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5-1991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延庆军都山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进行考古调查,并选定玉皇庙、葫芦沟、西梁垙三处墓地作了科学发掘。三处墓地出土文物多达6万余件,因所出文物与其它文化不同,被命名为玉皇庙文化。在玉皇庙、葫芦沟两处墓地中,出土了尖首刀币9枚,其中玉皇庙墓地3枚、葫芦沟6枚;同时,还出土尖首刀币柄形坠饰9件,二者合计18件。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军都山考古队对尖首刀币及尖首刀币柄形坠饰形制、出土位置等作了详尽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北京延庆军都山东周山戎部落墓地发掘纪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本世纪50年代始,在北京市延庆县境不断发现东周时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等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青铜遗物。囿于认识的局限,一直未引起注意和重视。1985年7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以后,为比较和探索北京北部山区发现的这种含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与辽西地区广为分布的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夏家店上层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其属性问题,组建了山戎文化考古队。同年8月,会同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同志,赴军都山地带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调查发现,在延庆盆地北部边缘地带军都山南麓,方圆50公里范围内,蕴藏着丰富  相似文献   

3.
山西博物院2018年《争锋——晋楚文明特展》中展出的一把青铜短剑颇为引人注目。这把青铜短剑出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为扁茎式,剑身装饰人首纹,并铸有3字铭文。这种形制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不多,带铭文者更是少见,是研究西周时期人首纹青铜短剑的一件重要标本。本文从青铜短剑的起源入手,对考古出土和传世品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铭文释读等,认为这件器物是西周时期带铭文人首纹青铜短剑之孤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銎柄式柱脊短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的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多,形制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考古学角度观察,是深入了解北方青铜文化和古代民族最为重要的器物之一。关于北方地区青铜短剑的分群研究,在首先认识了东北地区的分体曲刃剑和内蒙古长城沿线的联体直刃剑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逐渐认识到北方地区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自成一系的短剑。这种短剑,柱脊、銎筒式柄、叶刃多呈波浪状曲刃。身柄的结合方式与联铸体直刃剑相似,曲刃、柱脊剑身又与分体曲刃剑相若。基本形制似乎介于上述曲刃剑和直刃剑之间,但又都有明显区别。这种短剑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有著  相似文献   

5.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收藏1件牛马纹柄青铜短剑。此剑1979年在喀左县山嘴乡发掘的战国墓中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曲刃短剑、陶罐等遗物。剑为灰绿色,通长26.6、格宽3.4厘米,重156克。直刃,锋略尖,中部起脊,有格。在剑柄两面分别铸牛马纹,牛为站立状,由格部至柄首上下排列十四头,最上边为首的一头回首眺望,两侧分别铸S形纹。其余十三头形制相同,均头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青铜短剑的分期及形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古代青铜文化中,有两种比较引人注目的文化遗存,这就是以T字形柄曲刃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和以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两组不同的遗物群。这两个系统的青铜短剑,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命名。前者在国内一般称为双侧曲刃式铜剑,近年也有人称之为东北系铜剑;后者在日本称为"绥远式青铜短剑",认为是"绥远式"青铜器群中的一种。也有称后者为"远东塞斯安"、"中国斯开泰式"、"鄂尔多斯式"、"中国西伯利亚式"铜剑的。  相似文献   

8.
墓号墓坑尺寸(长×宽距地表深)方 向葬 式葬 具    随 葬 品  备注WM1北偏西60°仰身直肢木棺铜镞12枚、骨镞12枚、铜针1枚、铜泡2枚、小铜箍9枚墓葬严重破坏WM2北偏西60°仰身直肢木棺青铜短剑1件、削刀1件残墓WM3北偏西60°仰身直肢木棺青铜短剑1件、削刀1件、青铜马牌饰1件、铜针1件、铜泡9枚、夹砂红陶高领罐1件、铜丝耳环WM427×058-23北偏西60°仰身直肢木棺夹砂红陶罐1件、青铜剑1件、削刀1件、铜针1件、铜斧1件、铜凿1件、铜镳1件、青铜虎牌饰1件、铜镞3枚、铜泡8枚、铜串饰36枚、铜丝耳环2件、绿松石珠9枚、大…  相似文献   

9.
1974年秋,芦山县城北3公里青源乡大同村筑埝时,在距清源河西岸约150米处埝渠地段内,出土一批青铜兵器。计有:青铜鞘短剑二盒;三种不同型制的戈;矛、斧各一件;柳叶剑数柄,为常见之巴蜀式青铜短剑,刃部纹饰多为虎纹、手心纹、花蒂纹等。这批兵器现收藏于芦山县博物馆。上述青铜兵器,出土于水埝地段中部约30米区域范围内。水埝全长约300米,宽3米,深2米,兵器散乱出现于距地表1.8~2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偶然发现的卡拉苏克型青铜器中,从南戈壁出土的一件不大的青铜短剑,格外使人感到兴趣(图一)。短剑长23厘米,以浅红色的青铜铸就。剑刃锋利,剑体中间有脊,剑把两侧有平板式剑格。剑柄稍弯,横截面呈椭圆形。柄两面分别饰有两条图案  相似文献   

