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嘉树 《江淮文史》2016,(4):28-36,1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一封写给"中央并敬爱的主席"的检举信,引发安徽政坛巨震:先是毛泽东提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不点名批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霸王","个人独断",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继而刘少奇3次到安徽大组讲话,鼓励与会代表"揭开"安徽"瞒报"中央、"非正常死亡"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盖子"。会后,主政安徽10年的曾希圣被免去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黯然离开安徽。  相似文献   

2.
谭学凤 《文史博览》2007,(11):41-42
中央"七千人大会"以后,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主动向党中央请求到一个地区兼职办"点"。他的要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962年11月16日,他从北京来到湘潭。当时湘潭地区有10个县,北有临湘、湘阴、  相似文献   

3.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为有七千多人参加,故又称“七千人大会”。当时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于2月3日在安徽代表团会议上作了第一次检查。与会的安徽代表对他的检查非常不满意,向中央反映,要求继续开会,揭盖子,中央同意了。  相似文献   

4.
1959年至1960年问,安徽农村同全国农村的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严重的“饿、病、逃、荒、死”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冷静地总结分析了农业合作化以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要扭转危局、复兴农村经济,光靠反“五风”是不够的,必须彻底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问题。在深入基层认真倾听农民意见之后,省委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后又得到了毛泽东的表态支持,于1961年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了“责任田”亦即包产到户责任制。试行一年,粮食大丰收,农村非正常死亡现象得到了制止。正当省委意欲继续推行“责任田”时,1962年2月,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曾希圣因试行“责任田”被指责为犯了“方向性错误”,免除了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责任田”被强令改正。  相似文献   

5.
1962年1月中旬,北京城平添了一个数目不小的人群,这是中共中央在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全国所有县委各有2人、地委各3人、省委和中央各部各4人参加会议,加上解放军和大型工矿企业的负责人,有7118人之多,故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以中央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之广、人数之多,这次恐怕是空前的.之所以要开这个会,是因为1958年以来,搞“大跃进”,搞公社,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混乱思想,经济一团糟,人民生活困难至极,政治上大反“右倾”,人们心情不舒畅. 毛泽东终于看出了有些事并不是他以前所断言的那样,有些问题非解决不可.于是,便有“七千人大会”的召开.会前,刘少奇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准备了一个提交会议讨论的全面报告.报告初稿出来以后,照例先送毛泽东看.毛泽东考虑到对这几年的曲折发展进行总结,意见必不一致,建议不要等政治局讨论定稿,先把这个草稿发给全体代表,让大家讨论,提意见.同时,由刘少奇主持一个起草委员会,吸收讨论的意见,搞成定稿后正式下发.因此,这个会议的开法是别开生面的.一开始,就是中央机关和6个大区分组讨论刘少奇的报告第一稿,众说纷纭.期间,有中央局和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中央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21人起草委员会用了8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导读     
《江淮文史》2016,(4):1-1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一封写给“中央并敬爱的主席”的检举信,引发安徽政坛巨震:先是毛泽东提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不点名批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霸王”,“个人独断”,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继而刘少奇3次到安徽大组讲话,鼓励与会代表“揭开”安徽“瞒报”中央、“非正常死亡”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盖子”。会后,主政安徽10年的曾希圣被免去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黯然离开安徽。  相似文献   

7.
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安徽“大跃进”时,欣然命笔:“沿途一望,朝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1959年庐山会议后,安徽出现罕见的大饥荒,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痛心之余,提出搞包产到户的“救命田”,正处于天灾人祸困境中的毛泽东,急不可待的支持了他,要他先搞试点。可是,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又成了“两极分化的祸害”。会后被罢了官,郁郁而终。  相似文献   

8.
王莹 《百年潮》2020,(3):42-55
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向中央提议广东先走一步,邓小平指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广东要求"放权"的"地方话语"由此上升到中央决策。先走一步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广东因为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13,(6):93-93
读《炎黄春秋》2012年第4期所载王聿文先生《"七千人大会"五十周年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涉及陈云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发言问题。本人研究陈云经济思想已30多年,在此领域出版发表著述逾百万字,故对"王文"此说尤其关注。"王文"涉及陈云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发言主要有三:之一,"在刘周陈邓的引导下,大会一开始就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问题上。这些中央领导人在会议讨论中言辞空前一致。陈云的话说得更直白:‘什么叫计划经济,就是要集中统一。’"之二,"刘周陈邓等中央领导人对地方领导人分散  相似文献   

10.
邓力群 《百年潮》2012,(3):11-17
正西楼会议的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1962年2月中旬,为制订1962年年度计划,刘少奇同志听了财政部的汇报,从中了解到:七千人大会期间财贸办公室所作的关于1961年财政信贷执行情况和1962年如何实现中央"当年平衡,略有回笼"方针的报告,并没有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实际上,1961年有  相似文献   

11.
七千人大会召开 检举信 导致会议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几封检举信,目前已知其中一封来自安徽。“我后来晓得,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马骞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反映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问题。刘少奇后来带了一帮人到安徽组来‘揭盖子’。不只针对曾希圣,省委几个书记后来都受影响降职了。”马维民说。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1):F0002-F0002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和省、地、县委四级主要负责人以及重要厂矿和军队的负责干部,共7118人,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次空前规模的大会,是在经过一年调整形势有了转变,但是困难还很大、党内外还有很多思想疑虑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一1962年1月至2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对其后中国政治形势所产生的复杂影响,一直是人们着力探讨的问题。比如,"七千人大会取得了在历史条件下所能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4.
正这位农民叫刘庆兰。他是安徽省原宿县褚栏公社(现宿州市褚兰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却有一番极不平凡的经历。正是这番经历让他的命运与安徽的"责任田"的历史紧紧连在了一起。1961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全省农村推行"责任田",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主持起草省委文件《关于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办法(这是"责任田"最早的名称——引者注)的意见》时,特意在文件里突出写明刘庆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59年12月至1973年任青海省互助县委书记(其中有八年的停职批斗和改造期),有幸参加了七千人大会,至今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现简述如下,以示纪念。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五级领导干部七千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省里搞"四清",我正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上学。那时,省委党校学员学习的课堂在社会,"阶级斗争"是主课。我是1964年的秋天考入省委党校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省委党校有别于普通大学,是以党支部为建制的。我是在64级"培1支"。1965年秋,我们支部的学员,每两个人领了一套从部队退下来的棉军装,这是省委给到高寒地区搞"四清"的同志们专门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的由来宋斌全“大跃进”期间,我在河南省委工作,做省委分管农村工作的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同志的秘书,曾随史参加中央南宁会议、两次郑州会议、庐山会议、广州会议及七千人大会等一些重要会议,并随省委领导同志陪毛主席视察农村,多次见到毛主席。还在...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26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挂牌成立。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出席挂牌仪式。王宁要求,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作为此轮机构改革后的新机构,要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9.
周曰礼  吴象 《纵横》2008,(8):31-3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率先搞起了"省委六条",既而做出"借地度荒"、"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决策,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惊心动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正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我国高校,曾对招生制度进行过一次彻底的"革命",就是你只要被推荐,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年龄大小,不经考试,就能进入大学上学,这些人被冠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