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华夏人文地理》2005,(7):16-16
来自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和堪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说,数亿年前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可能是由一种叫做伽玛暴的恒星爆炸引起的。他们的结论来自于他们的大气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性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同志在“历史教学上的古与今”一文中就古今类比的问题提出了和翦伯赞同志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就性质类似、但时代不同、条件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同异,在历史教学上会有很好的启发。“历史上的古今类比不一定都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是否类比,而在于如何类比”。这些意见很值得我们重视。但是由于白寿彝同志在这方面谈得比较简略,问题还没有深入地展开,更不能说已经得出了结论。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广大的史学工作者有共同一致的认识,似乎还有进一步加以讨论的必要。现在,我把自己粗浅的看法提出来向史学界的前辈和历史教师们请教,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2015,(8)
<正>"物种大灭绝"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不久流传的"人类即将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自身也难逃幸免"这类说法闹得人心惶惶。"物种大灭绝"究竟有没有那么可怕?物种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灭绝?这些原因之中与人类又存在什么必然联系?我们以陆生动物为例一起来看看物种灭绝的前世今生。阿特拉斯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曾经在摩洛哥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7)
<正>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这是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马斯克曾说过的一番话,这样备受业界瞩目的人工智能平添了许多争议。不仅如此,就连科学泰斗霍金亦对人工智能颇有微词。为什么科技界的领军人物频频发出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真的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会衍生出机器文明并最终取代人类文明吗?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并不神秘,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应用早已充斥人  相似文献   

6.
偶尔听到有人引清人龚自珍语云:灭人之国,必先灭人之史,史亡,则国亡;所以写党史、国史要慎重,“负面事件”不能写,或者尽量少写,如此等等。这很使我糊涂起来了。所引龚自珍语见于他的《古史钩沉论》,本来说的是春秋战国时历国相争的情况;辛亥革命前的国粹派的大师们如章太炎、黄节们也曾照此呐喊过一番,那是为了揭穿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伎俩:要灭掉一个民族,就  相似文献   

7.
8.
9.
孙岳 《史学理论研究》2012,(4):49-59,159
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清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大历史"显然是从超越人类的角度审视人类,其核心概念如"能量流"、"复杂性"、"金凤花原理"、"集体知识"等虽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直接用于界说人类社会的起伏变故,人的情感和信仰等问题便显得天真和乏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出现的“九条会”热潮,无疑会对一心想修宪的日本政界产生一定的掣肘作用,但是比起“修宪”势力来,还是非常弱小提到今天的日本政治,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日本政客们层出不穷的“失言”和似乎已经无法阻止的社会的整体右转。但就是在这样不容乐观的氛围里,日本的9位平均年龄为76岁的文化界名人,2004年6月发起成立了“九条会”,要捍卫日本宪法第九条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1.
李斐然 《人物》2020,(1):22-25
無印良品(MUJI)掌门人金井政明最近来了一趟北京,这家公司发布了一项新的服务——给中国人装修房子。结束采访后,他反过来问到场的人,你们觉得無印良品怎么样?你会买吗?现场答案五花八门,但其中一半是委婉地表达“我不买”。金井政明是株式会社良品计划董事会会长兼执行董事,也就是MUJI母公司的负责人。有人告诉他,MUJI给人的感觉“只适合一个人住”,家里多一个人就乱了。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财产,从1992年至今,保护实践仅有20年,其保护理念和实践的特殊性仍在认知和阐释的过程中。2008年版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将“文化景观”与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运河和文化线路列为“特殊的遗产类型”(specifictypesofproperties),建议采用特殊导则以帮助上述遗产类型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2015,(7)
<正>"开始的时候,我们创造工具,后来它们造就我们。"——马歇尔·麦克卢汉考2001年6月,一向擅长拍摄科幻巨制的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大作《人工智能》搬上了大荧幕。虽说这部科幻巨制不免因充斥着太多的温情脉脉而遭人诟病,但对机器人的探讨却并未被淹没其中。其实,与机器人有关的艺术作品观众并不陌生,无论是《终结者》中阿诺·施瓦辛格饰演的未来战士,还是根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我,机器人》,这些作品在炫酷的打斗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2015,(8)
<正>悄悄地,你来了,正如你悄悄地走。你挥一挥衣袖,人类就皱了眉头。不知不觉,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球。从智能手机、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到生产线上的机械机器和家庭机器人,我们的四周似乎已经被智能设备"包围",我们要付诸情感与他们和谐共处还是乖乖"缴械投降"让"被统治"的命运提早到来?我们到底要如何对待你?随着信息科技慢慢爬上人们的身体,我们与外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位诗人出了本寓言类的书,文学界也开始讨论起了寓言。在寓言文体没落的今天,这大概算一件新鲜事。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对寓言气质的作品,有一种说不清的偏爱,像外国作家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等。几年前,编撰诗人梁小斌写思想笔记《梁小斌如是说》时,我写过一篇后记叫《正在复活的寓言》,谈过自己对其寓言气质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冬,我们在绥芬河市建设村、北寒村分别召开两次老年人座谈会.两村老人均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绥芬河繁衍众多却忽然灭绝的物种——乌鸡.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最流行的西方学说是进化论。中国人了解进化论,是通过早期江南制造局译出的《地学浅释》、《金石识别》等,更多的知识分子则是以严复1895年据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达旨的《天演论》为媒介的。尽管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忠实捍卫者,但《进化论与伦理学》毕竟只是一本小册子,不完全等同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何况,通过严复的“创造性叛逆”,在评述过程中进行了加工、增删和改译,并掺入了大量自己阐释的按语,因此,中国人看到的已不是达尔文宣扬的进化论,而是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混和物。 早在1…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一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是在同帝国主义、各种反动派和机会主义者的激烈斗争中度过的.列宁主义是在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的特性,列宁主义的精华,就在于它的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列宁主义不但全部地复活了被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所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所磨灭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锋芒,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锋芒."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类演化研究中,不同地区早期人类及石器技术的年代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华北泥河湾盆地的小长梁和洞沟这两个平行的湖相沉积剖面作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为20多年前在这里发现的旧石器进行了精确定年。古地磁结果表明,小长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条宽带即可联接起世界的两端。流散在全球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世界重聚。藏品数字化的日益成熟,使"数字归还"的概念进入各国视野。"数字归还"是什么?它是真正的归还吗?它是否可以在中国实施?中国是文物流出大国,流出文物数量巨大,途径复杂(详见本刊十七期《他乡遇故知—面对流失文物你痛不痛》)。多年来,"追讨流失文物"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追索文物的诉求屡屡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