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1979,(9)
1978年1月6日,潢川县彭店公社刘砦大队砖瓦窑厂院内出土铜器数件,送交县文化馆保存。省博物馆派人偕同县文化馆的同志对出土地点进行了发掘清理。刘砦大队位于潢川县西南约二十余公  相似文献   

2.
1983年,确山县修路工程队在确山县竹沟镇西60米处,修筑确泌公路开挖边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现收藏在确山县文物保管所。经调查,所出铜器共3件,计盘1,匜1,鬲1,并列陈放于同一墓葬之一端。墓坑长约2米,宽1米,土质呈灰黑色。铜器周围土质松软,并发现有灰白色的朽木痕迹。铜匜:(图一)敞口,长流,流颈上昂,椭圆  相似文献   

3.
宋金战争爆发以来,宋朝统治者一再请求议和,金人一直不许。直至天眷元年(1138年),金人才同意议和,并答应将伪齐刘豫的河南、陕西地归还南宋。金人为什么同意归还宋朝河南、陕西之地呢?当时宋廷上下,议论纷纷,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此事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猜测。有人上书反对议和,认为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是“一大饵”,目的是“以钓江南”,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9,(1)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57年3月,配合鸭河口水庫工程进行文物調查时,在南召县鸭河上游草店西部及西南部发现了古代的冶铁遺址。在这个遺址上共发現十二座冶铁爐,計草店西两座,庙后村北一座,下村南六座,朱砂鋪三座。爐都是用岩石砌成,石与石間空隙用冶铁渣填补。十二爐中以庙后村、下村两处保存較完好,这两处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4,(3)
河南省郏县城西太僕乡,去年春天,农民王素英,张東木等因卖土积肥,在该村南寨门外挖出大批古代铜器。河南省人民政府交化局得知後,於六月初派入前往调查了解,当即会同该县文教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指示向群众进行了文物保护政策宣传,并经当地党政领导協助,张東生、王素英等在热爱民族文化遗产的爱国思想支持下,将全部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遗留到今天的众多的古代青铜器,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价值,给我们今天以艺术美的享受。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古人长期求索和孕育的产物,因此产生了它的总体特征:造型优美、种类繁多、纹饰富丽、铭文典雅、铸造精巧,等等一系列特点,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器物都是精美瑰丽的。下面从几个侧面简略论述青铜器的主要艺术特色。(一)青铜器中诸如:兕觥、 卣,不同样式的鸟兽尊等器物,不但造型奇特生动,气派雄奇,而且…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十二日,凌源县海岛營子村唐永興同志和张怀仁等六人在小转山子种地时,無意地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耕出一件铜器,当时他们就地向四周挖掘,共发现铜器十六件,除掘毁两件、摔碎两件外,其馀均保存尚好。当时大家认为没啥用处,可卖废铜,由互助组与平房子合作社打了收购合同。後来唐永興向县里来的一个同志问到铜器上的字,这同志说像是古文,很重要,因此引起唐永興同志的重视,拿着那隻有铭文的史伐卣葢子找蒙民完小暴凤賓校长去看,经暴校长同两位教师依據历史书籍查对,认出这是周朝的铜器,动员互助组废除合作社收购合同。唐永興並把发现文物情况逐级上报到省文化局。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得到消息後,於六月十日派李廷儉、罗平二同志前往调查,並将出土的铜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4月14日,凤翔县城关镇小沙凹村民在建房时挖出了文物,文物部门派人前往调查。出士地位于风翔县城北,地处秦雍城遗址之外,南距雍城遗址约1.5公里。此次发现的3件青铜器现藏风翔县博物馆。现介绍如下:铜罍1件。侈口、方唇、束颈、弧肩、大鼓腹、小平底,最大腹径在上腹部(图一,上)。肩部饰三道纹饰带,最上部是一周夹于两道阴线之间的双阴线对三角纹,三角形内饰阴三角纹和云纹。对三角纹饰带以下饰一周细密的蟠螭纹带。下肩部饰两周乳钉蟠螭纹带,乳钉纹  相似文献   

