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科学家》2015,(1)
<正>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隆重召开。除了对互联网行业进行"分析现在、展望未来"外,物联网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受到"大佬"们的重视。有专家称,未来30年,将会是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互相沟通的时代。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将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瓦特蒸汽机的诞生使得人类迈进了"蒸汽时代"。但是,瓦特蒸汽机这项伟大的发明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推广使用却相对缓慢。30年代之前,不成熟的机器制造业,使得瓦特蒸汽机不能完全满足工业需求;高昂的价格和当时相对薄弱的工业资本又使得许多工厂主无奈放弃引进蒸汽机;卢德运动对于机器的破坏使得许多工厂主不敢采用机器,而诸如毛纺织业这样深受传统束缚的行业更是脱离工业化潮流,限制使用蒸汽机,固守传统。  相似文献   

3.
目前几乎每个人都有互联网思维焦虑症,连马化腾都有,他不敢离开中国去硅谷考察,怕离开几个月公司都没有了。风头一过,人人自危,刚刚给自己的成功写本书,或者刚上市,公司就快完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焦虑——因为变化太快了。今天我要谈的主要是这轮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底层逻辑是什么?工业社会的三大逻辑,就是通过“组织化”协作产生效能;“产品化”规模产生效能;“中心化”传播产生效能。  相似文献   

4.
<正>同治十一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关于办洋务的奏折中疾书,西洋人"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边界腹地??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与李鸿章同列清末"中兴四臣"的胡林翼也有此感慨。一日他坐船从安庆去南京向曾国藩汇报,见一艘英国火轮逆江而上,迅速驶过,掀起的水浪差点打翻水师的船。胡林翼不禁惊呼:"天要变了。"在近代这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国第一次低下高昂了三千年的头颅,开始向西方的"蛮夷"学习"奇技淫巧"。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工业在古老的大地上萌发。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较为晚近的  相似文献   

5.
阿咪  钟茗 《旅游纵览》2013,(2):100-103
<正>《昆虫记》的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并用文字记录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让众人有机会去了解它们。而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更多的人选择利用手中的镜头来探索昆虫的世界,关注它们的一动一静,将它们的繁衍、蜕变、老去凝结成一个个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连线》杂志前总编辑、著名科技理论家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就必须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未来10年,互联网与工业技术的结合,将引发一场新的制造业革命,而活跃于其中的是一群被称为"创客"的人。他们将科技行业带进"个体制造的时代",而"小众市场"的社会大趋势,将让他们获得无穷机会。  相似文献   

7.
闫瑜 《神州》2011,(1X):52-53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末确立对中部和东部非洲殖民地的殖民统治之后,英国殖民者试图在殖民地城镇中维持移民劳动制度。按照英国殖民者关于非洲社会的想象,部落是非洲社会基本构成单位,非洲人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经济和城镇生活,而城镇中的非洲人只不过是暂时逗留的"去部落化"人口。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非洲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非洲工人罢工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当局被迫接受非洲人在城镇和现代工业经济中的存在,转而实行城镇劳动力稳定化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表明,英国殖民统治很难有效控制非洲社会变革进程,反映出殖民霸权的脆弱性,这构成非殖民化的重要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张九洲 《史学月刊》2004,(10):42-46
洋务知识分子在对外贸易上主张:以中国的优势产品推行出口型贸易战略;发展本国机器工业以实现“进口替代”;组织公司以发挥对外贸易的团队优势;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以改善贸易的内外环境;采取保商政策等。这些主张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把传统的国内贸易思想和对外无足轻重的贸易意识提高到了立国强国的现代贸易的思想高度。这对当时及此后重商、重工思想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了张振衡、徐治邦二位先生《墨子怎么又成了鲁阳人呢》一文后,甚感大惑不解,似乎墨子原是滕州人,是今天谁把墨子抢到鲁阳去了。那么墨子到底是先由滕州人而被谁抢到鲁阳去了,还是鲁阳人而被错认为鲁国人,今天又被强拉到滕州去的呢?这是一个史学问题,必须把它搞清。一、墨子原本是鲁阳人,不是鲁国人在清毕沅、武亿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考证过墨子里籍,没有一个人指出墨子是何方人氏,墨子为鲁阳人,是毕沅和武亿实地考察以后的结论。秦汉大统一的建立,墨家便被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所扼杀,董仲舒一计“天人三策”  相似文献   

