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辽宁省先后发现了几批与明代奴儿干地区历史有关的文物。其中主要有:1972年辽阳市鹅房屯出土的明"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1975年鞍山市千山倪家台发掘的明"辽东都指挥愈事"、"昭勇将军"崔源,其子"辽东都指挥使"、"龙虎将军"崔胜及其以下数代人和妻属的墓志铭。这些发现,为我们研究明代中国东北边疆特别是奴儿干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明代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在历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两次参与陕北地区明长城的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陕北地区明代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只有通过对长城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更好的保护长城。在分析陕北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同时,结合国内外长城遗址环境整治方面的成功案例,针对陕北地区明代长城提出一些具体的环境整治方面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7年,陕北地区发现特大型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景观带。其不仅在地质学上有重要地位,在历史文化方面也有较大意义。由于陕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特别是长期为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军事对峙前沿的独特背景,使这一地区的丹霞文化与南方地区大有不同。以府谷莲花辿地区为代表的陕北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三大特点,为宋、明等王朝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布防与作战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形成极具军事色彩的陕北丹霞文化。  相似文献   

4.
明代宁夏屯垦区的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宁夏屯垦区的水利建设吕卓民明代的宁夏平原地区,地处西北边徼。明政府在此不设州县,而是设置军事卫所进行管理。数万名守边军队和编入军籍的当地居民在此从事屯垦活动,从而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在屯垦的形式下得以持续发展。由于宁夏平原为深居西北大陆的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5.
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潮灾害是古往今来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明代我国东南地区是海潮灾害频发的地区。海潮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多发生在阳历的6月至11月间;和一般的水灾相比,海潮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狂暴性的特点,因而更容易造成大的危害。明代海潮灾害不仅吞噬大量生灵。还淹没农田。冲毁房舍。毁坏盐场。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明代对海潮灾害的救治和防范措施有赈灾、蠲免和加固海塘以及佥补灶丁等。  相似文献   

6.
赵丹 《中国地方志》2023,(3):94-106
记述灾害的明清江西方志种类多,包括通志、府州志、县志等。方志数量清代较明代增多;方志篇目一般附于其他门类下或独设门类,趋于稳定;记述时间范围不统一,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灾害条目增多,蕴含的灾害要素丰富;灾害种类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等;记述灾害的格式主要有6种。此外,明清江西方志在“水利”“恤政”“蠲免”“仓储”“赋税”“户口”“宦绩”“名臣”“义民”“孝友”“方技”“艺文”等类目下也记述与灾害有关的信息。明清江西方志记述灾害,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考据学是在明中叶"黜虚崇实"思潮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或间接启迪和影响了清初及乾嘉考据学的发展。清代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明中叶以来求实学风和考据学成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明代考据学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他们强调"博学"、"博证",但多不炫奇。尤其是清初几位大师无不把"求实"与"经世致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与明代考据学的根本区别。乾嘉考据学则与明代考据学有着较多的相同点,但在治学的范围、方法及研究的广度、深度上大大超过了前代。  相似文献   

8.
刘晓静 《文献》2005,(3):281-287
一 清代小曲在某些地区又称时调、小曲子、小唱等,它是由明代时兴小曲发展而来的民间流行歌曲.明代中叶后,时兴小曲已经流行南北各地,以其真纯、泼辣的内容和不拘一格的音乐形式猛烈地冲击着正统文坛,被明代文人称作"我明一绝"(明卓人月语).清代小曲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瑶族元明时期从湖南迁入,明代广西已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恭城、富川等瑶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0.
葛钢 《沧桑》2009,(6):10-11
明隆庆和议前在大同地区曾设过两次马市,时间不长,即起战争。隆庆四年(1570)汉蒙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主要内容:1.封贡;2。互市;3.交换;4.宣谕。隆庆和议的达成结束了明与元蒙的战争,给明代北部带来了相对安宁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发展了生产,促进了汉蒙两民族的商贸与友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景德镇地区明代仿龙泉窑瓷器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官窑仿龙泉窑器,以及景德镇地区明代民窑仿烧的龙泉窑器。研究表明,明初景德镇地区受浙江龙泉窑的影响,仿烧技术已达较高水平。随着明代官窑仿烧技术的完善,以及景德镇地区仿龙泉窑的成功,龙泉青瓷的地位逐渐被景德镇窑所替代。  相似文献   

