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历史悠久。20世纪初,随着大批新式华文学校的建立,华文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经过战时浩劫的华文教育又逐渐恢复生机,兴盛起来。1954年南洋大学的成立,更使华文教育形成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然而,马来西亚独立后  相似文献   

2.
美国监理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主流社会对传教事业的仇视,监理会早期在华教育主要以社会边缘人物为对象。自林乐知始,监理会调整教育政策,吸引上层社会子女入学,标榜“中西并重”,企图从体制上泯灭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之间的界限。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完备的三级教育体制说明监理会教育的专业化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在教育体制、方针和世俗化等问题上与中国新式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它始终只能游离于政府体制之外。监理会在华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地彰显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实际上也昭示着基督教教育整体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3.
李从东 《神州》2013,(32):157-158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数字和通信技术手段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新式的媒体运用范围变得更广泛。新式的媒体,在数据采集、信息表达方式、信息传递的途径等层面上,都有着不同于传统形式媒体的特点;同时,在接受和传送信息方面,群众的思维、表达、行为和认识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接触新式媒体频率较高、善于接受新生技术的群体之一,在利用新媒体方面也面临着某些问题。因此,全面评析新式媒体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探讨新的技术运用条件下,开展思想教育的新式思路和途径,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大学思想教育面对的挑战着手,探索正确利用新式媒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暑假的由来     
正清朝末年,西学东渐,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也把欧美等国放暑假的习惯带了进来。另一方面,清政府派人出国考察新式教育,将体育课、实验课、学期制和寒暑假制度一并启用。1928年,蔡元培先生为南京国民政府起草《教育法》,第一次将暑假写进了法律,他将小学暑假定为四十五天,将中学暑假定为五十天,将大学暑假定为六十天——学生年龄越小,暑假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5.
1901年9月,清廷应两广总督陶模奏请,谕令各省设大学堂,前因虽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倡言在省会改书院为高等中学,却是混淆专门学的高等学与大学,令疆臣们进退维谷。袁世凯率先想出挂羊头卖狗肉之策,以大学的名义办中小学的正斋、备斋,化两难为两便。各省争相跟进,纷纷效法,上演了一出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闹剧。壬寅、癸卯学制拨乱反正,重回各省高等学堂的轨道。不过,作为普通学向专门学的过渡,来自日本特有的高等学堂究竟应该是一省教育的最高学府,还是大学堂的预科,直到民初仍然聚讼纷纭,摇摆不定。而各方就此展开的争论,对于时下平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洞开,外国新式轮船航运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并逐渐垄断了中国的江海航运。以旧式木帆船为主的中国传统航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1872年,由清廷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人创办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端于清末,清政府在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大批新式学堂,1901年,取消武科考试,其后进而废除科举,使中国传统体育失去了生存的制度支撑,由西方传入的近代学校体育显示出勃勃生机,尤其体现在启发身心为目的的小学教育上。初皆习  相似文献   

8.
薄荷 《旅游纵览》2012,(1):29-29
<正>Canon1975年~1980年产日本佳能相机日本佳能Canon Zoom 1014Electronic变焦电影摄影机,16或36mm盒式影带,1975年~1980年生产。在170年前的法国,皇室贵族们会在太阳底下站上30分钟以得到一张自己的照片。那些老相机曾收藏旧日许多影像,如今自身也变成了玩家的收藏。老相机是一个时代的珍贵档案。每把玩一架老相机就是回顾一个时代,感  相似文献   

9.
这一时期的教育创新,是以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明成果为前提;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以兴办新式学堂、废科举、改革教育体制为标志,以抵御外辱、治国安邦为目的,向封建传统教育发起冲击,使传统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特别是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的一批高等学府的相继创建,不仅结束了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历史,而且在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有着特殊而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播,意义非凡。1840年以降,国运罹难,士人纷纷求诸解救良方,西学思潮蔚然成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新式学堂,掀起了开办新学浪潮。因推进新学之需,由地方乡绅发起,后全国颁行,对乡村私塾进行改造、整合,以资补新学的开展和推行。其过程历时近半世纪之久。通过以乡村私塾改良为视角进行考察,将有助时人对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窥测一二。  相似文献   

11.
<正>清末民国年间,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走出了周氏兄弟:兄长是创建贵州小学、中学、大学新式教育的教育家周恭寿;弟弟是对中国现代物理学理论、科学启蒙教育卓有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周昌寿。光绪二年(1876),周恭寿诞生于麻哈州景阳乡一书香仕宦人家。祖父周之翰,举人出身,历官内阁中书及知府。父周诚,举人,后任知县、盐运使等职。周恭寿自幼聪慧,好学善思,加之家学渊源,使其学有根底,并且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南教育的早期变革首倡于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兴起于维新变法期间。1895年以后,湖南就开始设立新式学堂,同时对古老的书院进行改革,加入新的学习内容。1902年开始,新式中小学堂大量创设,留学生教育也悄然兴起。当时的教育改变虽然不可避免还残存着传统教育的痕迹,但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师资队伍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已经全面展开,湖南教育向近代教育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13.
李建军 《安徽史学》2000,70(3):80-83,,88,
蒋廷黻(1895—1965),字绶章,湖南邵阳人。1906年春,蒋廷黻进革命党人创办的长沙明德小学接受新式教育。不久转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湘潭办的益智中学(John D·Wells……  相似文献   

14.
尹昌龄是晚清时期川陕地区有名的教育家、慈善家和实干家。清朝末期,商州地区书院残破、士风不振。在新政教育改革的号召下,尹昌龄建立商州中学堂,推动了商州教育从传统书院到新式学堂的转变。尹昌龄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他率先打开了商州接受西学之风的门槛,并培养了一批学习新思想的先进人士,为商州社会教育的发展乃至陕西教育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贵州,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由于新学风气的传入,加上一批热心教育人士的倡导,新式学堂逐渐兴起,师范教育也随即产生。清代贵州的师范教育机构以贵阳为中心,特点是以公(私)立师范为首创,以女子师范为较多。从1902年贵阳公立师范学堂成立到1911年间,形成了既有初级、简易师范培养小学教员,又有优级选科培养中学教员的高、中两级师范教育体系。此外,还有以当时任教职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背景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显示:我国城乡之间人口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进程。据统计,城市早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高中教育,而农村文盲率仍在10%以上,到2008年,仍有至少5%的农村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城乡之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化。《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11日报道:  相似文献   

17.
华人画洋画     
《中华遗产》2010,(5):155-155
传统的中国私塾与书院是精英教育,而西学东渐下的上海,新式学堂给了大众教育以机会。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末新政为背景,主要从吉林旗务处档案入手,围绕清末吉林新式旗人学堂的开设、满文教育依然颇受重视的原因、以满文为主的课程设置、满文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四个方面,探讨清朝末年吉林新式旗人学堂及满文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黑龙江少数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少数民族的化素质,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探讨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13,(5):20-22
贵州是移民之地,无数优秀的外来精英,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并在贵州创造出了教育事业的奇迹。贵州教育曾经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展示过辉煌。今天,这些贵州辉煌的教育史仍然是可资借鉴的宝贵经典。 “以民为本”的“知行合一”创始人王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