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其辉煌早已随岁月烟消云散。目前,这四大家族的后代散居世界各地,宋美龄的逝世使他们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蒋家有了第五代蒋家自第一代蒋介石,第二代蒋经国、蒋纬国相继逝世后,这个家族的光彩逐渐褪色,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权势。而今蒋家后代开枝散叶,人口众多,大部分都在台湾定居,一部分在美国生  相似文献   

2.
周令飞像极了他的祖父鲁迅,尤其是那两撇胡子,常有人跟他开玩笑,问是否有导演请他去演鲁迅。他笑声朗朗,“不行啊!我太高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对刘青山结发妻子范勇进行了采访 后,我一直想再续写一篇反映刘青山后代(张子善无后)生存状况的文章,只因工作缠身一直没有能实现这个愿望。直到1998年12月,我才和在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供应处工作的刘青山长子刘铁骑取得联系,并于12月 18日至 19日对其进行了短暂的采访。 当年轰动全国的刘张案件已经深深地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日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人们对刘张的记忆,因为刘张二人已经成为“三反”的代名词,反腐败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而改革开放后,中央加强了反腐败的舆论宣传以及打击力度,所以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促使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大批政治犯被提前释放.走出国民党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未及料理生活、工作诸事,便立即连连书写了两份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声明,希望通过《申报》和《中央日报》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不幸的是,这两份声明一份也没能发表.陈独秀为何急于发表声明,这两份声明又何以不能见诸天日呢?  相似文献   

5.
吴永坤 《文献》2007,(1):181-185
在编辑先师魏建功先生文集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作为学者、语言文字专门家的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从先师的文章中我得知,仲甫先生在狱中写的<实庵字说>,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钱玄同先生即于东安市场书摊"争先寻求,津津乐道,喜至功家清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共建政之初,民营的上海春明书店就迅速组织人员出版了《新名词辞典》,并获得了出版总署的认可。这种辞书印量很大,1949年9月后曾多次再版。所以,《新名词辞典》虽由民营书店出版,但辞书中“陈独秀”词条的内容实际上也代表了官方对陈独秀的一种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秘书黄玠然谈大革命前夜的陈独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才看到1984年出版的《陈独秀著作选》三卷本。这是陈独秀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帮我进一步理解陈的真实思想和有关史实;与片纸只字、道听途说大不相同。这也促使我敢于探  相似文献   

9.
1929年,陈独秀正是“知命之年”.这一年,他早已被排斥于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里.“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竟然还在不定之天,不免涌起惆怅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和理想的驱使下,又在漫漫的征途上求索.  相似文献   

10.
漫谈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体能和智能都不允许我对陈独秀作认真的科学研究了,因我已80多岁,无能为力了。但30年代初,尤其在陈独秀于1932年被捕时我看到全国名流的一片抗议与声援之后,才找了陈独秀的书来读,即种下了钦佩陈独秀的种子。那时还不知道苏联的托派及中国的托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诗     
  相似文献   

12.
报人陈独秀     
陈独秀说,在中国要进行变革,“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从《国民日日报》到他创办的最后一份周刊《热潮》,陈独秀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办报办刊上。尽管晚年创办了几种托派小报刊,然而,只要全面观察他的整个报人生涯,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所创办的报刊,在鼓吹科学与民主、宣传革命、号召抗日救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给历史留下了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13.
14.
唐宝林 《神州》2008,(5):24-26
提起五四运动,人们就会想起当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和他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称,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因为他发起并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陈独秀与他的新文化运动战友及时报道形势,并提出行动口号和纲领,这些活动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路遇陈独秀     
张定 《炎黄春秋》2001,(1):56-57
1940年寒假,我和三个好朋友考入江津中山中学高中二年级。开学前,我们一起乘船由重庆去江津,看见船长室里坐着一位很有风度的长者,一打听,他是陈独秀,就住在江津城墙脚下。我读过他写的《我对抗战的意见》小册子。从这本小册子上我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必须奋起抗战才能挽救中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命运;又知道他是有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书     
《贵阳文史》2010,(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7.
1942年5月27日晚9时,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享年63岁。陈独秀逝世后,虽无热烈的追悼仪式,但朋辈们的吊念,以挽联诗纪念其哀思怀念,却终久不断。这些追吊纪念陈独秀的挽联和诗,大都对陈独秀的一生,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对他的人格和国格给予了肯定。这些挽联诗不失为研究评价陈独秀的极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开车的人们     
糊涂夫妇戴维夫妇出奇的糊涂。一次他们开着灰色小汽车去了超市。等他们采购好东西出来时,发现车门怎么也打不开了。他们找来市场的维修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打开车门。正准备开车回家的时候,一个男子气冲冲地跑过来大声嚷嚷:“你们干吗上我的车?开什么玩笑?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建党后,陈独秀在担任长达六年五届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期间,中国革命的进退行止,一直在莫斯科导演之下。先天不足的中国大革命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无不与陈独秀和莫斯科的指挥者密切相关。在中共早期历史研究中,抓住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环节,就找到了解读许多难题的锁钥。李颖所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一书,对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课题的研究,多有新义,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早起的人们     
清晨的阳光倾洒在香港的一条横街上。那时的香港是英属殖民地,依着起伏的地势建了不少这样的“台阶街道”。1934年11月号的《国家地理》对这张照片的解说是“只有步行和坐轿的才能在这街上走动。大约有36万中国人在香港生活、做生意。”图说继续写道.“还有同等数量的居民住在海港对岸的九龙或船上。”今天已经有约700万人定居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