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纸张的自然老化同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这是人工老化很难模拟的。近年来,无损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直接对纸张和古籍进行无损检测分析。除了红外光谱法,X射线荧光、拉曼光谱等都可以对纸张进行无损检测。纸张老化后的选择性变色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变色和未变色的纸张除了颜色外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利用无损检测方法,对两本17世纪书中严重变色和未变色的纸页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获得纸张变色  相似文献   

2.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本研究介绍了传统年画印制所用红蓝色料的发展历史,选取15种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常用红蓝色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标准样品的化学结构与红外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三幅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年画开展无损检测。结果显示三幅年画的红蓝色料均为合成颜料或染料,包括酸性大红G、酸性墨水蓝G、普鲁士蓝等。本研究扩展了红外光谱在书画文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为传统年画色料的无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过去五十多年里,在对意大利的石雕和大型青铜雕塑进行保护时,各种跨学科的深度评估方法得到了建立。在此框架内,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取得了进步。射线照相术作为一种无损的研究手段,可以从宏观层面对艺术作品进行考察,在文物评估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检测阶段,射线照相术既可以被用来重构古代艺术工艺和流程,也可以被用来评估文物的机械和结构信息。本文介绍了射线照相术的研究历史及其不同方法,比如中能X射线的使用、高能X射线的应用(线性加速器)、伽马放射性同位素源的使用(伽马射线照相术)。本文描述了射线照相术在石质和青铜雕塑上的重要应用案例,其中对马可·奥勒留骑马像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本文还描述了“高能X射线”的首次应用,该技术被用来检测奥维多大教堂的圣母子、两组天使和一个青铜天篷雕塑。文章的结论部分定义了正确解释数据结果的必要标准,特别是在通过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探究青铜雕塑检测信息和铸造工艺的相关性时,应该考虑到铸造缺陷和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烧结粘土砖作为中国古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现有的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多为破坏性的,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砖的完整性。因此,本工作对比了试验台、砖表面平整度以及砖湿度等客观条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法检测古代粘土砖性能的操作流程。在初步测定采自山西南部及香港某古建筑的砖性能后发现,超声波无损技术可以标定砖的机械物理性能,并能判断同类型砖的不同劣化程度。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可以很好地保证古代砖的完整性,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便携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可以推广应用的古建筑勘察及质量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物信息的提取与研究对于揭示古代遗物包涵的人类社会、文化等历史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代的工艺技术特征,探寻文物制作技术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为保护文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工作以红外光谱技术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了目前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无机质文物中青铜器、土壤、颜料、珠宝玉石,有机质文物中纸张、丝织品、彩绘胶料、有机残留物,以及保护材料。提出该技术具备应用范围广、特征性强、无损或微损样品、不受样品物态限制等优势,但同时不适合分析含水样品、定量分析时误差大、解析图谱时依靠经验等局限性。揭示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分析文物方面的广大前景,为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博》2016,(2)
本文通过X光结构探查、X荧光本体成分检测及其红外光谱锈蚀检测等无损检测手段的引入,以西安博物院珍藏的唐双鸾镜保护修复为案例,探求基于检测分析的科学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为同类青铜器保护修复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出土玉器中以曾侯乙墓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玉器数量多,种类齐全。本课题在考古学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的知识和技术,采用无损鉴定方法,对该馆馆藏战国时期出土玉(石)器进行了较系统的检测和分析,鉴定出这些玉(石)器的材质种类等,从而逐步建立馆藏战国玉(石)器的考古学和宝玉石学特征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全面细致地梳理总结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基础上,对便携式光纤反射光谱法对染料的非接触无损分析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其技术条件和实现方法,并对所得光谱和色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便携式光纤反射光谱法能得到关于染料种类和老化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利用此方法测定染色织物的光谱和色度值,可以无损鉴别染料种类,跟踪染料的保存状况。研究成果为纺织品文物色度和染料的现场无损分析、不同测试数据之间的比较研究、数据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现实的途径。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无损、高效、适合测定大量样品和跟踪测定染料变化,其缺点在于不能得出精细结构信息和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青铜器的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鉴定及保护工作中,常需要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即在丝毫不能损坏文物的前提下,透过文物的表面,看到文物的内部结构,包括了解文物内部焊接、修复、补配、裂痕等情况。