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顾迈男 《百年潮》2010,(12):33-39
丁肇中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我与丁肇中教授相识,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时常想起他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那段著名演讲:“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  相似文献   

2.
创新 《世界》2004,(10):16-17
刘东生院士不仅为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摘取了被人们誉为“环境科学诺贝尔奖”——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的桂冠,还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3.
《世界》2003,(11):9-9
2003年度诺贝尔奖10月份揭晓:文学奖得主为南非作家约·马·库切。伊朗女律师伊巴迪获得和平奖。医学奖由美国人保·劳特希尔和英国人彼·曼斯菲尔德共同获得,物理学奖则由具俄美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阿希里科索夫、俄罗斯人维·金茨堡和英美双重国籍者安·莱格特三人分享,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彼·阿格雷和罗·麦金农,获得本年度经济奖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克·格兰杰和罗·恩格尔。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2015,(1)
<正>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熟悉这些科学家经历的人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因为这23位科学家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叶企孙,中国科学界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诺贝尔奖牌不但价值连城,而且非常有收藏和纪念意义,对于许多科学家来说,诺贝尔奖是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可是,就是这样珍贵奖项的奖牌,竟然还有人把它用王水(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的液体)溶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做实验还是恶作剧?1940年4月,德军占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此时,在玻尔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正紧张地盯着两枚诺贝尔奖牌讨  相似文献   

6.
邵一江 《百年潮》2008,(4):39-4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进入合肥联合大学读书,就听说了时任校长的杨承宗教授,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伊莱娜·居里夫人的高足,由钱三强先生专门从法国请回来,为原子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单凭这一点,我就对杨校长仰慕至极。后来,我留校工作,对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他是一位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名利的创业者,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桩又一桩事业,  相似文献   

7.
2007年,诺贝尔基金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资料,在1901—195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华人,他便是被誉为"防疫泰斗"的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伍连德毕生从事及推动医疗、检疫、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他把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2015,(7)
<正>谈及诺贝尔奖,你会想到什么?认为它是欧洲科技界的奥斯卡,获奖之后会获得的丰厚奖金,还是纠结那些叫不出名的拗口的理论到底与人类发展有何关联?诺贝尔奖项有颁给个人的,也有两人或三人共同获奖的,但是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因为创下两项纪录,而被世人传为佳话。1915年,因表彰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及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相似文献   

9.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女儿伊雷娜·居里继承了她创建的居里实验室后,和丈夫约里奥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清华学子钱三强师从小居里夫妇,与妻子何泽慧同进居里实验室工作,因夫妇俩发现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回国后,他俩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特别是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立下了不世之功。  相似文献   

10.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一生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屈指可数,女性只有她一人。这不仅靠她的拼搏精神和出众的智慧,更是建筑在“身体好”的基础之上的。时代不同了,现今的“身体好”需作全面的理解。包括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对儿童来说还包括发育完好,例如该长到多高而未长到,也不算全面的“身体好”。  相似文献   

11.
新知广场     
越出名越长寿这里有三位老人:川端康成,73岁;爱因斯坦,76岁;弗里德曼,94岁。请注意其中的相同点,他们都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都很长寿。英国华威大学奥斯瓦德教授的最新科研发现,荣获诺贝尔奖的学者,赢得的不仅是丰厚奖金和荣誉光环,还有多出近两年的寿命。1901年至1950年间,获诺贝尔奖提名的524名科学家,平均寿命为76岁,但获奖者的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者高出1.4年。他在研究报告中称,社会地位到底如何影响健康,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很明显:社会地位越高,越能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2.
华裔科学家庄小威无缘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今年诺奖的一大争议。“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说法在每年的诺奖颁奖后都会被提及。2014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7点45分,诺奖官网公布了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物理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和W·E·莫纳。3人中,第一个被念到的名字是白兹格,他的获奖理由是PALM——一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13.
正该奖项已成为科学界最受追捧的第二大奖每年10月,是全球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最兴奋的日子,因为诺贝尔奖。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奖项——"搞笑诺贝尔奖"。英国《泰晤士报》称它是继诺贝尔奖之后,科学界最受追捧的第二大奖。有什么软件能测出是猫在敲键盘;疼痛的时候看到难看的画,会不会加深痛感;看到别人在等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派出一支全部由党卫军科学家组成的五人考察队进入西藏活动了半年之久。他们是近代历史上唯一获得西藏地方政府正式邀请对拉萨和雅砻河谷进行科学考察的西方人,更是最早进入拉萨的德国人。此次考察的领导者是年轻的动植物学家恩斯特·舍费尔(Ernst Schfer),为寻找和研究大熊猫曾在1932年和1934年参加美国人多兰(Brooke Dolan)领导的川藏边界考察。他的理想是对西藏高原作"全面的生物学研究",计划组织一次西藏腹地考  相似文献   

15.
蒋益文 《文史月刊》2012,(11):63-65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受到广泛关注。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有12位华人获得。  相似文献   

16.
<正>迄今为止,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1957年的杨振宁和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1997年的朱棣文、1998年的崔琦和2009年的高锟。而在这6位科学大咖中,李政道、杨振宁和朱棣文3人先后在太仓明德中学留下了手迹。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结,诺贝尔奖颁发到现在100多年了(诺奖始于1901年12月10日),中国国籍的人一直没有获得过这个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高荣誉的奖励,  相似文献   

18.
视野     
《南方人物周刊》2012,(34):15-15
搞笑诺贝尔奖俄罗斯工程师伊戈尔·彼得罗夫将没用的炸药制作成微小的钻石,从而获得“2012年搞笑诺贝尔和平奖”。“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于9月20日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院举行,授予那些“开始引人发笑,后来发人深思”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2015,(3)
<正>20世纪中叶,美国学界曾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两位杰出的通才科学家,其中之一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而另一位,虽名气不如前者那么高,但成就却不相上下,他就是后来被誉为"控制论之父"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这两位同为"天才""博学"级别的人物,甚至也有着相似的学术成长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们都在纯粹数学领域作出了令人膛目的贡献,后来又都转向应用数学,开拓了各自的第二个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20.
影星,歌星的背后常常尾随着一大批狂热的人群,称之为“追星族”,若为女星则更风流,不但可在电视广告中大展风采,还可发上挂历,堂而皇之走进千家万户。相比之下,科学家就可怜得很,即使两院院士也鲜为人知。如果成绩卓著的女科学家一登报,往入赞常许者少,摇头者多,那一定是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 我有幸结识了参加南极、北极科考工作的王德正和解思梅夫妇,也曾在媒体中看过他们的事迹。2000年8月,两位科学家来西北参加学术会议,抽空到我家做客,给我提供了一次采访机会。我本意是想听听女科学家的动人事迹,但两位十分谦虚,一直谈事业谈集体,很少谈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