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欣 《南京史志》2023,(15):63-68
<正>教材原题结合整个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戏剧冲突面面观台词应该怎样说肢体语言很重要配角也要演到位“好戏”是配合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讨论会,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会。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各位专家求教。 “四人帮”粗暴践踏学术研究,搅乱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非。在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的过程中,许多同志重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求得完整、准确的理解,然后应用这些理论去说明问题,指导自己的工作,成效昭著。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古代“火正”职官之来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论坛》1983年第六期上刊出沈长云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一文,以为:《史记·楚世家》记楚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语中之“师”,系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师氏”之“师”。该刊同年第九期刊出张正明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一文,以为此“师”不是师氏而是“火师”。沈先生在1984年该刊第一期上又以《评鬻熊为火师说》为题驳张氏“火师”说不当,以“火师”之名出现较晚,火师与火正“是与五行说相附会的一种神道说教”,非西周实有之职官,故不见载于甲骨文与殷周金文中。张先生又以《读<评鬻熊为火师  相似文献   

4.
荆娟士商 《神州》2012,(24):158-159
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课程,起着辅助学习专业课程的作用,在全面提高中专生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是中专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  相似文献   

5.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亦师亦友的典范不胜枚举。黎锦熙和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两位。  相似文献   

6.
于宝军 《神州》2013,(24):188-188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题做错的背后,往往是因为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本文介绍如何整理“错题集”,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侯外庐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突出的贡献,正如白寿彝师指出的:“这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是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它反映了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外庐同志的著作是这个阶段的标志。”①侯外庐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是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的内在条件,这里,我想就学  相似文献   

8.
近来颇读了不少禅宗语录,深感禅宗机锋的妙不可言及触人深思,例如,大概是《五灯会元》里的掌故:和尚甲见方丈,告乙如何不是;方丈云:你对。甲欣然出。和尚乙又来,乃告甲如何不是。方丈云:你对。乙亦喜悦出。陪侍之和尚丙心中大惑,乃诘问:到底是谁对?方丈徐徐云:你也对。引出此公案,只为惑慨数日前山水画家杨世勇请我为其即出之画集写序,余以为期期不可,但数辞而不就,只好惺惺然冥思。意起画坛百代风流,宗派叠起,名家辈出,间有斥诟,是耶非耶,“你对”抑或‘你也对“乎?我少年学画而后不成,因多年主持文艺副刊,屡为采访画家文章,又写过《张大千…  相似文献   

9.
志同道合称同志,相帮相思曰朋友,情同手足为兄弟。李志英是我的校友,是我步入政界的引荐人,又是我入党的介绍人,从教育局工作开始在一起,他管人事,我在视导室,以后又在县委、县革委政工组共事多年,彼此之间这三层关系都至厚不薄。他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们仍有较多的交往。前不久,收到了他的诗作《枫叶集》清样,我从头至尾详细地阅读了一遍,品味了一番,心情如东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他的大作即将付梓高兴,又倍觉钦羡,但更多的还是感受,索性借此以叙。中国古人曾言:“积极而发。”我的这位挚友积数十年之实践、经验、学…  相似文献   

10.
收藏筷著15年,在北京、上海、长沙、南京、北戴河等地办过展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等节目也介绍过我的千双名贵藏筷。但知道我集藏筷笼者甚少。 筷笼,山东称“箸笼”,江南称“筷筒”,这是一种装筷的容器。对我这个藏筷爱好者来说,它好似刀之鞘、箭之囊。我每次外出,总忘不了寻筷求笼。前几年我独自去天台国清寺旅游,在长途汽车上和身边老农攀谈。当他知道我在搜集筷笼时,即告知村上有不少老古董可供选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表述,这一命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辩证统一思想。因此,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一种认识态度,也是一种认识方法,既是辩证唯物主义遵循的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实事求是作如上理解。比较常见的片面理解,一是只把实事求是当作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而忽视了它作为认识方法的一面,其结果是不断地叫喊“要实事求是”,但由于未能正确地把握实事求是所包含的认识方法,终于不能实事求是。二是有人虽然也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2.
师族稗史     
这一族,即韩愈所说的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活动的那一族,不妨恭称为“师族”。至于人们暗中很不敬地称他们为什么,那只能随他们的便。反正我这一生,向乎在此族中混迹于半个多世纪——先是拜人为师,后是被呼为师。局外人对这一族成员的文字描述,至多只能成为画虎画皮之作,距画骨画心颇有差距。若是想入微地抚摸一下他们的真躯实体,感知一下他们的心灵温度,我只能说:你且听来。  相似文献   

