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论人性时空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岱夫 《人文地理》2006,21(3):120-123,43
在缜密论述了人地关系中人性时空场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人性时空场意识流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认知了人性时空场的科学哲学内涵。最后分析了人性时空场意识流的随机变化特点之表达。提出:随着行为地理学研究深入,人性时空场意识流将成为它新的研究对象;与此同时,本文首次导出潜意识地理学(Potential Sense Geography)的学科概念,认为潜意识地理学会弥补行为地理学的不足,它将发挥人文关怀的当代学科优势,继而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的根本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有不少传统节日,其中最隆重的,当数古尔邦节了。古尔邦节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节日,但喀什人却为它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使这个肃穆的节日变得富于人性而且充满了轻松。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伦理的建构是基于人性假设的,解读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困境必须分析公共行政人员人性中“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双重特性。由此,可以引伸出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重维度: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制度约束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伦理规制,是防止人性的向下堕落,是抑“恶”;德性激励是对“公共人”假设的理性张扬,是实现人性的向上提升,是扬“善”。  相似文献   

5.
史学精粹     
<正>黎学军:《"客观"历史与"主观"历史的纠缠》(《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如何叙述史实才能如其所是的那样展示它,这一直是史学界、哲学界关注的问题。史实的"自在性"与"属人性"像一把手术刀,  相似文献   

6.
陈丹奇 《丝绸之路》2013,(16):58-60
从创作初衷和诗歌文本本身解读,《有赠》只是诗人写给妻子薛如茵的爱情诗,我们理应抛弃关于政治、革命的附加阐释,将这首诗最核心的对于爱的歌颂作为探讨中心。《有赠》是一首超越时代和信仰的爱情诗,曾卓先生以它诠释了人性中最伟大的爱情,同时歌颂了母爱般的爱情对于每个人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华清 《南方文物》2010,(1):158-159
<正>自古以来,竹与松柏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英最为崇敬和最常用的绘画和诗文题材。它们具有笑傲霜雪、四季长青的高洁坚韧品性和苍劲挺拔的气度,这种崇高的品性和气度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英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人格。松柏竹梅在本质上虽然是无情之自然草木,然而,在精英们的心目中却成了有情有义、有灵性、通人性的君子之友,成了理想人性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雷戈 《史学月刊》2000,(6):13-18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根据是现实批判的理性要求。它完全有别于古代史家所说的“直书”和“实录”。直书之所以不是客观性,就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性。与此相反,客观性的本质则在于其平等性。历史学之所以可能保持一种客观性原则,就在于它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这一理想境界就是人性、自由与真理。历史学中的种种偏见可以借助人性、自由和真理来克服,同时,人性、自由和真理本身的偏见又可以被历史本身所克服。  相似文献   

9.
林江虹 《神州》2013,(18):2-3
人性是共通的,它贯穿始终一无论是童年还是老年,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天瓢》中作者正是把人性贯之于童年和老年,生存和死亡。通过作品中人与人之间、人与杜曹一问的“对话”来揭示人性。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丑彰:在关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哺与光明相共”,人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赵国祥在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方面,有一种和"人性善"假设极其对立的假设,这就是"人性恶"假设。"人性恶"假设相对于"人性善"假设来说,把人性定义到另一个极端。这种对人性的假设,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萌芽于商鞅(约公元前390-...  相似文献   

11.
邱丽 《黑龙江史志》2013,(17):129+131
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要的地位,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从先秦到近代聚讼纷纭。其中,孟子的人性善的论点是中国人性论史上最经典的论述之一,对中国人性论有着重大的影响,并成为儒家人性论上的正统。  相似文献   

12.
《南京史志》2009,(4):1-1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 我这一生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是亲眼目睹的一次骗局,它让我对人性的弱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相信,有些人生经验和对人性的认识不是通过书本学到的,它常常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我这一生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是亲眼目睹的一次骗局,它让我对人性的弱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相信,有些人生经验和对人性的认识不是通过书本学到的,它常常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14.
兰绍英 《民俗研究》2004,(3):188-191
五四时期的作家都以反封建为己任,矛头所向,一是社会的不平等,二是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因为这一时期的作家多是从封建大家族中杀出来的叛逆者,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在具体取材与描写中,往往突出诸多民俗事象的封建色彩而加以批判。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的不幸,牵涉到年节、对再嫁女人的态度、民间信仰等许多旧俗。巴金写《家》,旧家族的年夜饭成了束缚人性的桎梏:元宵节的龙灯表演,展现的是野蛮与非人性的场景:大表嫂的死最直接的原因是丧俗中的禁忌。这一切都使人真切地看到了一座人间的地狱。杨振声的《玉君》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收…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08,(5):88-88
深圳的李钰问:我想到西藏旅游,请问拉萨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答:拉萨市最著名的建筑要数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它在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它也是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大昭寺里因为供奉着唐朝文成公主携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而被众多信徒视为佛教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先秦诸子针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中,孔孟和墨子强调了"爱人",希望能够激发人性中指向外的情感,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杨朱和老庄则论述了"自爱",亦即人对自我完整性的关注。无论相互间的差别有多大,这些思想家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了人性中诸因素的积极性,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而战国晚期最重要的思想家荀子的人性理论,则被许多人视为是对上述智者的观点的反动,是"性恶论"的代表。一直到今天,就人性理论而言,人们依然用  相似文献   

17.
张兆利 《神州民俗》2007,(11):42-43
应对当前民族影视剧收视颓势的重要途径是将情感表达放在前景,凸现真实态的人性;把民俗展现放在后景,还原原生态的文化。电视剧《血色湘西》在民俗与情感的结合点上,呈现出传受互文的审美袁征。它以成熟的叙事语言和民俗化的人性主题完成了传受之间的收视共谋,获得好评。这为当前诸多西部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擦亮了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18.
鼻言鼻语     
我那爱慕虚荣的妹妹一直认为,一个男人的面孔长得是否好看,鼻子的挺拔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她心目中最帅的男人,是长着一个饱满有型的大鼻子的阿汤哥。既然鼻子是脸上唯一凸起的部分,装饰性确实是它存在的重要理由。不过在相人之术尤其发达的中国,不同形状的鼻子据说还昭显着不同的人性。比如,以识  相似文献   

19.
孙罕膺 《神州》2012,(15):8
组织文化是基于人性的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性教化体系,而且有丰富的管理学思想,是组织文化在创生过程中直接的理论来源,对组织文化的构建也提供了直接的启示:顺应人性"善",提升人性是组织文化构建的本真。找准了立足点,现实中将如何去操作,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德治  王巨 《旅游纵览》2008,(9):50-51
<正>人类最真诚的互动没有什么比体育竞技更能调动起全人类的激情:它真实且又向上,它充满亮剑精神且又饱含最和平的愿望,它用奥林匹亚的圣火一届又一届相约世界各个国家,不论大小、不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