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琦  张国轻 《神州》2012,(34):38
为解决义络煤矿36020工作面初采期间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倒架问题,基于对支架稳定性和现场地质条件及设备情况的分析,建立起支架工作时的力学模型,得出了支架倒架是有支架上方空顶、工作面倾角大、底板软、缺少防倒装置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通过加设防倒装置、加强顶煤防冒、加快推进速度、加固底板、合理有序移架及工序配合等防治措施,使工作面不出现支架倒架现象。  相似文献   

2.
苑子阳 《神州》2013,(13):56-56
近年来,煤与瓦斯突出已经成为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煤矿综掘面的防突工作是整个煤矿防突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行防突技术的分析,总结在煤矿综掘工作面防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给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综合年鉴有清晰的定义,即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献的解释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目前,地方综合年鉴的文献价值普遍不高,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都有所欠缺,要从整体性视角来把握、分析、评价和解决这些问题。客观记述历史,就要求用整体性的眼光,把每一种历史现象都放到历史的整体联系中去认识、去考察。地方综  相似文献   

4.
曾慧敏  张联超  付一川 《神州》2012,(33):43-43
管状带式输送机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物料输送技术,在众多行业被广泛采用,主要用于输送常温散装物料,如煤、灰渣、粮食等散装物料。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组态软件WINCC的管带传输机远程监控系统,对管带机现场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与发展潜力,在管带机监控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雯博 《区域治理》2022,(10):65-68
本文通过分析锦州市2015-2020年期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气象和地形等自然要素,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综合考虑,研究分析了城市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用电量、地区生产总值GDP等对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SO2、N...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离不开土地供应,彭山区部分区域在加入天府新区后,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变化。本文根据彭山区2005年和2014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选取模型综合分析彭山区这9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两增三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驱动力分析,认为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增减挂钩的政策、人为的森林砍伐与毁林造田、自然不可控等因素。为实现该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德文物修复保护合作协议,应德国、美因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的邀请,我们二人和翻译侯改玲同志于1992年7月15日至30日赴德国考察访问。在德国期间我们主要考察了美因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及设施,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及今后的合作与馆长魏德迈教授交换了意见。在德国期间我们还考察了威斯巴登博物馆、特里尔博物馆、科布伦茨史前博物馆和还在修建中的美因兹古船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和修复保护技术及设施,并参观了威斯巴登罗马时代古城遗址和科布伦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还参观了法兰克福自然博物馆、科隆博物馆以及莱因河沿岸的古城堡和教堂,在特里尔还瞻仰了马克思故居。德国政府对中德文物修复保护技术合作十分重视,列入中德科技合作项目之一,每年拨款予以资助。7月23日下午,德国总理府办公厅主管国际科技合作的副主任艾菲尔  相似文献   

