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布人考略     
在罗布淖尔、台特玛湖以西至尉犁东河滩一带有两条河流过境:其一为塔里木河,尾间为台特玛湖;其二为孔雀河,尾间为罗布淖尔。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两条河流形成了冲积洪积的河漫滩平原。密布的沙丘垅岗之间,分布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泊,被叫作库勒、海子或湖泊,其中较著名的有喀喇库勒、喀喇和卓、洛普洛克湖等湖泊群。罗布人即生活在喀喇库勒、喀喇和卓这两大海子群中间。这一带明清时期叫小罗布淖尔,原属渠犁、山国(一作墨山国)。  相似文献   

2.
在罗布淖尔地区世代聚居的罗布人是新疆独有的古老部族之一。由于所居住的环境相对封闭,各家各户又住得较为分散,所以罗布人保持着许多古朴的生活习俗。这个秋季,我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就领略了一番古老的罗布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3.
罗布人     
罗布人,也叫罗布淖尔人。据考,为古楼兰人后裔。曾以渔猎为主要生计,乘用以整株胡杨树掏空制成的独木舟——卡盆,活跃在罗布泊一带和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一千多年前,战乱和风沙吞噬了肥沃的罗布泊绿洲,罗布泊也逐渐萎缩,著名的楼兰古城长眠在黄沙瀚海之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徐纯 《丝绸之路》2013,(9):37-46
有海就有以海为生的渔民。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也有"海",那是由塔里木水系尾闾及河流漫溢出的湖泊群,比真正的大海小太多太多,于是就被称为"海子"。在遥远的过去,海子间也就生活着以渔猎为生的土著渔民——罗布人。在塔里木盆地诸多土著人中,罗布人无疑是最独特的一支。罗布人的命运兴衰、生存方式的改变,更是见证了塔里木河水系,以及尾  相似文献   

5.
渔猎是罗布人最为古老的,而且区别于其它地区维吾尔人的一种传统经济生活方式。本文主要讨论了罗布人、罗布人中渔猎的产生、并它对罗布人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布淖尔地区泛指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库鲁姆沙漠之间的夹缝地带,包括小罗布淖尔(今尉犁县治)至卡克里克(今若羌县治)绵延400余公里的辽阔地域。它的开发是左宗棠平定浩罕匪首阿古柏侵略势力之后开始的。 光绪五(1878)年,左宗棠派遣长沙黄长周驻喀喇沙尔主办善后事宜。黄长周即向左宗崇提出小罗布淖尔屯田,安置流散群众的建议。左宗崇批复道:“罗布淖尔……环  相似文献   

7.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5,(3):11
加拿大温哥华活在套子里的人加拿大温哥华34岁的IT男罗布疯狂地迷恋上了动漫《我的小马驹》的主人公小马驹,他每周都要看《我的小马驹》,房间里放满了各种小马造型的玩偶,并自豪地称自己为“小马迷”。他有个癖好,就是穿上小马人偶套装生活。罗布成为“小马迷”已经2年,许多人无法理解他,前女友也要他放弃这一爱好,但罗布不愿意。他说,通过小马他认识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打开中国地图细看,从东北地区东部起,沿华北到西南划一条线,线以东是我国的东部广大区域,这广阔的地域分布着数不清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在长着芦苇和香蒲高杆水生植物的苇塘里,生活着小(辟鸟)(虒鸟)、黑水鸡和黄苇(升鸟),它们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和平共处,被叫做苇塘里的"三邻居"。小(辟鸟)(虒鸟)是(辟鸟)(虒鸟)目(辟鸟)(虒鸟)科小型游禽,体长25~32厘米,它身体短圆,全身褐色,乍看起来像只小野鸭子,仔细看和野鸭子又不一样:小(辟鸟)(虒鸟)嘴是尖的,没有尾巴,趾间只有能各自分开的瓣蹼,羽毛细密、柔软保温。小(辟鸟)(虒鸟)是游泳、潜水能手,能潜水捉鱼和逃避敌害,还能全身没在水中,只将眼睛和鼻子露出水面观察险情,情急之下能背着雏鸟逃跑或用翅膀夹着雏鸟潜水逃跑。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及周边荒原是世界上最荒凉、最干旱地区之一。当罗布泊无法提供生存资源的时候,罗布人不断地向塔里木盆地的其他地方寻找着新的"阿布旦",于是在新疆的和田、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和哈密的五堡(喀拉墩)就有了零散居住的罗布人后裔。塔里木河下游的绿洲上,一群罗布人后裔在采摘棉花。现在有不少罗布人后裔生活在那里,由于环境的变化,他们早已经不再像祖先那样靠渔猎为生,而是由渔到牧、由牧到农,现在已经完全从事农耕生产,植棉种粮。  相似文献   

