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像一只毛毛狗那样温软可爱的孩子,用不了几年,就会长得和父母一样高,心里藏满了不愿意分享的秘密。每个父母都知道会有这一天,但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措手不及。眼看一个魁梧的小伙子成天关在卧室里玩手机,不交流,一提学习就大发脾气,父母很难不产生这样的怀疑:“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有手机成瘾/抑郁症/狂躁症?能治吗?”  相似文献   

2.
《华夏人文地理》2014,(2):182-182
植物能看到什么?植物能嗅到什么?植物能听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小孩也许会问。大人呢?“网上去查”。“百度都有”——好奇心没有了。当然对于“无用”的问题也不会去探究,也就不会给出答案了。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与虚伪的,你选择什么?让“真实”胜出,我选择真实!相信有许多人会无法说服自己选择真实:很多人花大笔大笔的金钱包装自己,将自己真实的脸层层包裹在名牌化妆品下;很多人原本明明是爽朗的、大大咧咧的,却要掩饰自己真实的个性,装作小家碧玉,抿嘴一笑只为博得他人倾心……一切的一切表明真实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他们放弃了真实。的确,真实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放弃真实就能够换来成功,那么放弃真实又怎样?暂时的虚伪又如何呢?”我无言以对。真实,难道如此无足轻重吗?难道你就甘心沉湎于矫揉造作之中吗?相信我,那…  相似文献   

4.
李菁  蒋晓峰 《中华遗产》2005,(6):109-111
在伊拉克,人们对生活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是希望能活着;他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知道欢乐或许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将来时。  相似文献   

5.
《世界》2008,(3):I0002-I0003
神秘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未知,澳大利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备受注目。就像在中国流行很久的那段关于不同城市有不同感受的坊间闲话一样,澳大利亚也有自己的版本来让人用最通俗的方法记住她的城市:到了珀斯,当地人会问你从哪里来;到了阿德莱德,当地人会问你属于哪个教派;到了悉尼,当地人会问你赚了多少钱;到了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当地人会问你酒量如何;而到了墨尔本,当地人会问你上过什么学……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唏嘘:4月18日,温州大学发起"暂别手机24小时"活动,有30名大学生参加。结果,14人半小时就退出;15人在一两小时后放弃;最后一名大学生坚持了3小时,也以失败告终。于是,该活动开始仅3小时,就以参加者全军覆没而提前结束。问这些大学生为什么坚持不了?回答说:"现在谁还能离开移动网络啊!聊微信、刷微博、  相似文献   

7.
捉蝈蝈     
正在一次夏天的早晨,爸爸带我到山东的爷爷奶奶家里的大山上去捉蝈蝈。早晨,蝈蝈很少,我就以为这座山没有蝈蝈。就问爸爸:"这座山是不是没有蝈蝈啊?"爸爸笑着说:"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蝈蝈才会出来。"我就等啊等,老也等不到蝈蝈出来,我就不停地问爸爸:"太阳什么时候出来?我怎么才能见到蝈蝈呢?"爸爸对我  相似文献   

8.
口味之变     
知默 《中华遗产》2015,(1):38-53
要讲中国人口味的变化,需要先来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口味”?有人也许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人只需活着便能时时感受的东西,似乎没有必要再用语言来注脚,譬如冷、热,再譬如春、夏、秋、冬。不过,就“口味”而言,它所涵盖的内容或许与你想象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我们的杂志改名了。经新闻出版总署同意,从这期开始《华夏人文地理》正式更名为《华夏地理》。长期支持我们的读者或许要问, 少了两个字的《华夏地理》与过去会有什么不同,难道我们不再关注“人文”了吗?  相似文献   

10.
说中国历史上的宰相瞿林东一、关于宰相的名称、职责和身份说到“宰相”,人们或许会想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会想到苏秦力倡合纵之说、“并相六国”的故事;或许还会想得更久远一点,如“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的事迹和评论,如“...  相似文献   

11.
章毅 《世界》2013,(5):138-143
你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穷还是穷,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改变——我所做的最大的意义,是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许两三年,或许更长时间,当春雷震动春雨倾洒的时候,这颗种子自然就会发芽成长,长成一棵树。  相似文献   

