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珩,江苏省吴县人,1915年出生,中共党员,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领导开拓与发展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为我国现代国防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父亲是留日的高材生,他出生在日本,学业出众,学生时代,他始终牢记父亲的一句话:“走科技之路,没有过时之时。”1915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在一所普通住房里诞生了男婴。男婴的父亲王应伟是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的高材生,在校长的举荐下,进入日本中央气象站深造和…  相似文献   

2.
王大珩,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2015,(7)
<正>"1982年6月13日,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因公前往成都出差。他和妻子路长琴以及女儿告别。未过几天,路长琴接到长春光机所的通知,得知丈夫因病住院,急需她去成都护理。路长琴踏上旅途,而与丈夫相守的往事在头脑中回放。"这便是电影《蒋筑英》中的一个片段。蒋筑英是中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他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代主任。他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中他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在老一辈光学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帮助下,他研制出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2)
<正>"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1985年,王大珩70岁生日时,回忆他搞光学的一些往事,填了这一首词,作为对自己的写照。诗言志,表达了他高尚的情操。王大珩祖籍江苏吴县,生于1915年2月26日。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1964年去世。王大珩在北京和青岛读中学时,常去观象台跟随其  相似文献   

6.
孙云球(1630—1662),字文玉、泗滨,吴江七都人,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制造家和奠基人。他是中国民间最早制造望远镜的,还研制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70余种光学仪器,并总结制镜经验,写成《镜史》一书,在中国乃至世界光学仪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明末清初科学巨人”。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主办,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12月4日至8日在泉州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商务印书馆等4家编辑部,共12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  相似文献   

8.
缅怀张云鹏同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鹏同志,山东省济南市人,生于1925年,1946年9月至1949年2月先后就学于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和华康大学教育学院,后又转入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深造。1952年研究生毕业。这年夏鼐先生从浙江大学调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时,他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工作,并跟随夏先生在河南辉县、郑州、成臬,广武、渑池一带从事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1953年春,他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7月12日,《中国国家历史地理》之《陈桥驿全集》出版座谈会暨中国国家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出版社举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先生,陈桥驿先生的家人,浙江大学、陈桥驿史料陈列馆、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媒体界的朋友们齐聚一堂,高度评价出版《陈桥驿全集》的重大意义,全面总  相似文献   

10.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创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度里,科学技术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价值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深化合作,先后组织实施了文化遗产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推动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庆 《世界历史》2003,(6):109-118
20 0 3年 7月 1 7— 1 8日 ,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办的“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和敬府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包括世界史、中外关系史、清史及外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编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 4 7人 ,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幕式由国家清…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荣获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至今仍是惟一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数学家。在一代宗师陈省身去世后,丘被认为是华人数学第一人。20多年来,丘成桐教授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先后自筹资金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数学英才班,并设立了华人数学最高奖——晨兴数学奖。他往来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主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霍金等世界名师来华讲学。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却不取分文报酬。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5.
黄祖辉     
正黄祖辉,男,上海人,1952年6月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6.
白石 《名人传记》2020,(1):60-65
“我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了,我的工龄与共和国同龄—七十年,入党六十五年。”说这话的,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陈俊武。在我国,百分之七十的汽油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在从依靠“洋油”到成为炼油技术强国过程中,陈俊武功不可没。他是我国石油工业多项技术的奠基人,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12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论坛:理论.方法。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以及国内多家学术期刊的30余位学者、编辑参加了本次会议,就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等问题作了研讨。会议议程分为专题报告、历史学专业期刊介绍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光盘与光盘机的研制成功,是徐端颐继研发出国际一流水平的光刻机(见《文史天地》2020年10期《中国曾经的光刻机研发与徐端颐》)之后在光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性巨大突破。清华大学徐端颐教授的中国光刻机研发成功后,很快受到来自美、日等国全面放开光刻机对中国出口、低价倾销、贿赂买家等手段夹击,致使徐端颐团队研制的国产自动光刻机痛失阵地,留下了日后被卡脖子的后患。痛心之余,他不得不将眼光转向光领域的另一个战场,全力投入到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光盘研究上。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10,(9):6-7
<正>中国几千年的气候是如何变迁的,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要请出竺可桢。在中国气象史上,竺可桢是为中国气象研究起到奠基作用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竺可桢以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威望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仲殊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中国汉唐时代考古学,兼及日本考古学和日本古代史。1950年,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