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丰子恺随浙江大学西迁遵义。起初住在城内,继迁罗庄,随后又迁到狮子桥附近的南坛巷熊宅寓楼。因前临湘水,便用苏东坡改写《洞仙歌》中“时见疏星渡河汉”之意,给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星汉楼”,并书之以颜其额。丰氏除在浙大授课外,还著了《绘画改良论》,编绘了一部《子恺漫画全集》,出版了《艺术修养基础》、《子恺近作散文集》、《子恺漫画选集》及与肖而化合编的《抗战歌选》第一、二册。一九四一年,丰氏与遵义耆宿赵乃康及浙大文学系主任王焕镳等人到新舟沙滩扫清代诗人、学者郑珍、莫友之、黎庶昌墓。丰氏除画了郑、莫、黎遗像及郑墓原状想象图外,还画了《高楼阑槛知何处,剩有寒梅照  相似文献   

2.
王慧玲 《收藏家》2013,(3):53-58
君匋艺术院藏有一本丰子恺漫画集,是画赠给弟子钱君匋的。册页最后一页题有"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后属君匋仁弟雅属子恺画并,钤盖"丰子恺"白文方印。丰子恺这本漫画对题册页,左页为抒情漫,右页为诗,共十二页,优美的诗句简洁明快的画面相得益彰,也在最大度上突现了丰氏漫画中的文学意味及平民性,有一种朴素平易的美韵。现对这本册页里的画逐一作介绍。此册第一页画一只白鸟由青山间飞出,牵引出长者与小女孩的目光,眺望向远山,虽不画表情,却也能意会到他们放飞的心情与悠远的思绪,  相似文献   

3.
《江邨消夏录》卷一著录此卷,云: 赵文敏公《饮马图》卷(图一)。纸本,高八寸,长二尺。白描,作奚官汲水,马作就饮状,神骏可观,起止无迹,即伯时当为之俯首也。引首止庵篆书《饮马图》三字,隶书款。下录款“子昂”,钤“赵子昂氏”、“松雪斋”二印。 又录宋濂小楷书题,在画之左方,云:  相似文献   

4.
一、明秦王府布局形式明朝时的西安城是朱元璋的二子秦王朱樉的治所。秦王府就建在城内地势高昂的东北区。王府建造规格,按中书省在洪武四年的议定: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宽五丈,深三丈。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黑。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绘红漆金蟠  相似文献   

5.
蒋金玲 《史学集刊》2014,(1):103-104
<正>寿昌三年(1097)《贾师训墓志》载:贾师训"年十四,举进士,由乡解抵京师。丞相杜中令、驸马侍中刘公召□之。文成,更相称爱。将议闻上,以事龃龉遂寝"。此次科考发生于重熙十五年(1046),主持人之一"丞相杜中令",墓志辑录者考为杜防,已无疑义。而另一位知贡举者"驸马侍中刘公",辑录者云:"按,《刘六符传》:刘慎行子三嘏、四端‘俱尚主,为驸马都尉。’刘公疑指此二人中之一。"①笔者认为,此"驸马侍中刘公"实为"侍中刘公"之误,即刘六符,而非三嘏或四端。现列举理由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文史臆札     
(一) “门墙”非谓“门生”元杂剧中的试官赵钱,在其自白诗中无耻地宣称:不以文章高下取士,“单要金银满秤盘”——“皆言桃李属春富,偏我门墙不一般。”(《元杂剧选注》第152页)其中的“门墙”,选注者释为“门生,后辈”,与原意相去甚远。按:“门墙”乃谓师门,即“老师之门”。其源出于《论语·子张》。子贡听到叔孙武叔“子贡贤于仲尼”的赞语后,深情地称颂孔子说:“夫子之墙数仞(古七尺为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6,(5)
正中国绘画有一种专以宫室、楼台、屋宇、寺庙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被称之为"界画"。所谓"界画",画师在作画时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管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它既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作为中国画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筑绘图时  相似文献   

8.
崔立波 《黑龙江史志》2013,(13):274-274
<正>宾州功德碑林清置宾州府府城宾州西门外一里余(现宾县二小学西南角),有一碑林,计九座。高者两座,高约两丈七尺余。低者七座,高矮不一。高者两碑,体方。碑自下至上共五层,基础为三级,为方条石砌就,阔丈余,高三尺;基础上一整体方石,阔六尺,高八尺;整体方石上,高丈余的整体碑文石,下端为四尺,上端三尺有余;碑帽上端为铁质装饰。为"无锡太守宾州知府李澍恩德政碑","常州太守宾州知府许元震德政碑",太守者离任官员之尊讳也。  相似文献   

9.
漫谈界画     
曾红 《东南文化》2002,(12):76-83
画史上对以表现建筑为主的古画,泛称“屋木”或“宫室”,宋代依其所用工具和以界尺引线作画的性质,称之为界画。界尺长约二尺,宽寸余,以上下两条直尺组成,芹右端有一连杆,可变化角度。槽尺做法乃剖开笔管成半圆,将毛笔夹在其中,依界尺而行。  相似文献   