11.
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历史上,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烤鱼吃是罗布人饮食的一种主要方式。他们把捕到的鱼刮去鱼鳞,割成两半,用红柳枝穿好,用火烤熟,然后撒上蒲黄吃。味道十分鲜美。除了吃鱼,他们有时嚼白嫩的芦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穿的衣服一般用罗布麻做成。罗布人就这样在沙漠深处,过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3.
罗布泊     
在卫星影像图中,罗布泊的形状酷似一只巨大的人耳。科学家们通过解读这个"大耳朵"发现,它实际上是罗布泊这个曾经的湖泊逐渐干涸过程的"记录者"。当干涸的罗布泊无法再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生存资源,他们不得不离开。部分罗布人迁移到了绿洲地带,不同的环境让他们选择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劳动方式生活。罗布泊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吸引了全世界的探险者,即使面临着难以预料的艰险,他们也要深入其中。中国学者陈宗器曾于19世纪30年代进入罗布泊考察,结果就遇到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罗布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引用史料、考古和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对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历史时期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魏晋以前 ,生产水平有限 ,绿洲农业灌溉主要依赖自然河道 ,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河湖水量充沛 ;魏晋以后至元代 ,属游牧民族活动区域 ,生产方式简单 ,对环境影响小 ,河湖水量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呈不断减少的态势 ;清初至道光年以前 ,当地罗布人以原始的渔猎生活为主 ,河湖水量充沛 ;清道光年以后 ,大规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活动 ,导致河湖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的长河中 ,新疆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近年来 ,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 ,成为许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许多旅游者对此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着对“生命禁区”罗布泊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地质工作者先后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钾盐和淡水 ,罗布泊再次让世人注目。与此同时 ,曾经生活在罗布泊 ,有着许多神秘色彩的罗布人 ,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罗布人的历史、习俗、民歌等 ,成为许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罗布人 ,也叫罗布泊人。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 ,可倒拔红柳树 ,声音可传到三天路程远的地方。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赵疆囡 《丝绸之路》2011,(16):28-31
刀郎人与罗布人都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北缘,以渔猎为生,居住在远离人烟的沙漠边缘,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其来源问题争论不休。本文通过搜集中外史籍中对刀郎人和罗布人的相关记载,试分析其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 ,位居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西高东低 ,四周高山雪峰耸立 ,虽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之意 )横亘其间 ,却有着丰富的冰雪融水 ,诸流汇集 ,一些小的河流湮没于黄沙 ,较大河流汇入塔里木河 ,最后归宿于盆地东部的罗布淖尔 ,川流泛滥而成泽国。古代罗布淖尔水体面积广大 ,到了近代 ,据考察 ,罗布淖尔水体面积 1 93 1年为 1 90 0平方千米 ,1 94 2年为 2 875平方千米 ,而且实测图上标明水质良好 ,为可饮用的淡水。依靠着这生命之水 ,在塔里木河下游、和田河下游、叶尔羌…  相似文献   

18.
罗布人印象     
在新疆的维吾人中,有一支原生活在罗布地区、操土著罗布方言、以狩猎为生的人群,被称为"罗布人"。新疆塔克拉玛干东北部曾有一只神秘的"大耳朵"(湖的外形),它是新疆境内最大的湖泊,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传说中的楼兰美女几千年前曾漫步湖畔,顾影自怜,并与水边野骆驼相伴。  相似文献   

19.
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罗布人服饰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另一方面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游牧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着装习俗。透过罗布人服饰文化的表象,可以窥见罗布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适应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人文特征和历史文化等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20.
小岞位于惠东(惠安县东部),为"惠安女"居所。当地的生计方式——"讨海吃"以及聚落形态——"讲风水"体现在海洋、山地、洼地等对比之上;小岞人也通过"拜神明""敬祖先"来实现自我认同。小岞人生活在一个整合了人-人、人-物、人-神等人文关系的体系之中,"惠安女"不是例外。从小岞人和他们的祖先营造及再营造的人文关系体系中,可以看到,被人们视作"缺乏历史动力"的民间文化,自身有着强大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的存在,比标签化的"惠东形象",更应引起政治经济实践者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也将更有助于更新文化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