对这一类问题仅凭肉眼观察是无法解决的,利用x射线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的X射线照相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阐述了X射线机的工作原理,并列举软、硬X射线机在青铜、陶瓷、书画、漆木器等文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揭示了X射线照相技术在获取文物内部信息,反映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制作工艺、修复情况、病害现象、内部缺陷、真伪鉴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介绍了X射线照相技术应用在文物检测中的经验,并对X射线照相技术在文物无损检测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土遗址锚杆锚固质量一直是土遗址加固工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土遗址领域均采用具有破坏性的拉拔试验对其进行检测。基于土遗址的文物属性,本研究尝试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评价土遗址加固用玻璃纤维锚杆的锚固质量。通过锚杆无损检测仪与拉拔仪分别对甘肃省红沙堡遗址与永泰城址加固工程中的玻璃纤维锚杆锚固系统进行检测。比较实际测量杆长与仪器测量杆长结果,得出杆长指标可以判断无损检测仪所测结果的真实性。无损检测仪得出的检测波形衰减规律显著,对比相应锚杆的拉拔试验的评价结果,证实了声频应力波法在土遗址玻璃纤维锚杆锚固系统无损检测中的适用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评价土遗址加固用玻璃纤维锚杆锚固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古籍纸张分析检测中的可行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构建100个纸样的p 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碱储量4项指标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纸样p 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的预测值跟实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满足检测需求,对碱储量的预测值有一定误差,但能够满足参考性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珍贵文献纸张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红外摄影自30年代问世以来,就在国防、公安等部门得到了应用,随后这种技术被推广应用到古代文物和艺术品的鉴别上。由于红外摄影的敏感元件是红外胶片,采用的是照相技术,只有冲洗出红外底片,才能看见映象,知其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红外技术与电视技术进行巧妙的结合,即出现了红外电视. 红外电视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应用,在国外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据报导,美国州立大学巴费罗学院用透射红外技术对油画及艺术品进行检测。提供了有关内层画面,作者更换或创作技法的变化,以及隐藏于复盖层底下的损坏、剥落或修复情况的资料。70年代末,上海新跃仪器厂与上海博物馆利用红外成象仪对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艺术品鉴定需要引入更多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无损检测方法。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HSI)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将传统图像及光谱技术相结合,不易受检测对象和环境的限制,能实现高效、无损检测。对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其中关键性的步骤。Adam Polak等提出了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信号处理与分类的高光谱成  相似文献   

15.
X—射线发现于十九世纪末,随即被用于医学方面。到本世纪初用于金属透视,检查铸件、焊件等工件中的各种缺陷。至今X—射线探伤无论在国内国外仍然是无损检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金属腐蚀过程不仅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制作工艺、合金组成及缺陷等内部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金属文物制作工艺和内部腐蚀状态的可视化研究,运用X射线显微CT对铜镜文物碎片以及出土、海洋出水铁质文物样品进行扫描探测,并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开展金属文物材质、工艺及矿化程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显微CT影像重建基础上,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可实现文物内部缺陷、腐蚀矿化程度等内部信息的测量统计。该方法可为金属文物材质、制作工艺研究和腐蚀状态评估提供无损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物的无损检测是文物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文物科学保护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期分析工作。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计划以古陶瓷的无损分析为先导,陆续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及研究深度,同时也不断完善各类分析手段。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报道了古陶瓷完整器元素成分无损分析方法研究的前半部分工作:研究方法的确认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物的无损检测是物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物科学保护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期分析工作。上海博物馆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计划以古陶瓷的无损分析为先导,陆续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及研究深度,同时也不断完善各类分析手段,在大量献调研的基础上,报道了古陶瓷完整器元素成分无损分析方法研究的前半部分工作,研究方法的确认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损和微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档案所用纸张的微观分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目前最常用于纸张纤维观察与检测的方法是光学显微镜染色观察法,但该方法存在对染色剂的质量有很大依赖性的局限,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则可以在不使用染色剂的情况下,更好地从纤维形态特征的角度作出纤维种类的鉴别。通过对偏振光显微镜运用于纸张检测分析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该技术在纸张纤维观察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实际的应用研究。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对一批木斯塘档案所用纸张的纤维形态和其他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说明偏光显微法在对档案纸张纤维形态的观察与判断以及对造纸纤维与纸浆中的其他细胞、晶体等物质进行区分时的有效应用及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枣阳九连墩战国墓中发掘出一套34枚编钟,其中有3枚钮钟、3枚甬钟因长期在地下受到泥土等挤压,变形破损十分严重。我们在修复巾研究出新的矫形定位装置及操作方法,对变形破损编钟进行无损矫形,然后进行定位焊接,最终修复并复原各枚编钟原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