9.
1974年5月16日,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上官村生产队农民交给宝鸡市博物馆三件铜器,据告是在该队饲养室后边取土时发现的。宝鸡市博物馆派人多次到出土地点调查,收集到同一处出土的一件完整石磐和一些石磐碎块。在生产队附近和新开渠道两岸发现很多西周及春秋时代的绳纹陶鬲足碎片。看来这个地区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处遗址和墓葬区。附近还屡见汉至宋代的遗物出土(图一)。  相似文献   

10.
1991年4月,岐山县京当乡双庵村农民在修路时,距地表1.5米深处发现青铜器3件,陶、蚌器各1件,送交岐山县博物馆收藏。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1.出土地点器物出土地点已被修路时破坏。经调查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8日,子长县史家畔乡李家沟村村民李春祥,在修整承包的果园时,挖出一个古墓坑,墓坑横竖约2米,邦、底由浑石砌成、上面横竖覆盖四层、直径为0.3米的圆木(木料已黑朽成渣),墓坑中挖出战国青铜器6件和一个玛瑙环。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王鼎、西周夔纹铜禁等青铜重器为国内外所关注。鼎,是古  相似文献   

13.
古代青铜器的腐蚀性破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铜器为什么生了很多锈?为什么有的青铜器光滑无锈;有的青铜器却锈成了一堆,看不出器形?为什么青铜器表皮具有不同颜色的“地子”?铜器的锈又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有的铜器非常坚固;有的铜器却又腐朽不堪,一碰就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青铜器的腐蚀”来解释和回答。因此,青铜器腐蚀对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认识、应该了解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收藏品中,对青铜器保管、保养、修复、复制等技术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并进而掌握它。这里,我仅将个人多年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一点经验、体会介绍出来,作为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咸丰县位于湘鄂川黔四省边界的鄂西山区。周初为巴子国地,后为夔子国地,战国时属楚乌郡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东汉前属南郡地,三国迄晋属建平郡。属早期巴人活动的地区。自5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了部分战国、东汉时期窖藏铜器。从器物的形态、纹饰和制作风格来看,与川东、湘西及贵州北部等地所出均相似,具有明显的巴文化特色。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北新乐、无极发现晚商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85年,我们在新乐县中同村征集到两件青铜器,一鼎一簋。鼎敛口,立耳,深腹,圜底,柱足。颈部饰一周圆涡纹,间以四瓣花纹。沿下腹内铸有阴铭,自上而下为"月(?)且丁"四字。腹部有两块补疤,下腹及足部有烟炱,当为实用器。口径13.4、腹深9.8、通高17.7厘米。完整(图一、二、三、四)。簋敞口,扁腹,圜底,圈足。颈部饰一周(?)纹,间以两只兽首。腹部和圈足上饰饕餮  相似文献   

16.
山东长清、桓台发现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市博物馆于1980年2月征集到两批商代青铜器。一批是长清县归德公社前平大队社员在该村附近耕地时发现,有铜爵、铜斝各一件,伴出陶豆一件,出土地点距小屯村商代遗址3里许。另一批是济南市环境卫生处工人所送交,有铜爵、铜觚各一件,据说在桓台县东北12里田庄公社史家大队西南崖  相似文献   

17.
18.
2004年11月,陕西省城固县龙头镇、宝山 镇分别在街道改造和挖鱼塘时,发现了4件青铜 器。县文物部门干部闻讯赶到现场,收回了这4 件青铜器并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9.
正周原遗址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西周建立后其地位仍很重要,故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西周遗址之一。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起,这里就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和其它遗物出土。近十余年间,除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周原的齐家、云塘等处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获取了大量考古资料外,另有几批青铜器分别出土于庄白、齐家、许家等地,周原博物馆先后征集收藏。因资料比较零散,过去未曾进  相似文献   

20.
梓溪 《文物》1965,(11)
1964年《文物》第7期载1962年陕西省永寿县好畤河村发现中枏父匕,同时还有鼎一、盂一,又残铜块一件。匕上有文字作:中枏父作匕,永宝用。从铭文书法秀丽看,是西周中晚期的作品。196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