12.
杨亚洲 《风景名胜》2021,(5):0376-0376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艺术?就以著名的贡布里希的说法来看,他直接指出 :“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 只有艺术家而已”。否定了艺术的存在,既然是不存在的事物,那不就也失去了定义的必要。那我们不仅要问那艺术家又是什么?谈到艺术家,要想了解他们,特别是对于已经融入艺术历史长河中一部分的艺术家们。对于早已逝世的他们,我们是无法直接交谈询问,那么能做的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上切入;第二,从艺术家的传记去了解;第三,依靠各种有关艺术家的传闻。  相似文献   

13.
校园趣事     
姚雪冬 《神州》2014,(11):11-12
<正>甲: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上学那叫一个享福啊!乙:是啊,学校环境也好呀!甲:学校都是楼房,教室是窗明几净,冬天教学楼里是温暖如春!乙:条件越来越好了。甲:咱们那时上学在班里什么活都得干,冬天天没亮就背着捆柴火到班级点炉子。乙:那时都这样呀。甲:现在家长天天是车接车送。乙:汽车成了老百姓带步工具。甲:小学生就拿着手机,可气的是都是名牌手机。乙:现在人们都追求名牌。  相似文献   

14.
张伯苓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而且是募捐艺术家,他一生为南开教育募款超过千万。先后开办了中学、大学、女中、小学、重庆南开中学。有人问他:张校长,你是怎么像变戏法似的,就能办了这么多好学校?他回答:当校长用不着博士、硕士头衔,只要能找钱就行。这个"能找钱",包括募捐和争取政府公款补助。也有人看到他经常三万五万地捐回钱来,问他有什么募捐的诀窍。他说:这没什么,瞅准了,一抓就是一把。在他这句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他艰辛的募捐经历和高超的募捐艺术。  相似文献   

15.
少如 《旅游纵览》2012,(4):18-18
<正>说到城市的建筑色彩,不得不提到两件事。一件发生在纽约市唐人街。唐人街居民以华人为主,自然少不了"庙"呀、"观"呀的。只不过这些庙、观都是"逐楼而居":一栋大楼的底层是卖鱼、卖菜的,楼上就有可能是什么"黄大仙庙"白云观"之类。细心的过客只要抬头往上看,就能看到打着手机、将光脑袋探出窗外的和尚。正好有一家道观开在一家意大利匹萨饼店的对过。近  相似文献   

16.
心曲姐姐: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三。从过春节回来就不想读书了。和我们吵了几次。有一次我还打了他,因为他每天带着手机,我怕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带。结果就争执起来,我问他这个手机那么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学习还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父母还重要吗?他说是!我就揍了他一顿。  相似文献   

17.
穆斋 《旅游纵览》2020,(3):84-91
正想起第一次独自一人去天津,那时网络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手机支付、电子乘车等等还只是设想,手机地图的导航也动不动就将人带进沟里,像如今这样只带一部手机出门的旅行还没有迎来它的春天,彼时我开玩笑地问天津的同学,这要是在天津走丢了可怎么办?同学也开玩笑地回答我,在天津你只要沿着河走,什么都能找到,沿着最宽的那条河走,一路上不论是风景还是商业的繁华,准能让你找到一个落脚之处。等我真正到了  相似文献   

18.
记得几年前,手机这玩意还是个新鲜货。在街上用手机的人还故意提高嗓门,以炫耀自己。可或许是我没见过大世面,或许这个时代的确进步得很快。瞧瞧现在的校园吧,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用手机发短消息的人比比皆是。这让我不禁担心起来:可千万别撞在树上。想想看,我真是落伍了,思想观念跟不上了,谁说高中生不能用手机呢!手机,作为当今社会最方便的通讯工具,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相似文献   

19.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会反问:“有亲人家,把你好听的名字说给我听听吧!”阿昌族严禁同姓通婚,双方一听说不同姓,心里很高兴,小伙子就会找话讲:“有亲人家,买得什么好东西?”姑娘笑眯眯地回答:“穷人家的姑娘,什么也买不起!”小伙子说:“哎呀!你真是千张嘴万句话,见到我们穷人呀,装得比穷人还要穷!”姑娘说:“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  相似文献   

20.
正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时,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我不知道。"他说:"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