11.
正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空间放在一起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在工业文明时期,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当时的观念是:一个地方要想经济起飞,就必须摆脱传统,传统是束缚社会发展的落后文化。所以在那样的时代,所有的城市空间强调的是"去地方化"。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的大城市几乎都一样,一样的方盒子,玻璃幕墙的大楼,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性是指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以来形成的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世界体系,与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现代价值体系。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开始接受现代性的洗礼,并情愿与不情愿、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现代的文明秩序"。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生产方式、技术工艺"现代转向"的重要标志,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发展"现代转向"的重大事件,那么,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史滇生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抗日战争在中国走向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中国走向近代社会,必须在经济上实现由封建小生产向机器工业大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4.
赵献英 《神州》2012,(12):324-324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迎合素质教育大潮。那么,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历史教学就应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适应形势的发展,蒂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能为“科教兴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瓦特蒸汽机的诞生使得人类迈进了“蒸汽时代”。但是,瓦特蒸汽机这项伟大的发明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推广使用却相对缓慢。30年代之前,不成熟的机器制造业,使得瓦特蒸汽机不能完全满足工业需求;高昂的价格和当时相对薄弱的工业资本又使得许多工厂主无奈放弃引进蒸汽机;卢德运动对于机器的破坏使得许多工厂主不敢采用机器,而诸如毛纺织业这样深受传统束缚的行业更是脱离工业化潮流,限制使用蒸汽机,固守传统。  相似文献   

16.
张俊峰  张瑜 《安徽史学》2018,(2):152-161
村庄档案是从新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记录着不为人知或被人忽视的人物和情感。董心诚是在时代变迁中太行山地区的一个小知识分子,他在建国后改造期间鲜为人知的改造生活和心路历程,就尘封在这些档案中。他的一生经历了学生、低级军官、乡村教师、反革命分子、普通农民等不同身份的变化,其社会和政治地位也由新中国前的"高人一等"过渡到与群众平等,最终"低人一等"。在此过程中,董心诚的心态逐渐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适应,由迫不得已到心悦诚服,体现出他善于运用、适应政治逻辑的本性。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反映的正是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那个来劝降的德国人一定要见蒋介石。他们今天准备见他一下。必须作好记录。但是,陈布雷文风高雅,不惯如实笔录原词。另外选用一人,又会多一人晓此机密。宋美龄决定叫我去担任。这样既不扩散机要,又能记得翔实。我当然不便拒绝。她便说:"先生睡下不久(她以及卫士、侍从,在官邸、别墅里概称蒋介石为先生),我们赶快吃了饭,上妇指委看一下,再到黄山去。"吃罢早饭,她叮嘱侍从:"最迟九点,叫醒先生,送他到黄山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战时期的时代产物。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倡导和组织下成立的工合东南区办事处,是"东南工合的总枢纽"。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与全国其他区的工合相比,东南区设立的事务所(包括指导站)是最多的,也是抗战结束后中国工合协会最后撤销的地区办事处,还是最早创办培黎学校的地方;东南工合业务发展虽总体居于中游,但其造纸业独领风骚,淘金业、制革工业、机器工业名列前茅。东南工合是中国战时经济动员的重要新手段之一;它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充实了我国的"经济国防线",稳定了东南地区的抗战形势,有力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昆虫记》的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并用文字记录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让众人有机会去了解它们。而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更多的人选择利用手中的镜头来探索昆虫的世界,关注它们的一动一静,将它们的繁衍、蜕变、老去凝结成一个个  相似文献   

20.
王淑姬 《黑龙江史志》2013,(11):276+286
"国家形象"是国家雄厚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国"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丰富发展。本文以近现代"大国"内涵嬗变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于我国"大国形象"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大国形象"塑造提供合适的教育并发挥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