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受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影响,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如今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挑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欲有效传承和发展这一技艺,必须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多种举措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官样是中国古代官府手工业生产制度的内容之一,也是生产过程官府决定产品类别以及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制瓷官样入手,通过与大量的传世瓷器对比,在论证清代制瓷官样制度的基础上,追溯了中国古代制瓷官样的历史,进而论定官手工业和官样制度是造成封建社会后期工艺成就衰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芳  马金梅 《丝绸之路》2011,(24):34-36
元青花的兴起是建立在唐宋制瓷技术的基础上,是蒙古族、汉族和穆斯林族群文化的共同体现,是在元代对外交流的经济刺激下繁荣起来的,是在元代南方制瓷业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元青花瓷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是对中国青铜器、丝织物、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族、蒙古族、穆斯林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元青花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西风  李昊摄影 《山茶》2010,(5):92-105
最初在景德镇制作仿古瓷器的人,一般是承包国营瓷厂赚了钱的人员和老瓷厂手艺高超的师傅组建的作坊,他们既有资金,又有熟练的制瓷技术,主要以仿造清代和民国瓷器为主。  相似文献   

5.
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出土的青瓷罍的发现,预示着中国瓷器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本文从制瓷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找到三种技术的交汇点在夏代出土的"釉陶"上。而瓷器起源于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技术成熟的交点在浙南、闽北地区,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  相似文献   

6.
张润平 《收藏家》2022,(5):13-20
<正>白釉瓷经过北朝时期的初创,隋代发展,到唐代已经非常成熟,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制瓷工艺精湛。唐代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瓷器已成为生产的主流,形成了以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生产出“类银类雪”的白瓷以及“千峰翠色”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北方邢窑生产白瓷品质优良,制作工艺精湛,产量大,唐代邢窑白瓷在当时畅销国内。在唐代北方遗址和墓葬中发现最多,如陕西、河南和河北等省。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开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经本文分析,至少在夏商时期,东南原始瓷产地在制瓷原料和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成为中国主要的原始瓷产地。近年来东南地区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使得生产原始瓷窑址的年代上限可追溯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商代晚期在浙江、江西等地发展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原始瓷生产地。同时,夏商时期东南地区各原始瓷窑址在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外,各窑址也有一定的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8.
海外瓷器贸易影响下的景德镇瓷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瓷器在古代、近代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瓷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瓷业是封建社会仅次于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药材加工业的重要手工业。宋代以前中国是唯一掌握制瓷技术的国家,明代以前也只有中国及其邻国朝鲜、日本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制瓷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陶器。商代,原料加工、烧造方式改进与烧成温度的提升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早期原始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诞生了成熟的瓷器。可见的制瓷著述则要晚得多,如宋元之际的蒋祈在《陶记》记述了南宋景德镇窑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制瓷工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述瓷器生产的20项流程等。这些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与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线索。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大致包括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制坯、施釉、装窑与烧窑等流程。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原始瓷向瓷器进化的成熟期,随着制瓷技术的提高,东汉烧瓷温度已能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中国陶瓷史·秦汉时代》:陶器至汉代,有一最大之进化,不可不特别注意。盖自汉代以前,各种陶器,只能谓之为陶器,不能谓之为瓷器。考汉以前,并无‘瓷’字,至汉时,始言之及‘瓷’字,前此之不言‘瓷’字,盖无此物。当然不能言,后此之言及‘瓷’字,当然必有瓷之一物矣。故国人谓瓷器,发明于汉代。从用途上来看,瓷壶已失去了烧煮功能,变为盛装液体的单一用途,壶的形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河南巩义市博物馆收藏清咸丰年间粉彩御窑图方斗杯,并根据此杯的造型工艺及装饰图案,分析了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的规制和制瓷工艺。  相似文献   

12.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高丽青瓷的研究备受中国学界关注。在中韩陶瓷交流史的研究中,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本研究将以朝鲜官方史料《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及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等朝鲜文人文集及科学实验数据为中心,辅以《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中、日方文献,探讨中国青瓷制瓷技艺对高丽青瓷的影响及高丽青瓷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清代景德镇集我国制瓷业技术之大成,把瓷器制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进入黄金时代。在生产规模、制瓷技术及精美程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工艺体现了繁缛、华丽、新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浅绛彩瓷以淡赭、花青为主色,为清晚期景德镇创烧的釉上彩新品。由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浅绛大家创烧,烧制时间较为短暂,流行的时间大约为同治到民国初年,后被民国粉彩取代。浅绛彩瓷将瓷器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集诗、书、画、印一体,表现在瓷器上,开创出制瓷业的全新面貌。浅绛彩中蕴含文人画精神,是清末民国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文人表达气节和情怀的一种呈现形式。本文从浅绛彩瓷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继承、创新等方面作出探讨,以期对其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王星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0-43+130-131
在耀州窑以往考古发掘中,发现有48座唐宋时期制瓷作坊遗存。作者通过对这些作坊进行分类,并梳理窑址所见刻铭遗物,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成型为主要生产环节的Ⅰ类A型作坊是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在唐宋耀州窑址以稳定形态长期存在。这一形态或与"窑户"存在关联。第二,以石碾槽、淘洗池和沉淀池为代表的原料生产设施在唐宋之间有所发展,影响了制备原料作坊的生产规模,成为耀州窑瓷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的重要促因。第三,在唐代作坊ⅡZ2中发现了5件刻有不同姓氏铭文的盘头,反映出当时曾有不同姓氏的人在同一生产地点从事同一环节的制瓷工作。这些工匠与作坊主之间的生产与经济关系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莉 《文博》2009,(4):74-78
明成化官窑瓷器成绩卓越,特别是彩瓷,为明永乐、宣德直至万历等八大时期之冠。鉴于对成化瓷的喜爱,仿成化款瓷自明正德一直延续至民国。历朝以仿作成化瓷为荣耀,以落成化款为时尚,出现了许多“大明成化年制”或“成化年制”的委托款瓷。人们对成化瓷的认识与仿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以致落成化款成为一种瓷的吉祥符、一种瓷的象征、一种追忆了。仿成化款瓷,展示了制作朝的制瓷水平,也反映着制作朝的审关与习俗。本文以四类七种十五件瓷器为例,着重探讨康熙仿成化款瓷的特征,为鉴定康熙仿成化款瓷提供一些范例。  相似文献   

18.
闻长庆 《收藏家》2011,(3):61-68
二.浙江黑釉瓷文博界传统观念认为浙江的黑瓷只有德清窑曾有烧造而且到南朝时期就已停烧。笔者发现浙江以上林湖窑为中心的周边宁、绍、杭等地区,从商周战国开始原始瓷的生产时已有黑褐色瓷,这是华夏黑釉瓷的始祖,到汉代它的制瓷工艺技术已很先进。汉代以黑为贵,  相似文献   

19.
2014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揭露出房基、墙基、灰坑、天井、路面等多处遗迹,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以丰富的明代釉上彩半成品瓷器最为重要。根据遗迹、遗物初步判断,本次发掘区域,应为明御窑遗址内的制瓷作坊遗址,并可能存在给釉上彩半成品上彩的作坊遗址,这在历年来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夏贤智  成源 《神州》2011,(4X):44-45,49
江西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制作、使用陶瓷器物构造出了江西独特的瓷文化。尔后,瓷文化又孕育出瓷乐文化,即瓷乐器的制造、瓷乐队的组建、瓷乐作品的创作。当今,瓷乐文化在音乐文化中的异军突起,不仅代表的是当代江西音乐人的审美价值,还代表着江西地域性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