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问题的讨论(续)日军编制译名以直译为好高晓星《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登出了几篇关于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问题的争论文章,看后颇有感触,我也想就日军编制译名谈点个人看法。我认为,对日军编制和军衔还是以直译为好。中国过去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问题的讨论对于日本军队编制序列的称谓和军衔名称,长期以来中文著述相沿采取直接用日文汉字翻译的方法。近几年,有的学者批评直接用日文汉字的翻译方法“存在不准确不科学之处”,主张使用“国际通用军语”作译名。有的书刊也已经改变了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3.
改译日军编制、军衔势在必行汤重南日军编制和军衔的汉译名称,长年来未能统一,给著译者和读者带来诸多不便。我以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国际交流的广泛展开,改变旧译,采用符合国际通用军语的译法,势在必行。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采用的是欧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这样的改译不可取张振鵾面前有两种关于日军编制及军衔的译法:一种是传统译法,把日文汉字搬过来,“直接使用日本军语作译名”;另一种主张“改译”,将“师团”、“旅团”译为“师”、“旅”、“大将”、“大佐”译为“上将”、“上校”等等。我个人从研究工作的经验中...  相似文献   

5.
日军编制、军衔中译以直译为好徐焰对于日军的编制、军衔的中文翻译问题,国内一直有着不同意见。过去一般照用日文汉字直译;近些年来,有的军事书刊按各国通行的军语来译,从而造成对日军编制、军衔称谓翻译的不统一。以本人愚见,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在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军编制、军衔中文译称一见干前进日军编制、军衔的中文译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纂中即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过去翻译照搬日文汉字,歧义很多,应该予以订正,统一采用规范化军语。一种意见认为,旧译符合“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能更...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军的编制及其译名荣维木关于日军编制的译名,我倾向于仍沿用过去史著与史料把日军编制直译成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和小队的译法。先从师团的译名说起。在日军的编制里,师团是基本的战略单位,自1888年日本军队废除镇台建制而改行师团建制始,师团数目...  相似文献   

8.
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宜使用通用军语高培随着日本侵华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对日军的编制和军衔的译名不统一,带来诸多不便。对此,学者们从80年代起在一些刊物上作过讨论,可是直到现在仍不统一。一般地讲,研究中日战争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的部分学者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我军历史上曾两次正式实行了军衔制:第一次是1955年至1965年,也叫首次军衔制;第二次是1988年至今,也叫新军衔制。军官军衔等级是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军衔等级设置与军队规模大小、编制级别多少以及国家政治制度和民族传统等密切相关。我军两次军衔制的军官衔级是不一样的:1955年为四等十四级,1988年为三等十一级。设哪一级军衔,不设哪一级军衔,都是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确定的,符合中国国情、军情。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多数国人记忆中,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城东南黄土岭击毙日军精锐第二独立混成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是敌后抗日战场击毙日军军衔最高的将领。可鲜为人知的是,大别山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空防部队曾猎杀过一名日军大将。在巍巍大别山南麓安徽太湖县,有个当年名叫杨树垄的小山村。1942年12月18日13时25分,桂系空防部队击落的侵华日军大将冢田攻座机恰好在此坠落,随着燃烧的飞机撞向地面后的一声巨响,冢田攻被烧成一具遗臭万年的焦尸,他成为抗日战争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军衔最高的日本陆军将领。后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1.
赖晨 《文史春秋》2013,(10):29-32
1942年5月25日,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牺牲了,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中其军衔为少将)。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杀害左权将军的元凶便是日军中尉益子重雄及其带领的益子挺进队。令人气愤的是,左权遗体被他挖出,并给遗体拍照,将相片刊登在敌伪报纸上,企图打击我军士气.而左权的遗体则被扔在岭上,暴尸荒野。  相似文献   

12.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初期的平汉路战役(豫中会战),日军以大规模兵力与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战,造成国军惨败。国军惨败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后,作了错误的军事部署。情报判断错误的原因,除日军保密措施良好、国军电讯被截听外,也因长期以来前线部队普遍提供夸大失实情报,造成军委会不信任,军委会遂主导情报判断的真实性。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有两个重点:(1)在日军从黄河北岸准备至发动攻势的初期,始终误判为如往常人数不多的局部攻势。(2)日军目的是歼灭国军主力,却误判为打通平汉路,因此将军队部署在地形平坦的许昌,企图以阵地战配合附近山区精锐部队进行侧击,以便击破日军。国军在许昌失利,在匆忙奉命撤退的混乱中,通讯中断,遭日军围歼而导致惨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谢忠厚编著的《中国华北的细菌战——日军1855部队细菌战华北受害情况的调研报告》,27万字。该书分四个报告揭露、记述了日军1855细菌部队的编制、分布;在华北活人实验惨杀数千人;在华北散播细菌致患亡约百万人;因毁灭罪证、美国庇护而鲜为人知。并附录了华北细菌战(中国档案报刊文献和日本1855部队成员与当事人)的证据和证言。  相似文献   

14.
大陆殿兵团(上)──日军湘桂大溃退写真(中篇纪实文学连载)[日本]鱼住孝义著汤礼春译编者按:明年(1995年)是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从本期起,开始发表[日本]鱼住孝义著,由汤礼春译的《大陆殿兵团──日军湘桂大溃退写真》中编纪实文学(本...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直逼山东省德县(今德州市),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济南遂落人日军之手。中华新闻专校及我主编的山东《工商月报》、《家庭周报》、《济南晨报》相继停办。我于9月2日只身离开济南,返回故乡河南洛阳。不久,河南省的黄河北岸及豫东大部分地区也被日军占领。  相似文献   

16.
<正>一般认为,在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之初,并没有设立军衔。据《军事史林》杂志2010年第1期刊发的《人民解放军首次军衔制度实行始末》等资料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红军改编为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共中央军委(以下简称“军委”)曾于1938年通知准备实行军衔制,以符合全国抗日军队总体制度,并利于正规化指挥;当时八路军、新四军一些负责对外交往的干部,也被临时授予军衔。但军委随即考虑到,八路军、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由陕西热血青年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后扩编为第四集团军),奉命开赴山西最南端的芮城、平陆两县,布防中条山,严把黄河北岸,阻击日军南渡西进。日军曾先后发动“扫荡”21次,补充兵员19次以上,都未能越过黄河一步。这支铁军与日军浴血奋战,以伤亡2万弟兄的代价,保卫了中条山根据地,摧毁了日军从晋南穿越黄河沿陇海铁路南下,援助华中、华南战场的战略企图,同时也使陕西几千万人民免受日军的蹂躏。其功勋名彪青史,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的汉字观和日语汉字的特色曲维木白通常,我们把那些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过汉字并在文化等方面受到过汉民族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划定为汉字文化圈(或称汉字文明圈)。在汉字文化圈中,日本的情形非常特殊。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与中国的距离不如朝鲜和韩国近,日本也不...  相似文献   

19.
台北出版《日军在台湾(1895—1945)》台北近代史研究所刘凤翰教授所著《日军在台湾(1895—1945)》,于1997年6月在台北出版,全书50万字。著者利用中日双方之原始军事档案,经深入研究,详实记述了日军占领台湾之军事措施与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0.
冀福   《河南文史资料》2007,(2):159-160
1944年秋,日军为保证其驻郑部队的给养,便在当时的郑县西南郊组建了日军驻郑蔬菜株式会社。日军强行规定,齐礼阎村以北、曹寨村以西、金水河以东、路寨村以南(即现在的嵩山南路与淮河东路交会处和郑州电视台一带)共600余亩土地,所生产蔬菜、肉类等副食品,全部供应驻郑日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