴拙,胎骨厚重而色杂,烧结程度不高。金后期是指  相似文献   

20.
古代建筑,据全国今天的发现,要以山西地区为最多,所以山西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由于年久失修而残破,因此,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每年负担的古建的修整任务是比较繁重的:在省文管会成立的第二年——一九五三年,落架重修了宋建晋祠鱼沼飞梁、金建的朔县崇福寺观音殿、五台山佛光寺文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