8.
贵州生态产品(技术)博览会开幕2600家客商参展“中国·贵州生态产品(技术)博览会”以科技自然文明——世界变革与梦想为主题.由生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展示、交易和商贸洽谈等形式的活动组成,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美丽家园”“生态工业,绿色发展”“生态建筑,美好人居”“生态文化,动感体验”4个板块,总面积37812平方米,集中展示生态产品、设备、服务、工艺技术、生态工程等.各板块既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多层次、多角度展示生态产品和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为起草《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化学清洗工艺规范》作准备。为了使研究基础更为广泛和扎实,结合在实验室和云冈石窟现场的化学清洗实验,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的工艺要求和规程,包括前期调研、清洗剂选择、贴敷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小试验等内容,探讨了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相关的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为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亓怀峰 《风景名胜》2021,(5):0298-0298
现阶段我国国内燃气工程快速发展,而供气的范围也在持续扩大,用户数量的增多,也让人联想到了燃气使用的安全问题。一对一燃气的设计方式,如果不加以正确的使用,必然会产生燃气事故,危害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气公司在建设燃气工程时要从安全和稳定的角度出发来减少燃气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减少燃气事故、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增加燃气施工的安全性,燃气企业要加快制定科学的燃气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等,减少对燃气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影响。燃气工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施工才能完成,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守施工的规定和要求,减少燃气工程在施工环节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技术、施工标准、施工技术档案达标。燃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涉及燃气试用期间的技术管理与生产操作,在工程施工环节要加强施工期间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1.
薄荷醇作为新兴的考古出土脆弱文物提取用临时固型材料,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得到了应用,涉及文物材质不断增多,但是文物提取到室内之后薄荷醇如何快速、安全脱除成为后期处理时面临的实际难题。最常用的去除方法是让薄荷醇自然挥发,但是薄荷醇挥发的同时,水分也会挥发;随着水分的挥发,对失水敏感的饱水有机质文物将会出现干缩等问题。为研究薄荷醇在饱水木质文物上的安全脱除技术,本研究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饱水树皮和糟朽散木为对象,探讨自然挥发、补水挥发、乙醇去除、乙醇去除+补水、加热+补水5种不同的脱除方法,通过评估不同方法处理前后树皮和散木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和尺寸稳定性,优选出适合饱水木质文物上薄荷醇的安全脱除方法。结果显示:树皮脱除薄荷醇需要补水,散木脱除薄荷醇需要乙醇快速去除。综合效果来看,乙醇去除或者乙醇去除+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是饱水木质文物最佳的薄荷醇安全去除方法。本研究将为考古和文物保护人员在使用薄荷醇提取饱水木质文物后期处理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综合年鉴具有资料性、年度性、区域性、连续性等四大属性。作为新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大数据已经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颠覆性的作用,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层面都与年鉴功能有着重叠和类似之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年鉴要保持生命力,必将在资料收集方式、编纂思维方式和利用方式都将受到冲击和影响。大数据时代对年鉴内容广度与深度提出更高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陶质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本研究从陶质文物病害认知、制陶工艺研究、保护机理研究、保护修复案例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陶质文物科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陶质文物本体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尚不深入,预防性保护缺乏预测陶质文物病害方面的研究,缺乏科学规范的保护修复效果评价体系,未来应深入地研究陶质文物保护技术基础理论,开发出考古发掘现场成熟的系统的综合保护应用技术,并将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研究、保护修复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方面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4.
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大面积的苔藓、藻类、霉菌,使原有精美鲜艳的彩画被严重遮盖腐蚀。为此,对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与显微形态观察,对其表面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了初步种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确定霉菌为黑根霉(R. nigricans)、亮白曲霉(A.candidus)、青霉 (P.echinulatum Raper)等;苔藓为墙藓属(Totula sp)、毛口藓属(Trichostomum Bruch);藻类为鞘丝藻属(Lyngbya)。鉴定结果可为进一步的防藻、防霉技术研究和墓室彩画的现场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部分典型玉器的材料属性与制作工艺,用多种无损科技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现场分析,获取了玉器材质矿物组成、纹饰微观形貌、穿孔孔径及内部微痕特征、表面琢磨微痕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基于科技分析结果,确定了玉器的材质属性以及玉器表面纹饰、钻孔、琢磨等制作工艺相关信息。结合考古学背景资料信息,探讨了长子口墓地出土玉器在材质、器形、功能与工艺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病害,其中裂隙病害不仅削弱了洞窟赋存岩体的强度及整体性,同时在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加速了破碎岩体的风化。因此迫切需要采取裂隙灌浆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治理。选用偏高岭土作为主料,掺入少量的超细水泥,并使用碱激活剂,形成一种复合灌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灌浆材料的黏度(流动性)、收缩变形性、抗渗性及易溶盐含量等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适合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的灌浆材料的配合比,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检测得到灌浆材料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
墓葬壁画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与古代科技,体现着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是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典型代表。壁画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与价值阐释,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墓葬壁画本身材质的脆弱性以及较低的环境耐受性,目前墓葬壁画的保护手段还是以现场揭取、搬迁等异地保护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壁画承载的信息难免流失,保护壁画的材料亦为后续研究带来了干扰。故而,建立起一套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方法体系,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提取表面信息、挖掘隐藏信息,开展综合研究十分必要。本工作参考了石窟、建筑壁画、考古现场遗迹信息提取方法,结合墓葬壁画自身特点,针对墓葬壁画信息提取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以多座陕西地区墓葬壁画以及四川、江西、河北、宁夏等地墓葬壁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提出了全面的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开展有效环境监测,从而提出合理的小环境控制手段,以延缓壁画劣化;然后,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照相技术和光谱技术,开展从宏观到微观,从可见光到多光谱全方位、多维度的画面信息提取,全面深入记录画面信息;联合多种便携检测设备,在科学选点基础上,提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重点关注逐层深入、互相补充的材质工艺研究思路,有效获得壁画的制作材料组成、工艺特征;最后,综合以上多重结果,通过观察与仪器检测,对壁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病害调查,准确掌握壁画壁画病害分布、病害程度。此外提出了以研究需求与标本保存为目的各类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墓葬壁画考古现场信息提取是现场科学保护和后续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部分,其积累的大量影像资料、数据资料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支撑,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为壁画价值的深入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学家对现场信息提取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本研究弥补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手段单一,缺乏方法体系的不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壁画文物的有效保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国硕  张婷  缪小荣 《考古学报》2021,(1):25-26,中插1,27-56
一 引 言 早期城是城发展历史的早期或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具体到中国古代来说,早期城址是指史前至夏商时期的城址.城墙又称"城垣",是指围绕在城四周或内外的大型墙体,大多呈闭合状态,或与自然屏障连接成闭合状态,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或防洪,也兼有防盗、防野兽侵袭等功用. 城墙结构则是指城墙本体各部分的组成与安排,主要包括城墙形态结构、技术结构、墙基结构等.城墙形态结构可区分为上下形态结构和左右形态结构.上下形态结构或称"纵向结构",是指城墙上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如城墙是单独的地面墙体,或是由多部分组成;地面墙体与基槽的对应关系如何,如上下一致或是错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覆盖约1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影响.珍稀的遗产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何尽快解决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综合介绍用于遗产旅游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理念、技术和方法.以说明其在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彭亮 《风景名胜》2008,(3):68-75
他,在2007年12月的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上,位居"国家风景名胜区事业突出贡献奖"首位。他,出生于浙江温岭,73岁,从1960年毕业于北大地理系开始,40余年来跑遍了二百多个名山大川和数百个风景名胜区,半生从事风景名胜的调查、研究和教育工作,被称作"现代的徐霞客"。他就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风景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谢凝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风景学和自然文化遗产研究,曾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的名山》、《中国名山大川》、《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等,并主编《燕园景观》、《中国泰山》、《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几十年来,他主持过十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景大师。1984年底,谢凝高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地理系承担并主持了国家建设部重点课题——《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研究》,组织与风景区相关的多个学科的专家教授,从风景、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物、生态、建筑、园林、历史、美学、文学、书法、艺术、旅游、管理体制以及航空遥感和计算机制图等多学科进行综合考察研究。经过三年努力,《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研究》获国家建设部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考察研究期间,受泰山管理委员会委托及其大力协助下,完成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了《世界遗产——中国泰山》申报书。1987年,泰山作为中国第一批,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