10.
四、风俗画与其他画科的关系 风俗画是表现人类社会生活风习的绘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以人类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而创作的画作均属风俗画;一切以其他对象为题材但客观上又描绘或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风习的画作亦属风俗画。二者的创作出发点不同,但在表现了风俗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此,判断一幅作品是否属于风俗画,不仅要考虑其作者创作的初始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看其事实上是否表现了风俗(图版一、图一、图二)。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09,(8):F0004-F0004
赵雍(1289-约1360),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叛次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此图以高丽国诞生之神话为题材,集工笔人物、鞍马、青绿山水于一图,功力不逊于其父。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乐都县文管所收藏的原西来寺的一批明、清时期的水陆佛像画,因其破旧,亟需装裱。这批古画共二十四幅。其中明代作品二十幅,绢本,每幅画心长约四尺多,宽约二尺多,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绘制的内容是佛教中的一些神佛鬼怪、因果报应及有关故事。这些作品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绘画技巧较高,是水陆佛像中的上乘之作。清代作品四幅,三幅布本,一幅纸本。三幅布本比绢本略小,一绘文殊,一绘普贤,一绘地藏王,画心较为完整,绘画技巧平庸。纸本作品较大,是一幅《天官赐福图》,高1797厘米,宽1080厘米,虽是民间艺人绘制,却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如果说从孔子到墨子,展示了先秦矛盾观的向上发展,至儒家思孟学派,则又显示了它的倒退。此派的著作,郭沫若同志已有考定,其中要以《中庸》《孟子》二书所说“一”“二”字,富于哲学意义。先看《中庸》: (一)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 无贵贱,一也。(二)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三)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四)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五)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也, 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  相似文献   

14.
国宝巡礼     
吴彬(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573-1643 年之间),字文中,又字文仲,号枝隐、枝隐庵头陀,自称枝庵发僧、金粟如来后身。福建莆田人,长期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1573- 1620年)间,他因善画被推荐为中书舍人,后官工部主事。《图绘宝鉴续纂》记载吴彬的画“神宗故称赏之”。昊彬性情耿直,为人清正。因批评魏忠贤擅权而一度被捕入狱,并夺去官职。吴彬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能,人物画中擅画佛像人物,形状奇怪,迥别前人。花鸟画工整清丽,生动传神。吴彬的山水画早年亦属正统派一路,未出董巨、“元四家”、文、沈、董其昌、陈继儒之  相似文献   

15.
聂卉 《文物》2006,(11)
中国古代书画从装裱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片(镜心)等,不同的装裱形式服务于不同的功用,或便于展示观赏,或利于把玩收藏。在清宫传世的书画文物中还有一种简易的裱件,装裱方式与镜片接近,只是画心经过简单托裱,画面尺幅大小悬殊,可上贴于墙壁又可下落收藏,俗称“贴落”或“贴落画”。“贴落”一词现在所见到的最早出现于乾隆年间的清宫内务府档案。如:(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朱伦瀚画二张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进。奉旨:托纸一层,俟张雨森[1]画二张得时,一并交瀛台贴落。钦此。”(乾隆三十五年)“二月…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我省关岭自治县新铺乡发掘出海百合动物化石,据有关专家初步鉴定,此一海百合动物大约生活在二亿四千万年前。海百合系动物名,又名五角百合,亦名鸡足,属棘皮动物。体之中央有口,周围有五腕,腕各分歧而为枝,各技更分小枝。体之下面具有节之五角形长柄,树立于海底。其长有达二尺以上者,全体状如百合开花,故名。种类颇多,亦间有无柄者。在新铺乡发掘的海百合,长有二尺余。据专家估计,新铺乡大约二十公里都有海百合动物化石。关岭发现海百合动物化石@付忠奇  相似文献   

17.
马马崖壁画     
“马马崖壁画”在贵州北盘江北侧江岸上,位于关岭县普利公社下瓜(古称下卦)生产队临江的大田坝旁。当地人称它为“马马崖”,是因为这石崖上有赭色壁画,而壁画是以马为主,故此得名。这赭色壁画共三幅。一幅在下瓜大田坝的东北侧。石崖不甚高大,紧临田坝,而田坝的东侧边沿,其下数十丈即为滚滚奔腾的北盘江。画幅在石崖上宽约三公尺,高二公尺,离地面约二公尺五。石崖前刚好有一磴石头,显然,画者是站在石磴上作画的,由于石磴挡住了  相似文献   

18.
床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用具。“床”这个字,也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干斯》);“或息偃在床”(《诗经·北山》)。《孟子》中,亦记载舜坐在床边弹琴的故事。但是,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几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二尺,马融以为长三尺。”《陔余丛考》说得更明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古床一般都比较矮小,床上可搁小几,用以读书写字,也可用餐。…  相似文献   

19.
一米芾《山林集拾遗》与《宝晋英光集》米芾(元章、海岳外史、鹿门居士、襄阳漫士)以画泼墨云山著称,自称更能画"古忠贤像,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现在,不但他的画一幅也见不到,就是他的诗文遗著《山林集》一百卷,也是片页不存。曾见北京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米宪辑《宝晋山林集拾遗》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苏家垅的曾国铜器群中,含有铭器十件,其中铭为"曾侯中(仲)子斿父……"或"曾中(仲)斿父……"者六器,铭为"黄朱□……"者二器;另簋(见图一)二件同铭,计六行三十八字:佳"(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趸乎乍(作)宝簋,用圣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寿永令(命)乎其趸(万年)永用."(见图二)铭辞虽属简短,却对辩明此器的族属(或国别)以及时代的推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兹试作浅议求正.一、释"?""?乎"之"?"作"?",此字甲骨文作"?"(《殷虚文字》甲编,一六一页)、"?"(林二、一七、二二、);类似之字,在金文中亦常见,如《秦公簋》:"?囿四方"之"?"作"?"(《三代》九、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