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张国正 《风景名胜》2021,(4):0202-0202
目前我国是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超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多,许多超高层建筑突破了我国现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胡小英 《风景名胜》2021,(1):0084-0085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特别是随着城市可用面积的不断减少,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钢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讲,可以确保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利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全面优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正飞 《风景名胜》2020,(2):0106-0106
随着城市房价的上涨,地价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开发商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城市土地,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积极的进行了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开发。以超高层建筑的具体建设来看,其稳定性要提升,地基必须要打稳,所以在地下室建设的时候需要做多方面的讨论。钢结构在目前的超高层地下室建设中有重要的应用,掌握钢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这对于结构稳定而言有积极的作用。总之,文章分析研究超高层地下室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旨在为施工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噪音的危害及导致超高层建筑震动和噪音的原因谈起,论述了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的减震以及防噪音的设计、安装技术以及一些减震防噪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伟伟 《风景名胜》2021,(6):0067-006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美观、舒适的基础上,房屋安全性能也逐渐被大众所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并从科学设定抗震等级、优化房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等几个方面对防震设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古塔建筑破坏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现有的古塔建筑加固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古塔建筑抗震能力,从而避免地震带来的破坏,随着隔震技术的日趋完善与成熟,如何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古塔建筑抗震保护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介绍了隔震原理与隔震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方法进行隔震加固,并对比了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古塔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隔震技术在古塔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虞强  史忠诚 《风景名胜》2021,(5):0370-0370
钢材是钢结构工程中应用到的最主要的材料之一,也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结构,具有的优势主要有抗震性能好、自重小、强度大而且耐冲击等,最关键的是钢材可以完全回收再利用,这与目前绿色建筑提议非常吻合,在厂房中使用范围最广。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过程就必须严格控制,使厂房质量得到保证,尽可能延长使用时间,保证结构安全,这是目前最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百胜 《风景名胜》2021,(2):0228-022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我国科技的发展,很多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都逐渐引进高科技的技术和材料,建筑工程也不例外,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材料的提升,我国建筑行业整体质量也有着很好保障。其中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也逐渐被重视,采用钢结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抗震能力,但是在建筑实际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每一位建筑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针对钢结构的特点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郑聪 《区域治理》2021,(1):180-181
随着我国社会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增多规模增长,同时趋于高科技、多功能方向发展,在有效改善人口住房压力的基础上,又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难解决的是火灾问题.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诱发火灾的因素深入研究,并联合超高层建筑特征提出预防火灾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超高层火灾对社会公众生命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锡旺 《风景名胜》2021,(5):0191-0191
为满足更多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注。相关人员经研究后发现,在此类建筑的电气管路敷设工作中,其抗压能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基于此,本文以超高层建筑电气敷设技术为切入点,从明管、暗管的敷设,管路固定与连接,再到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的划分区域、电气管路的安全连接,最后到计算出合适的敷设弯曲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范一江 《风景名胜》2021,(8):0293-0294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其丰富城市面貌、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美化城市景观等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扩展这些建筑要求,建筑师们创造了许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复杂多变的形状、不规则的平面和不均匀的立面。对结构整体性能和构件力学性能变化引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丰富了此类超限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积极的工程实际意义。文章通过选取超限高层,以中震下的弹性分析为目标,分析超限结构的抗震设计选取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2.
李博 《风景名胜》2021,(5):0366-0366
近年来,钢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在材料性能、材料价格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在钢结构厂房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过于重视工程的施工进度,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使钢结构厂房施工在质量方面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闵开发 G18、19 地块标准厂房项目就对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房屋抗震历年来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RC框架结构因为其体系简单规则,受力特点明确,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研究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极为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但是RC框架结构独特的破坏特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4.
王洋  付琛 《风景名胜》2021,(5):0235-0235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我国典型的现代工业化的建筑工程,在 2020 年新冠疫情中,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让全世界都看到我国建筑行业的风采。同时 BIM 技术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也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 BIM 技术,以及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关系,最后将其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进行研究、思考,从而利用 BIM 技术的先进性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升降脚手架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涌现为升降脚手架技术提高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而要求。大力发展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能够提高脚手架的施工安全性,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有利于脚手架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结构组成和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韦保安 《风景名胜》2021,(4):0199-0199
当前施工建筑中有很多都使用到了钢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想要对于钢结构进行合理、适当的使用,就需要从钢结构本身出发,对钢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和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明明 《风景名胜》2021,(5):0221-0221
在建筑行业中,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在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建筑钢结构施工后出现质量问题。传统的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代建筑的建造要求,并且传统的建筑钢结构施工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和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先进技术不断在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应用,已经在质量控制要点上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人们开始应用地下空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地下建筑结构有着更好的抗震性能,没有对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产生足够的重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研究它的抗震性能,保证地下建筑结构的安全。文章简要分析了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