11.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秦始皇陵侧第一号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中,于1979年6月26日出土了一件类似短剑的青铜兵器(图一)。以后在1980年和1981年又相继发掘出土同类兵器十余件。这种兵器虽似短剑,但有格有茎而无首,柄后有带铜镦之长木秘遗迹。因此这类兵器并非短兵,而是长兵,以前称为"短剑"是不正确的,经考定应称为"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注:"长钰,长刃兵也,为刀而剑形,《史记》作长铍,铍亦刀耳。"《左传·昭二十七年》:"夹之以铍。"铍,  相似文献   

12.
銎柄直刃式青铜短剑及相关遗存的初步分析陶宗冶Basedonthe1argequantityoftheexcavatedmaterialsandtheco—existencesofgravegoods,theauthormadetheperiodiza...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滦平县梨树沟门山戎墓地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滦平县梨树沟门山戎墓地清理简报滦平县博物馆梨树沟门墓地是1990年春季,当地农民在进行农田建设时发现的。当时,为配合农建工作,承德地区文保所与滦平县博物馆联合对部分破坏严重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工作。从出土遗物看,得知该墓地是一处山戎文化墓地。...  相似文献   

14.
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是周原地区西周时期一处重要的非姬姓贵族墓葬。本研究对宋家墓地出土的56件铜器进行了金相分析,并对其中34件进行了电子探针波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宋家墓地青铜器全部为锡青铜或铅锡青铜,其中锡青铜比例较大,而器物铅含量整体偏低。本次分析的铜器中有两件经过表面镀锡,多件薄壁器物为热锻成型。热锻器物铅含量水平整体低于铸造器物,其基体中夹杂物含量较少,铁、硫含量低于铸造器物及孔头沟铸铜遗址铜块。这一现象显示制作这些铜器的原料可能经过有意识地火法精炼,并在配置合金时不引入铅,以使材料更加适宜锻打。总体看来,宋家墓地铜器的多项工艺与材质特征都显示其青铜制作技术体系较为独特,可能与其他西周时期铜器群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结合墓葬的考古学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阎家沟墓地处于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的边界地带,文化因素较为复杂。为探究晚商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陕北地区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首次对阎家沟墓葬出土的十二件青铜容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十二件青铜器中有五件为红铜材质、四件为铅砷青铜材质、两件为砷青铜材质及一件铅青铜材质,十二件青铜器均为铸造,部分青铜器铸造后经过了热处理。结合文献分析,阎家沟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无锡高铅高砷"材质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和北方地区青铜器。其自身的重食传统比陕北地区其他李家崖文化遗址更为突出,表明阎家沟地区在某些方面其自身文化传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种现象具有特异性,其本质上仍是属于李家崖文化遗址中的一员。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商晚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余岗墓地是邓城城址外围的一处重要楚、秦、汉墓地,2004~2005年清理的174座楚墓中16座出土楚式青铜礼器40件,包括17件鼎,1件盆,2件盏,3件簠,8件敦,1件盒,4件尊缶,3件和,1件匜。本文通过对40件青铜礼器的类型学特征比较,界定其相对年代在春秋中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后段之间,并分析了这批青铜礼器形制和组合、纹饰的演变轨迹,同时构建了各类器物的发展序列,为本区青铜礼器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青铜短剑是青铜兵器中独具特色的类别之一.出土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区域、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大体有东北系统、北方系统、西南夷系统、吴越系统、巴蜀系统.综观各系青铜短剑间之最大区别在其柄部,北方系统青铜短剑从一开始就栖身连铸,自成体系(图一);西南夷短剑虽也柄身连铸,但柄的形式及纹样变化极多,别具地方特色(图二);而东北系统短剑却柄身合装、附加装置使用;宝鸡(弓鱼)国墓地及西南地区巴蜀文化中则发现了大量极有特色的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剑身后有短扁茎并有穿用以装置剑柄,我们称其为扁茎柳叶形短剑(图三).而人面  相似文献   

18.
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但其中有3件汉代青铜容器为锻造而成,这三件锻造铜器均为敞口薄壁器物。研究结果可为汉代以后考古学和金属技术史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演进序列的补充完善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梨树沟门墓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虎什哈村东北的山梁上。以虎丰铁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区。2017年9~11月,对虎丰铁路以西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骨器、青铜及石质串饰等遗物数十件。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文化属性为玉皇庙文化。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梨树沟门墓地内涵,为深入研究玉皇庙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出土的l5件青铜器进行了分析,发现15件铜器的材质为铅锡青铜、锡青铜;制作工艺为铸造和热锻。热电厂墓地为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贵族墓地,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研究为研究郑韩故城冶铸技术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