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2015,(8)
<正>海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洋?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比海更广大的海域被称为洋。提到海洋你想到了什么?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鱼翅,还是海豚表演?这片蓝色的领土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神秘感,在人类无休止的探索太空时,对海洋却仍是一知半解,没有人能说清海洋中到底存在多少物种,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有多少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8)
<正>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人类可能是最早遭殃的物种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这一说法到现在,这个事关人类终极命运的问题一直是科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因此,不难理解这项研究一经刊出便成了议论焦点,而且再次"勾"起了人们关于第穴次物种大灭绝的一串串疑团。去年年底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3.
“我们地球上一次遭遇这样近乎全面的物种大灭绝,还是恐龙所在的那个时期。现在,谁都无法否认,那一次大灭绝改变了地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学的研究经验来看,正是文化的复杂形态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而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如同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单一物种所面临的灭绝  相似文献   

5.
刘夏蓓 《中华遗产》2007,(11):20-23
从人类学的研究经验来看,正是文化的复杂形态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而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如同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单一物种所面临的灭绝危险远远高于其他种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多样性对于人类自然和人类社会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5,(8)
<正>5月30日,叶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副研究员)带着他新译的科普书籍《大灭绝时代》出现在一个科普讲座上。讲座的主题与书名一致,话题略微沉重,但这并未影响观众的热情。《大灭绝时代》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可怖的现实世界:当今正在发生巨变的范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可以随便去往某处,只要在正确的指引之下,都能发现灭绝的现象。某种灭绝差不多发生在我家后院里——很有可能也同时发生在你家后院。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雄心     
<正>196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开始编制,根据严格的准则,评估世界上繁多的生物物种及其亚种的灭绝风险,给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的工作提供参考。有了红色名录,政府决策者和广大公众能够有的放矢地分配自己的生物物种保护力度,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的物种,需要更大力度的保护;那些灭绝风险较低的物种,则不必用力过猛。如今,IUCN开始推广一种新的名录——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这是一种聚焦于大量自然保护地更好管理的名录,希望能够用绿色名录的评价与监督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特别策划,即聚焦这一名录。可以看出,绿色名录有着承接红色名录的意味。红色名录指示,哪些物种乃至生态系统更  相似文献   

8.
叶盛·业盛     
《科学家》2015,(7)
<正>叶盛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在5月30日以生物灭绝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上,讲座还有另一层涵义是新书分享会,新书是刚刚获得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的《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An Unnatural History)。叶盛作为此书的中文译者,与大家分享了这本书带给他的"震撼"。  相似文献   

9.
敬畏海洋     
《科学家》2015,(8)
<正>它博大、广阔,在平静的表面下,却正经历着严峻的生物灭绝;它沉静、无私,却因为污染饱受折磨。调敝的物种,变质的水质,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惊的污染……我们总是期待向海洋索取食物、水、矿藏,却总是忽视要回馈海洋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熟悉的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生活在"地球村"?为什么这个"地球村"有着明显的等级体系?为什么大多数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工厂、公司、机构,然后用所得薪金去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什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资本圈中?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呈现另外一种状态?几百年前的世界是这样的吗?是什么让现在的我们和几百年前的人类如此不同?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球上一次遭遇这样近乎全面的物种大灭绝,还是恐龙所在的那个时期。现在,谁都无法否认, 那一次大灭绝改变了地球。”——乔·门德尔松,亚特兰大动物园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知道两栖动物种群处境困难。而“动物保护国际”与其合作伙伴 2004年编撰的《2004年度全球两栖动物评估》更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被评估的5700多种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中,几乎三分之一属于濒危物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冬,我们在绥芬河市建设村、北寒村分别召开两次老年人座谈会.两村老人均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绥芬河繁衍众多却忽然灭绝的物种——乌鸡.  相似文献   

13.
<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很大一个原因是人类具备不断反思的本能。我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有两个重要的反思:一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是反思人与历史的关系。过去人们不加限制地向地球攫取所需的一切,使得生态环境遭致破坏。在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文化进化论的影响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的侵蚀下处于灭绝或濒临  相似文献   

14.
殖民时期美国东北部移民对狼的杀戮,不但满足了其生存需求,而且通过传说所承继的传统,制造了杀戮恶棍的"正义",使其精神需求得以满足。生存需求的满足减少了狼的数量,精神需求的满足才是导致狼被灭绝的主因。在物种多样性正在消失的今天,因人之"正义"而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不管是历史还是传说,都值得史家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小龙虾是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中最憋屈的一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曾经在我国稻田里肆无忌惮的外来入侵物种,竟然在我国人民的夜宵文化中,被吃到需要靠养殖才能维持"繁衍",尽管,这繁衍依然是为了满足人们刁钻又任性的舌尖。从泛滥成灾到差点在餐桌上灭绝,小龙虾的魅力可见一斑。在上个世纪60年代,盱眙人将小龙虾端上餐桌,90年代在麻辣风味上风靡全国后,这种有着坚硬外壳的食物,成为了夜宵文化中的重要一员。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苏南京、盱眙、整个川渝  相似文献   

16.
资讯·外刊     
《考古》第59卷,第6号,2006年11、12月穴居人的编码一个灭绝的基因组将揭示我们因何变成人类吗?在瑞士的一个实验室里,在电脑合成的帮助下,用树脂铸成了一个穴居人类头骨模型。新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们在已灭绝的原始人类起源问题上比以前探索的更深入。因150年前德国尼安德特人令人惊喜的发现而引发的争论,将很快在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得出最终的结论。早在冰河来临并退出整个欧洲的时期,这些骨骼深埋在其下,而遗传人类学家斯万蒂·帕伯正在揭开这些骨骼中的遗传奥秘。他确信自己已经找对路子去重…  相似文献   

17.
<正>病毒是什么?无非是一团蛋白质加遗传物质,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可是一旦进入人体,就如同一滴水汇入海洋……病毒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从人类诞生以后,就无时无刻不在与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作斗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类饱受传染病的摧残,有史料记载的就包括:公元前的雅典大瘟疫、东汉末年席卷中原的伤寒、中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15世纪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19世纪横扫西方各国的霍乱、一战后影响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  相似文献   

18.
黄新德 《江淮文史》2010,(6):89-108
从首次赴会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参政议政,侃侃而谈,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文艺圈内的大腕发出了"政协二十载,恩情记心怀。而今将离去,一步一徘徊"的由衷感慨?且让我们与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一起回眸在政协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华夏人文地理》2005,(7):16-16
来自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和堪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说,数亿年前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可能是由一种叫做伽玛暴的恒星爆炸引起的。他们的结论来自于他们的大气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性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邱一新 《中华遗产》2006,(2):92-105
南极,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被称为“第七大陆”,也是尚未被我们染指的仅存的一块净土。作为人类共同的财产和自然遗产,这里每天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当你弯下身子,看看地球仪最底端那一刻,会不会忧虑: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再也看不到这人与珍贵物种的浪漫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