13.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中国疆域史、中国出版史、徽学研究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徐学林,正因始终坚持“业精于勤”和“行成于思”,所以能在多学科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我曾作为刊物编辑认识徐学林,通过编辑他的作对他的学术思想、治学道路有所了解;尤其是在与徐学林的同学们闲谈中了解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轶事”,更感到对于这位学有所成的正直的学,不写下些字,颇有未尽历史责任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师族稗史     
这一族 ,即韩愈所说的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活动的那一族 ,不妨恭称为“师族”。至于人们暗中很不敬地称他们为什么 ,那只能随他们的便。反正我这一生 ,向乎在此族中混迹于半个多世纪———先是拜人为师 ,后是被呼为师。局外人对这一族成员的文字描述 ,至多只能成为画虎画皮之作 ,距画骨画心颇有差距。若是想入微地抚摸一下他们的真躯实体 ,感知一下他们的心灵温度 ,我只能说 :你且听来———1945年 ,鉴于当时的农村尚无正式的小学校 ,我在5岁时便走进“村塾”(近于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做了学子。先后几茬塾师形象各异 ,有的…  相似文献   

15.
汉代牟融所著的《牟子理惑论》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引申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对牛弹琴”,专被用来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得讲话人所要表述的意思,同时也用来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受众,不择对象。我倒是时急促,走得太散的牛群便会自觉地向牧场中心聚集。不过,这“对牛弹琴”还不算特别,最为奇特的还是“对牛唱歌”。故乡的牛歌,也像百唱不厌的情歌一样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充满了生趣、妙趣、谐趣、奇趣。离开故乡已经有十余年的光景,我也已经十余年不曾聆听到故乡那荡…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自1941年初到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工作,由“学徒”到助手而终至于获得“党内第一枝笔”的赞誉,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和理解,是别人所无法取代的。从1951年“七一”前夕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1991年“七一”前夕发表《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阐述、宣传毛泽东思想,编辑、整理毛泽东著作,是胡乔木毕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为突出的贡献。今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17.
于春秀 《神州》2013,(21):137-137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话概况出教师的作用地位。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使教师的作用更加明显,教师的角色在原有含义上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改变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史记》总结了前代学术,吸收了前辈的思想资料,融合成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即史家之言。他在对前代历史著作和有关历史认识的考察中,提出“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宗旨,形成观察历史盛衰的变通史学思想。《老子》、《周易》和“天官”学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结合,对司马迁的治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是把历史作为一个盛衰不断变动的过程来把握。历史上的各种盛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见盛观衰”,说明盛、衰两个对立面有联系地存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历史盛衰变化是有条件的。《史记》中讲人事作用在盛衰变化中的意义,人事作用体现为人谋、政事和征战,尤其重视人谋的作用。司马迁把贤相良将的作用和民心所向结合起来,论人事作用。人事作用的发挥又受到历史形势的制约。“承敝易变”,是变其“敝”,变其所当变,不是割断历史联系。变是历史的必然。“使民不倦”是成功变革的体现。“攻守之势异也”,是“承敝易变”思想引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承敝易变”是司马迁总结历史上各种变革得出的一个认识,也是他思考现实社会变化的观点。司马迁历史盛衰的总结,体现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为选拔和培养高级文官后备人才创设了庶吉士制度,而翰林馆课作为对庶吉士和同时进学之鼎甲三人的课业方式,是制度的核心内容。明代后期商品经济活跃,书籍刊刻市场繁荣,在民间士子、高级士大夫和书商等多方面的合力下,翰林馆课集获得了大量的纂辑和刊刻。虽然在逐利风气影响下,翰林馆课的刊刻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刊刻和出版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现如今研究明代的时政现实和庶吉士制度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琐忆龚育之     
我一直视为“师、兄、友“的龚育之,转眼远行已经两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宛在,一些往事也时时浮现脑际。媒体回忆文字不少,无不称赞他的道德文章。我与他相识共事30年,深感他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