12.
四川蒲江县河沙寺大雄宝殿《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四川地区明代有明确纪年,并每参存有题记的明代中期佛教艺术遗存。壁画主要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另有二十四诸天,并混有天官等儒教形象,是研究明代早期四川地区宗教在蜀献王时期仍受方孝孺"正学"影响的见证。壁画运用工笔重彩、线条勾勒流畅柔和、造型生动传神和与明代同时期的蓬溪宝梵寺、新津观音寺等壁画的工细金碧、沥粉贴金的风格迥异,相比同邛崃盘陀寺、新繁龙藏寺、广汉龙居寺壁画风格相近又有区别,为明蜀王四川地区不同艺术风格的壁画提供了又一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治所迁徙与城址选择,既有联系亦有区别。雍正年间所设之靖边县,依托于明代从军事防御角度陆续择址修筑的五座城堡。明代嘉靖以后镇靖堡军事价值的提升,无法动摇靖边营的区域核心地位;设县时确定治所,因未找到直接文献,故原因难以揣度。同治时治所迁移,与各城堡人口及基础设施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宁条梁地处边外,不可能成为备选。"1942年迁治张家畔"的说法,掩盖了此间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外围政治角力过程所导致的一县二治局面。陕北沿边地区的治所变动可以影响所驻城堡的历史兴衰趋向,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边疆内地化的演进格局,与城堡本身在明代的选址过程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唐以来,广西开始实行屯田。明建立以后,统治者坚持“农为国本”的思想,十分重视农业,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垦、发展农业的措施。明代在总结历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屯田。明代广西屯田主要有三种形式:军屯、民屯、商屯。与其他地区相比,广西的屯田有其自身的特点。此外,明政府在广西继续实行屯田,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对广西的...  相似文献   

15.
孔祥龙 《神州》2013,(24):249-250
明代广东书院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形成了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四个发展程度不同的书院分布区,其地域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治、学术和民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弓鞋是明代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裹、保护和装饰功用。江苏泰州地区明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服饰,其中刘湘夫妇墓、刘鉴家族墓、森森庄明墓、海光南村明墓和春兰路明墓都有弓鞋出土,保存相对完整。这批弓鞋从样式、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展示了明代弓鞋之美和高超的制鞋技艺,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审美倾向和流行风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5°N~38·5°N间呈东宽西窄的横楔形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天主教堂分布的相对集中区,其中又以西部靖边、怀远(今横山)和定边三县为天主教势力集中的重心所在。县域内天主教堂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简要说明清末民初天主教在陕北地区的传播过程并初步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清代陕西地方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马铃薯引种陕西的主要路径大致有三:从东南沿海地区引入秦岭北麓山地;从川鄂地区引进陕南;从内蒙等地引种至陕北。受人口激增和马铃薯优良遗传特性等要素影响,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传播范围相当广泛,在关中、陕南和陕北的高山冷凉地区及陕北沙地都有分布。在秦岭山区,马铃薯传播范围最广、社会接纳程度最高,逐渐从杂粮发展成为山民的主食之一,其它功能亦得到有效开发;在关中边缘山区,马铃薯也常常被用作备荒之重要杂粮,在平原地区则是利用"隙地"开始作为菜蔬和杂粮有所种植;在陕北,种植日广,除了济荒之外,其蔬菜之用亦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受传统的饮食结构、马铃薯自身缺陷等因素的制约,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种植区域以冷凉地区为主,但自清末而始,其种植范围迅速扩大,呈现出高下俱种之态势。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北京鼎建,北京成为国家首都,南京作为陪都,这是明朝国家治理的一次重大决策,也是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传承与调整。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秦汉大一统王朝奠都长安,自隋至唐末,长安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322年;继元朝之后,自明永乐至清末,北京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490年。全国大一统格局是中国历史区别于西方历史的主要特征。中国都城独树一帜,在全球凸显了不同于其他文明的中华文明。本文以"内"与"外"为观察点,考察明永乐帝鼎建北京,及其如何谋划南北大一统对全国实行有效治理,又如何以北京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交汇点,重构丝路辉煌。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整体明史和全球视野下中外关系史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爱雪     
正毛泽东爱雪是有名的,简直达到了迷恋的程度。1918年底,毛泽东在天津大沽口第一次见到北国冰雪,让他赞叹不已。1944年冬天,在陕北的一个深夜,毛泽东已经睡下,警卫员进来报告说:"下雪了"。毛泽东一听兴奋地从炕上跳下来,披着一件大衣,就朝外面跑。他看到大雪纷飞,高兴地哈哈大笑,并连连说:"陕北老百姓好了,又有饭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